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三心二意的你,配不上'我',但'我'願意幫你變成一心一意

"

一個人一生的發展並不是平均的,有時快、有時慢,交替著呈波浪式地進行。研究表明,童年期是一個人一生髮展的基礎時期,也是生長發育最旺盛,變化最快,可塑性最強,接受教育的最佳時期。我國心理學家將個體的心理發展一般劃分為以下幾個時期:乳兒期(0-1歲);嬰兒期(1-3歲);幼兒期(3-6、7歲);童年期(6、7-11、12歲);少年期(11、12-14、15歲)青年期(14、15-25歲);成年期(25-65歲);老年期(65歲以後)。

最近在整理照片的時候,挺巧的,照片里記錄了那時在深圳培訓機構留下的故事照片,這一次就給你們分享一下其中一個有意思的故事。

孩子,三心二意的你,配不上\"我\",

嗨咯,大家好,我是婷婷老師,不知道你們是不是常常聽到\"我數學不好\"、\"我不喜歡數學\"、\"數學好難\"、\"數學就是一個變態的學科\"等等這類的話。這就是我不喜歡數學的原因之一了,不知道你是否也跟我一樣不喜歡數學,反正我是談不上喜歡,要不是為了高考,我真的不知道學習數學有什麼用。

我以前也是這樣子給自己找理由的,但是在一個機緣巧合貴人的幫助一下,幫我走進了數學的世界,讓我真正的意識到,原來小學的數學一點不難,只要你肯靜下心來,發現它的獨特魅力。

記得在很久以前在網上看到一個視頻,主要講的是一位小男孩,大概的年齡在3歲左右,具體叫什麼名字沒有印象了,讓我印象比較深的是,他這麼小小的年紀,既然讓我這個授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來說都是慚愧的。

這麼小的年紀,既然可以把唐詩三百首以及部分的詩詞歌賦背的朗朗上口。

但\"我\"願意幫你變成一心一意。

機緣巧合下進入教育行業從事數學教育,一對一的學生是一位香港的小女生,我學習的是簡體字而她學習的是繁體字。

雖然我是師範學校畢業,但是我卻不是教育專業畢業,又要教授的學生是香港,一下子我的內心是屬於慌張又有小期待。雖然在網上查閱了很多資料,但是對於教學我還是個小白,一切都是未知。

好不容易,到了上課時間,還好當時上課的是家長沒有參與,而且孩子能看得懂簡體中文,因為是一對一,多多少少會很無趣,所以上課的時候我在網上查找的\"玩中學,學中玩\"對教學很有幫助讓無聊的課堂一下子活躍起來,教學很順利,那顆忐忑的心也懸了下來。

雖然是數學但內地的課本和香港的課本還是存在很多區別。

因為是一個星期一堂課,而且是在周末上課,一到周一休假一個人就特意跑去香港購買這位小女孩的教程課本。

後來,我們的課程越來越有趣,孩子的成績也進步飛快。

其實他們不知道,不僅僅是孩子在進步,那時的我也在慢慢的進步,學會了如果展現出自己獨有的教學模式,學會了原來在數學裡還有另外一種解題方式…..

不記得是哪位大人說過大概這樣子的話\"我們都認為這件事情難,那是我們用大人的思維去把這件事認為難,在孩子這麼小的年紀他還不會區分什麼難什麼簡單的時候我們就該讓他去嘗試,因為小孩子的大腦蘊藏著一切可能,不要用我大人的思維去把孩子局限\",很感謝有這麼一句話,讓我重新認識自己,希望在以後的教育路上,作為家長的我們要做一位正確的領路人。

記得有一位父親曾經說過,他們家的孩子一定要好好的教育,因為送孩子去學校,老師主要是負責講授知識,老師在學校面對的學生很多,不能分身對一一管教,而父母才是孩子的最大教育者,因為父母主要負責的就那麼一個孩子。也就是這樣子的父親,他的孩子今年以600多分的分數靠近了北京的一所學校。

教書多了,遇到很多關於教育的事例,有些受益匪淺,有些就只能看看而已。但是說這麼多,最好的教育一定是在家庭教育。

最後我說一下個人的觀點,數學雖然枯燥乏味而且太難太複雜,但是只要你認真的去發現去探討,小學的數學一點都不是這樣子的,最後借用抖音(蛋哥eggthings)上看到的這麼一個視頻,\"數學課本中五大陰魂不散的奇人\"勻速行駛從不晚點的火車司機、分工明確合作默契的甲乙包工頭、一邊注水一遍放水的瘋狂泳池管理員、把母雞和兔子裝進同一個籠子裡的變態農民、明明早早出門卻故意放慢腳步要等哥哥追上他的傲嬌小明。

是不是看到上面的文字,你的印象就更深刻了些呢?其實數學就是這樣,既有它的嚴謹又有它的幽默,只要我們用對方法,小學數學對我們來說不會再是枯燥乏味。

我是小學婷婷老師,學好數學,樂享一生!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記得點贊、關注,感謝大家支持,我會持續更新我知的文章關注我。

最後再說一下,關於數學,分享一下你喜歡或者不喜歡的原因吧,歡迎再評論區打出你的原因,也可以私信我關於學習的苦惱,我將為你分享我的小小意見哦!

"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214577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