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太黏媽媽,會變成媽寶男?你所不知道的「親子同步」...

"

無論男孩多大, 媽媽親密的愛,對兒子都至關重要。

​​男孩的媽媽往往在養育中有更多的困惑。

對男孩缺乏了解,因為她們從未親身經歷過男孩的世界,或者她們對男孩的印象僅僅來自她們的父親和兄弟。這些都造成母親對兒子不切實際的期望。

如何養育男孩?如何與兒子相處?

這對於媽媽們來說,是不小的考驗。了解男孩不容易,但母親仍然應該努力去做。

男孩為什麼不能乖乖坐好?為什麼迷戀槍或者匕首?為什麼不計後果就貿然行動?為什麼他們很少談自己的生活?媽媽以為自己生養了一個「小野人」,試圖對他嚴厲管教,結果引來男孩更為激烈的對抗。

但其實男孩本來就是這個樣子。

易怒、好動、話少、喜歡冒險,等等,這些都是男孩的性格特點,需要女性努力去了解。

母子相處的基本模式是——兒子是探索者,母親是大本營。

整個童年期,男孩都在一邊向外探索,一邊從母親那裡汲取身心需要的親密感和安全感。

隨著男孩慢慢長大,他能遠離而不失母愛,回歸而不失自我。母親的愛與兒子的成長並行,母親盡力去理解和回應兒子不同人生階段的不同需求。

當一 種關係達到這樣的平衡時,我們稱之為「親子同步」。

母親養育兒子的兩個心理障礙

1. 如果女孩小時候沒有兄弟陪伴,等她成為母親以後,可能會對自己的兒子知之甚少;

2. 如果女孩曾經與男孩或是男人相處得不愉快,她可能會帶著偏見看待自己的兒子。

這就是母親在養育兒子的時候所面臨的兩個心理障礙, 也是導致母子關係不同步的重要原因。

要是母親能努力克服這些障礙,把兒子當作獨立的個體看待,她就能更好地去了解他、適應他,以及欣賞他(這一點是最重要的)。

養育孩子的最終目的是——在距離與親密之間找到平衡。

從男孩出生被母親摟在懷裡開始,他一生中會有幾個重要的里程碑,標誌著母子關係的轉變。

首先是學步階段,男孩有了行動能力,可以開始探 索自己的世界。然後是幼兒園,在這個新世界裡,新的成年養育者影響著男孩的成長。接著是青春期,此時少年開始對少女產生興趣,在同齡人的影響下,男孩開始挑戰母親的權威。最後是高中畢業時,男孩們往往在此時離開家,走進更廣闊的世界。

在每個轉折點中,母親都要調整母子之間的關係, 既要做男孩成長道路上不可或缺的情感大本營,又要給予男孩足夠的情感自由和信任,讓男孩感受到,母親相信他有能力處理他新的生活。

母子肢體接觸的變化——無論男孩多大,媽媽親密的愛,對兒子都至關重要。

案例:

小C 從小就是一個熱情的男孩。每次媽媽送他上學,道別的時候,兩人總會快速地擁抱和親吻對方一下。

小C 四年級時,媽媽發現大多數同學的母親都不會這樣做了。但她還會繼續張開雙臂,兒子也會回應她的擁抱。

「小C 10歲了。他上五年級的第一天,我們在學校門口下車。他背上書包,抓起單簧管箱子,然後尷尬地停頓了一小會兒——他沒有過來接受我的擁抱。

我們對視了一秒鐘,撲哧笑了,我玩鬧著噓他離開,彼此大聲說了再見。我想以後就是這樣了,這是我們新的『擁抱和親吻』。」

媽媽們發現,從什麼時候起,兒子就開始迴避與媽媽的肢體接觸。媽媽也是。到了某個時候,如果還像從前那樣擁抱、親吻或者愛撫兒子,會覺得彆扭。

母子雖然都出現了這種變化,但雙方有著大不相同的體驗。

少數母親擔心親密接觸會讓兒子變成同性戀或「巨嬰」,或者會傳遞錯誤信息、被曲解原意。大部分媽媽沒有想得那麼深,只是覺得親密接觸會讓兒子被其他男孩嘲笑。

親密的肢體接觸對男孩至關重要

養育者的愛撫在一個孩子的嬰兒期和童年期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甚至對即將成年的青年人來說,愛撫依然是與父母交流愛與關懷的重要方式。

對不同年齡段的男孩,雖然愛撫方式不盡相同(比如對待5歲男孩與15歲男孩是不 一 樣的 ),但傳遞的信息 是一樣的:愛 與 聯 結——除此之外,不會再有任何危害。

母女之間的愛撫往往一直延續到女兒長大成人。兒子就不一樣了。等兒子長到八九歲的時候,大多數母親開始感到彆扭,愛撫行為漸漸變少; 等兒子到了青春期,這種變化更是明顯。

事實上,只要母親的親昵行為能讓一個男孩感到舒適,就沒有任何潛在危險:不會影響男孩的性取向,不會導致亂倫或不健康的性慾,不會削弱男子漢氣概。

"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214540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