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發育遲緩 | 孩子沒有語言,干預半年為啥沒效果?

"

對於一般孩子來說,「流利表達」是一件輕鬆且自然的事情。

不過,這對於孤獨症譜系家長來說,永遠都是壓在心口的一塊大石頭,很多孩子到了3歲還無法與人正常交流。

儘管家長在家努力自學各種溝通方法,但往往收效甚微,於是求助專業訓練機構。可干預半年後,孩子的其他技能都進步很大,唯獨這語言,還是差強人意。

其實,家長們不要著急。要知道,建立語言的前提,是要具備良好的基礎能力,當孩子各項先備技能建立後,語言就能慢慢出來了。

自閉症口肌訓練 | 孩子自閉症不說話,在家做口肌訓練有用嗎?

北大醫療腦健康兒童發展中心專家答疑時間

家長提問:

孩子不願意開口說話,發音很被動,平時很安靜不說話,有需要幫助時也不會開口,必須反覆鼓勵才會開口發育。

專家建議:

1、尋找動機(強化物)

通過對強化物提要求,來幫助寶寶主動說話和發音的清晰度、標準度。比如:寶寶非常喜歡吃薯片,那我們要控制住薯片。

前期,把薯片呈現在寶寶面前,當他呈現出動機伸手拿薯片時,我們先說出「薯片」,接著寶寶要仿說出「薯片」,然後我們就要立即把薯片給寶寶。如果寶寶說出薯片的近似音或者說出其中一個字,也可以把薯片給寶寶。

接下來,要慢慢的塑造、差彆強化發音的清晰度和標準度。

只有更好的說出「薯片」時,才能給寶寶薯片。比如:一開始說出「片」,就可以給寶寶薯片,那之後,只有說「薯片」才能給寶寶,做到差彆強化。

2、創設情境

創造儘可能多的情景讓孩子,然後給與輔助。

3、進行生理檢查

如果是發音的清晰度不夠,要進行生理的檢查,生理問題排除之後,要進行專業的發音訓練,然後創造環境,及時強化。

4、遊戲互動

多與寶寶進行遊戲互動,在簡單的遊戲中激發寶寶的語言。

孩子3歲不會說話怎麼辦?讓孩子開口說話,必須的6種「語前技能」

家長提問:

跟孩子說話,他不跟我對視,說話不清楚 ,分不清「你我他」。

專家建議:

1、練習孩子目光接觸、視覺對視的能力

在與孩子相處或者互動的過程中,只要孩子有對視,就具體強化孩子看向對方的行為。比如「你看著媽媽了,真厲害」。

2、通過提要求來訓練對視

在孩子向我們提要求時,不管是通過語言提要求還是手勢提要求,只要孩子有看向對方,就給與強化。

如果孩子不看,那我們就去找孩子的眼神,直至孩子看向我們,然後隨即給予強化物。

3、塑造孩子清晰的發音

從模糊音塑造到清晰音,在塑造的過程當中,要強化孩子清晰的音,並且是高級強化,也就是強化的力度要大點,做到差彆強化。

4、培養先備技能

分不清你我他,是因為孩子現在還不具備先備技能。比如:提要求、命名、對話,還有認知的能力也需要提升,只有這些能力都具備了,孩子才能理解並分清運用你我他這類的人稱代詞。

家長提問:

孩子說話語速快,不清晰,醫院檢查發育遲滯。語言交流過程中,別的小朋友聽不懂他說的,所以常常發生矛盾。

專家建議:

1、專業評估 干預

首先,建議選擇專業機構的言語課,對孩子的言語技能進行專業的評估,包括孩子的呼吸系統,口部感知覺和口部運動技能等,同時也要對孩子的其他的理解能力進行評估。

2、針對語速快的建議

一般來說,語速快的話,要考慮孩子的呼吸功能是否可以緩慢的呼吸?我們可以通過緩慢的吹泡泡,緩慢的吹紙條,碎紙片,緩慢的吹哨子等來練習。

另外,要考慮在口部感知覺的唇,下頜,舌的感知覺是否弱敏?需要進行敏感正常化的刺激,可以嘗試給予孩子一些唇、下頜、舌的刺激,如果家長掌握不好方法,建議言語老師完成。

3、針對清晰度的建議

這需要考慮孩子的口部運動的功能。

例如:下頜、唇和舌的口部運動功能是否達標?孩子是否能夠將嘴巴打開保持3秒不動?孩子的舌是否能夠伸到口外,以出舌尖的狀態保持3秒不動等等。

這些都會影響孩子的語速和發音清晰度。

家長提問:

孩子6歲啦,現在只叫媽媽,以前什麼都會說的,在之前4歲多時上過幼兒園,上了一個多學期,每天都哭著去,最後還晚上總是睡夢中哭著說『我要媽媽,我不上幼兒園』。感覺孩子越來越不願說話,逼著才會說。

不愛和小朋友一起玩,叫他也不理睬,除非是他感興趣的,語言倒退,現在在當地康復機構上學,沒看出效果。

專家建議:

1、評估孩子的能力基線

首先,建議做一個語言行為里程碑評估及安置程序,也就是VB-MAPP評估,我們要很清楚的了解孩子的各方面的能力基線在哪裡。

包括孩子的提要求技能、命名技能、聽者反應技能、模仿技能、社交技能、遊戲技能等等。

2、是否要上幼兒園?

我們還是需要根據孩子的評估結果,參考孩子的個人技能能力是否足夠?是否能夠在自然環境中的學習能力如何?等等。

只有通過這些才能來確定兒童是否能在鬆散的環境中學習,例如上幼兒園。

如果孩子的各項技能不足,把孩子放在幼兒園只能是隨班就坐,甚至還有起到很多不利的作用,如果遇到不懂得ABA行為分析的幼師也容易強化了孩子的問題行為。

3、在家也要注重鍛鍊語言技能

可以從提要求、命名等開始干預,增加孩子的仿說技能和與家長或老師的指令控制,一定要對孩子的語言表達行為給予強化。

北大醫療腦健康兒童發展中心專家說:

語言是一步步積累的,我們無法要求孩子在短時間內就擁有流利的表達,但是我們可以在孩子每一次有細小進步的時候給予他們鼓勵和強化。有了最愛的爸爸媽媽的支持,寶貝們就更有動力和信心了!(圖片均來自網站)

點擊下方「了解更多」 或關注微信公眾號:「北醫兒童發展中心」更多精彩內容等你發現。

"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214537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