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鬧不可怕,可怕的是轉移他的「注意力」,家長切勿飲鴆止渴

"

文丨郝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孩子,特別年齡越小的。因為心智的發展尚不成熟,所以在面對自己不開心或者說不順意的事情的時候,就會用哭來展示自己的想法。摔倒的時候會哭,沒有買到自己喜歡的東西的時候會哭,有時候更是會沒有任何原因的就開始大哭。

像是喜歡刷抖音的朋友們,有注意的話應該有發現,最近流行有的爸爸媽媽逗孩子時,就是抱著他然後敲了敲牆壁,然後開始摸摸頭安慰孩子。可明明孩子並沒有撞到,但也是馬上哭得很起勁。可以說,哭就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之一了。

不過很多的家長在聽到了孩子哭聲的時候都會覺得非常的頭疼,為了能夠止哭一般採取的行為就是哄他威脅他或者說是轉移他的注意力,尤其是轉移注意力這一套方式更是百試不厭。

舉例來說:

前段時間在去上班的路上,經過小區的時候,看到了鄰居家的一個小孩走路的時候不小心被絆倒。小孩感受到了痛之後,不出意外的趴在地上大哭了起來,而他的媽媽走過來看到孩子哭鬧不止,就摸孩子的膝蓋,跟他說不痛,然後就說帶孩子去吃他喜歡吃的冰淇淋。接著還說都地板,我們打地板,地板太壞了之類的話語。

而孩子聽到了可以去吃冰淇淋的時候,從眼裡掉下的淚珠慢慢就停住了,哭鬧的聲音也變成了哽咽聲。

同樣的例子並不少見:

同事在前段時間,好朋友的一家人來他的家裡做客,而這朋友的孩子和同事家的小孩,一直都是非常要好的夥伴。但是那一天因為一個玩具而產生了爭吵,兩個人吵的面紅耳赤的,就差直接打起來了,最後兩個人坐在旁邊都開始大哭了起來。而同事看到了兩個人這種狀態之後,就馬上得過去把兩個人拉開,不直接的去面對兩個孩子起衝突的原因。而是轉移他們的注意力,說最近他們喜歡的某種玩具有新品,要帶他們一起去買,聽到同事說完這件事情之後,兩個小孩都停止了哭鬧。

轉移注意力這一種哄孩子的方式,一直以來都是家長百試不厭的良好方式,更是一代又一代的成為了育兒的一種經驗。確實,孩子哭鬧起來真是打也不是(越打哭的越凶),罵也不是(在公共場合無解,要被好事者拍下來只會更尷尬),所以作為讓他快速「閉嘴」的方法,很少有家長能抵擋住這種「誘惑」。

一,但是在孩子每次哭鬧不止的時候,就採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去哄他的話,真的是一種可取的方式嗎?

不利於培養孩子的處理衝突的能力。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難免會遇到一些挫折,或者說和別的小朋友產生衝突的情況。如果家長為了避免孩子在自己旁邊大哭大鬧而採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去哄他們的話。孩子漸漸的就會忘卻了衝突的本身,這樣其實是不利於讓孩子學習怎樣去處理衝突,怎樣去解決問題的一種能力。

在孩子之間產生衝突的時候,父母不應該過去過多的干涉,而是應該讓孩子自己去面對以及處理。雖然孩子年齡還很小,但是對於矛盾衝突的解決能力也是具備的,家長去干涉的話,反而會使他們缺少這樣一種訓練的機會,在成長之後遇到挫折,第一件事情也是去尋找自己父母的庇護,而不是嘗試著用自己的能力去解決。

不利於孩子專注力的培養。

轉移注意力去哄孩子這一種育兒的方式,它的原理其實是因為讓孩子不再去想讓自己難過的事情,通過這種方式去給孩子換一種不一樣的心情。這樣其實就是在分散孩子對於問題本身的注意力。

這種方式雖然哄孩子是非常有成效的,但是從側面來說也是不利於孩子專注力的培養。每次孩子哭鬧的時候就轉移他的注意力,他很快就會把自己關注的重心切換。在後來的學習過程當中,也會非常的容易被遊戲機或者是電視劇其他的東西給吸引注意力。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孩子總是坐不住,在做作業的時候不滿一個小時就會想七想八的。其實家長應該反省這和他們早期哄孩子的方式是有一定的關係的。

會讓孩子感覺到自己不受尊重。

孩子一哭鬧,家長就轉移注意力,雖然在當時孩子的確會忘記掉自己哭鬧的原因而變得更加的開心,但是等後面他倒回來思考的時候,還是會發現讓他難過的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這樣很有可能會引起第二次的哭鬧,也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的問題是不受父母的尊重的,父母也並沒有給自己很好的解決這些問題。

說到這個,郝媽想到一個發小:

發小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工作就非常的繁忙,雖然生活條件,吃喝玩樂什麼的沒虧待過他。但從沒有時間去陪伴他,每天上課下課別人都是有父母的接送,但是髮小都是自己坐公交車去學校。

長期以往這種孤單的情緒在他的心裡積壓,讓他覺得非常的難過,終於有一天爆發了,但是他的父母為了緩解他的哭鬧,所以就跟他說會買他喜歡的玩具,雖然發小的哭鬧停止了,但是等他買完玩具後。冷靜下來想一想這個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依然很難過。即使現在都長大成家了,和父母的關係也一直不冷不熱的。

二、那麼不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家長在孩子哭鬧的時候又應該怎樣的處理呢?

找到孩子哭鬧的本質原因,去引導孩子解決問題,停止哭鬧。

孩子會哭鬧都是會有具體的原因的,家長應該去詢問孩子或者是觀察孩子哭鬧的原因,而不是直接從聲源處進行解決。要給孩子決定的機會讓他知道在面對一些生活當中的問題的時候,應該怎樣的去處理,而不是讓他覺得每次只要一自己一哭家長就會過來哄。這樣也會讓孩子養成一種習慣,讓他們覺得每次父母要是不順自己意的時候,只需要用哭鬧就可以去威脅他們。

分年齡段去解決孩子哭鬧的問題。

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段面臨的事情不同經歷也會不同,所以讓他們產生哭鬧的原因自然也會不同。對於嬰幼兒來說,他們哭鬧的原因大多是因為尿布濕了或者說餓了。但是再往後年齡長大一些,他們哭鬧的原因就會更加的廣,可能是因為和自己的小夥伴起了衝突,可能是因為覺得父母陪伴自己更少,更或者是自己在學校被同學欺負等等都有可能。

所以當孩子哭鬧的時候不應該一味的不詢問原因就給他轉移注意力,讓他停止哭泣,而是應該根據孩子的年齡去找到本質的原因。

孩子會哭鬧,這是他們生活的一種常態,家長既然不可以避免的話,就應該更好的去解決,而不是用萬能鑰匙轉移注意力去減少自己的煩惱。事實上家長用轉移注意力去哄孩子哭鬧的這種方式展現出來的恰恰是家長的懶惰。

那麼各位家長們,在自家孩子哭鬧個不停的時候,你們一般是怎麼處理的?對於這種無解難題,有什麼好想法,好方式分享嗎?歡迎討論!

育兒難題郝媽幫,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好媽媽郝女士,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

"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214540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