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好動、坐不住,是多動症嗎?

"

戳關注,你關心的育兒問題這裡都有答案

初次當媽,不少媽媽經常會陷入深深的自我懷疑。

我生了個啥?

哎呦,是個人見人愛的小乖乖?

不!我這是生了個「永動機」啊!

(圖片來源於網絡)

他們醒著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好動到讓爹媽懷疑人生!

甚至很多家長會來給我們留言——我的孩子是不是多動症啊?

01 好動≠多動症

好多家長都會誤以為自己的孩子有多動症,但其實好動與多動症存在本質差異。

那什麼是多動症呢?

多動症全稱是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只會影響12歲以下5%-10%的孩子。有這種障礙的孩子注意力無法集中,很浮躁,總是動來動去,即使要他坐著不動,他也做不到。他們也很容易分心,總是憑一時衝動就行動,在聆聽或者觀看周圍的事時,也很難集中注意力。1

如果寶寶確實存在上述表現,可以帶寶寶到醫院進行專業測評,請醫生給予診斷和治療。

但如果只是寶寶喜歡動,自己能控制動作、能注意力集中,而且家長能夠描述他在做什麼。

那就不是多動症!

(圖片來源於網絡)

02 寶寶好動的原因

即便孩子不是多動症,沒有一刻能夠安靜下來,也足夠讓家長們抓狂了。

那為什麼有的孩子會特別好動呢,很可能是因為下面這三種情況:

天生好動,性格使然

孩子活潑好動大部分都是性格使然,只要孩子的行為符合同齡孩子的行為特點,那就是正常的。

一般來說,上了幼兒園,在一個講求秩序的環境里,孩子也會受到周邊環境的影響,好動的問題也會得到一定的改善。

家長過度干預孩子行為

——這個不能做!

——這個不是這麼玩的!

——這個有危險!

當寶寶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家長們總是會去干預孩子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導致寶寶好動。(家長們要反思哦~)

是否存在聽力問題

但是如果寶寶一刻不停地動,而且動作很暴力,摔玩具、敲東西等,製造出很大的聲響,也有可能是存在聽力問題。2 聽力有問題的寶寶要不就不動,要不然就是很多動,家長需要留意。

03 如何提高好動寶寶的專注力?

家長們「吐槽」寶寶們太好動,其實也是想讓他們養成沉穩、認真、專注的性格。面對好動寶寶,我們需要做好這幾件事,來提高他們的專注力。

創造安靜、整潔的生活環境

嘈雜吵鬧的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很大,例如平板電腦上放著動畫片,電視里放著兒童節目,身邊再擺滿各種各樣的玩具,很容易就會讓孩子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分心。

建議家長們創造一個安靜、整潔的環境,減少讓寶寶分心的元素。玩玩具的時候一次玩1-2個,而不是把所有的玩具一次性擺在他們面前。

不過度干預孩子的行為

在孩子身上,家長們總是容易過分熱心,不分時機的關心、催促或打斷孩子正在做的事情。

例如,孩子正玩地專注的時候,家長總會說「歇會兒吧,喝點水,吃點水果」。或者覺得孩子做的遊戲毫無意義而打斷他們。

千萬不要這麼做啦~誰喜歡總是被打擾啊!

不過度干預孩子,才能更好地培養孩子專注力。

興趣引導,激發孩子好奇心

不要糾結於孩子能在一件事情上專注多久,而是要找到他們的興趣所在。例如,如果孩子喜歡車,就鼓勵他們多多認識車的結構、原理,多看跟車有關的繪本等。這對他們的觀察和理解能力也是很好的鍛鍊。

多鼓勵少批評

很多孩子做事三分鐘熱度,並不是孩子對這件事沒興趣,還可能是遇到了困難。例如,當孩子搭積木沒有搭成自己想要的樣子,推倒了玩具,家長不要質問他們「為什麼又發脾氣!玩具怎麼說扔就扔!」

而是要鼓勵他們,引導他們換一下思路,也許只是把積木換一個方向和形狀,就能搭出想要的樣子,這樣才會重新激起他們的興趣,延長專注的時間。

雖然家長們總是「吐槽」孩子好動,總是讓大人們「精力耗盡」,但在小編看來,這種「吐槽」其實也是一種愛的表達。

只不過,這種愛的表達我們需要換一種方式才會更好,「多動症」的標籤可別隨便給寶寶貼了!

參考資料:

1、[美] 斯蒂文·謝爾弗.《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0-5歲》.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555.

2、崔玉濤.《崔玉濤育兒百科》.中信出版社,2019:369.

"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214539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