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補鈣」幾乎是每個媽媽都無法避開的一個育兒話題。
醫學界把嬰幼兒期稱為「補鈣的臨界期」,過了臨界期,即使補充再多的鈣,也不能使嬰幼兒已經落後的機體組織重新發育至正常水平。
為了保證孩子的骨骼發育,讓他們未來「長的更高」,媽媽們或多或少都會關注孩子的補鈣問題,那到底該如何選擇含鈣量高、吸收率好、又適合嬰幼兒嬌嫩腸胃的補鈣產品呢?
要知道,由於嬰幼兒腸道發育不完善、消化功能較弱的特殊性,在補鈣產品的選擇上,尤其需要謹慎,如果產品選的不對,他們的身體吸收不了,不僅不能達到補鈣的效果,還有可能造成便秘等健康問題。
那麼,在挑選嬰幼兒補鈣產品的時候,媽媽們到底應該關注哪些方面,才能挑到真正適合自己寶寶的產品呢?以下三點需要了解:
含鈣量根據《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表》,嬰幼兒的每日鈣適宜攝入量為:
0-6個月:300mg;
6-12個月:400mg;
1-3歲:600mg。
不同的鈣源含鈣量不同,媽媽們在選擇的時候,需要根據寶寶的情況,選擇不同含鈣量的產品,才能達到有效補鈣的目的。
在常見的鈣源中,碳酸鈣的含鈣量高達40%,意味著每1g碳酸鈣中鈣元素的含量為0.4g;磷酸鈣的含鈣量為38%;檸檬酸鈣的含鈣量為21%;乳酸鈣含鈣量為13%;葡萄糖酸鈣含鈣量為9%。
不同廠商和品牌根據生產技術和配方會選擇不同的鈣源,而除了鈣源,媽媽們也應留意產品是否明確標註了鈣元素含量,這樣才能在給孩子補鈣的時候做到心中有數。
吸收率
撇開技術性因素不談,本質上來說,各種鈣類的吸收率差距並不大,基本都在27%-35%的範圍。而到了人體之後,鈣的吸收率會受到很多個體因素的影響,包括個體的胃腸道健康狀況、食道中其他食物的影響、維生素D的攝入、自身體內鈣的影響等等。
例如,食物中的草酸、脂肪酸、纖維、植物酸等,都會與鈣結合成為不溶性的鈣化合物,降低鈣的吸收率;維D缺乏會影響鈣吸收;當體內鈣含量低時,鈣的吸收會增強,等等。
想要鈣的吸收率高,首先,媽媽們應該注重提升寶寶的健康狀況、多帶寶寶在戶外運動鍛鍊。其次,補鈣產品的生產工藝也值得留意。
如果某款補鈣產品在生產過程中經過了特殊「精尖」工藝的處理,那麼其中鈣的吸收率和生物利用率是可以通過技術手段獲得額外提升的。
生物利用率
生物利用率是指營養素在體內被吸收和利用的程度。在為寶寶挑選一款合適的補鈣產品的時候,媽媽們不能只看其中營養素的絕對含量,還要看其在體內可利用的數量。
生物利用率越高的鈣補充劑,越容易被孩子幼小的身體所吸收利用,達到更佳的補鈣效果。
為了提高鈣補充劑的生物利用率,有的產品會採用一些複雜的高端技術進行生產,例如微囊化技術。
微囊化技術是將固體或者液體藥物/營養素包裹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聚合物薄膜中的技術,製成的微型膠囊(微囊)的粒徑屬微米級,一般直徑在1-500μm之間。研究表明,這種微粒能顯著延長藥效、以及提高生物利用率。
微囊化鈣則是利用先進的微囊包裹技術將鈣質分子細小化,再用天然磷脂膜將其包裹,使鈣結構更接近於腸道上皮細胞的細胞膜質結構,增加與腸道細胞的親和性,並可以快速穿透細胞膜被人體吸收。
相比普通鈣質,微囊化鈣可以達到以下效果:
1. 大大減少鈣在胃內的消耗:微囊化鈣使用了天然磷脂膜對鈣進行包裹,能降低植酸等的鈣消耗和對鈣吸收的影響;
2. 更多的鈣元素能夠進入腸道並快速地被吸收,其吸收率和生物利用率能得到大幅提升,減少鈣流失;
3. 減少對胃的刺激性。
由於微囊化技術對生產設備要求較高,生產成本也會相應提升,目前市面上只有極少數鈣補充劑廠家在使用該技術進行實際生產。
研究表明,微囊化鈣的吸收率比普通鈣的吸收率高出4-6倍。0-3歲的嬰幼兒,尤其是胃腸道功能較差、吸收不好的嬰幼兒,普通鈣質的吸收率和生物利用率較差,非常需要這種高吸收率的鈣質補充。
除以上幾點普遍關注的問題以外,媽媽們在挑選鈣補充劑時也需要留意以下幾個方面:
含有維生素D:
維生素D是促進鈣吸收和骨骼發育的重要物質,好的補鈣產品一般會在配方中加入維生素D來提升補鈣效果;
安全無添加劑:
如果配料表中一大串香精、色素、糖類等添加劑,就不要給寶寶吃了;
口味好接受:
如果產品重口味或者有腥味,寶寶會抗拒不吃,應儘量選擇清淡的或無味的鈣補充劑;
大品牌生產:
一定要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最好是知名廠家,品質更有保障。
"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