
1-3歲寶寶禮貌教育特點
有禮貌的寶寶人見人愛。父母無不希望把自己的寶寶養育成有人緣、守規矩、有修養的小紳士、小淑女。1-3歲是寶寶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爸爸媽媽要想使寶寶獲得講禮貌這張人際交往的「通行證」,就要從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入手。
1-2歲寶寶禮貌教育特點
1、微笑也是一種禮貌
禮貌教育越早越好,微笑就是其中之一。所以,在寶寶還不能用一句完整的話表達自己的意思時,爸爸媽媽最好經常逗寶寶「笑一笑」,鼓勵他多在家人面前、在熟人面前笑,讓寶寶知道微笑是向人表示友好的一種方式、喜歡笑。
2、說話要說文明話
開口學說話,是寶寶學習禮貌的一個好時機。父母反覆告訴小寶寶:接受了別人的幫助或禮物時,應該說「謝謝」;需要或希望得到別人的幫助,先對人家說「請」;做錯事情、惹了麻煩或影響了別人,應該說:「對不起」……如此,寶寶就能在學說話的第一時間內,接受禮貌語言,且印象深刻,能避免走彎路。
2-3歲寶寶禮貌教育特點
1、讓寶寶「愛」上打招呼
帶寶寶外出,見到認識的人,教會寶寶說「叔叔好或阿姨好」,除了對方讚美寶寶之外,爸爸媽媽也要及時附和,肯定寶寶「有禮貌、真乖」;這個積極的回應是對孩子最好的鼓勵。然後繼續督促寶寶這樣做。有了被誇獎這個美好的感覺激勵著,久而久之,寶寶見了熟人就會自覺地打招呼了。如果寶寶對陌生人也主動問好,父母一定要誇他做得好,是個受人歡迎的孩子。當然,每次進家門,要和家人打招呼;出門之前要說「再見」。
2、聽,有人在說話
在家人講話或爸爸媽媽和客人談話時,寶寶經常會有話要說。在別人說話的時候要注意傾聽,不能大聲喧譁、也不能中間插嘴;平時和大人說話,要看著對方的眼睛、認真聽,不可隨意走開。如確實有事,可先拉拉大人的衣服,或以目光示意;得到允許後小聲說出自己的想法。讓孩子懂得,這樣做是對他人的尊重,而以尊重為前提,凡事會更順利。
3、做個熱情好客的小主人
家裡有客人來,父母不妨利用這個機會訓練孩子講禮貌。比如,在客人進門的時候,教寶寶舞著小手說「歡迎」、甜甜地問聲好;稍大一點的寶寶,媽媽不如放手讓他擺糖果、拿飲料;如果有小朋友來,提醒寶寶主動拿出自己的零食、玩具、圖畫書,和小朋友一起分享,不和小朋友爭吵。另外,也不要借著有客人在,提一些額外的要求,或無理取鬧。
"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