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玲玲剛搬進新居,新居一層住三戶人家,恰巧三戶人家都有孩子,而且孩子的年齡大小差不多,平時孩子都能有個玩伴真好,所以幾家的大人高興壞了。其實,大家高興歸高興,背後也有鬱悶的事情,比如肖玲玲家的毛毛,從小一直是奶奶帶大,奶奶疼孫心切,平時孩子要什麼都依著慣著,時間久了養成了孩子唯我獨尊的性格。
現在,三家孩子經常湊到一起玩,孩子無論到誰家,大人總是免不了哪些零食給孩子吃,毛毛有吃獨食的毛病,每次看見媽媽拿零食給小哥哥和小姐姐吃就不樂意,有的時候竟然從其他兩位小朋友手裡奪回零食,媽媽好說好勸不行就氣得打毛毛,奶奶看到後還弄得不開心。
其實,現在的孩子吃獨食的不是一個兩個,而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你想呀,平時家裡都是大人,突然添了一個孩子哪家不說依著慣著捧在手心裡長大,懂得教育的家長還好,不懂教育的家長都是任由孩子隨意成長,孩子吃什么喝什麼都是緊著孩子來,孩子說什麼也就是什麼,久而久之養成自私的習慣是最正常不過了。
其實,孩子這種自私與大人眼中的吝嗇完全是兩碼事,孩子從兩歲以後自我意識慢慢增強,無論做什麼都是以自我為中心,只要是孩子喜歡的總想占為己有,你把他喜歡的東西送給別人,他當然不樂意,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搶回來。要改掉孩子吝嗇的小毛病,其實很簡單,下面分享一個我家兒子小時候的事情,相信大家一學就會,而且實施起來又非常方便。
有一次,妹妹帶孩子到來我家來玩,當時兒子剛好手裡拿了一塊巧克力。我讓兒子給弟弟一半,兒子死活不願意。我對兒子說:「家裡就這一塊巧克力了,你給弟弟一半,我明天再給你買許多。」我雖然好話說了一大堆,兒子就是不同意,想不到,兒子小小的年齡竟然是這麼自私,我當時非常生氣,掄起巴掌就要打她,妹妹在一旁勸道:「小孩子嘛,不給算了,幹嘛要動粗呢。」就因為妹妹不停地在勸說,我才強壓怒火沒有打他。不過,這件事引起了我的重視。
事後經過認真反思,我終於找到了原因所在。前些年由於我和老公是兩地分居,平時我們倆工作都很忙,從孩子滿月起就把孩子交給他父母帶著。老人平時對孩子要求有限疼愛有加,我和老公都不在身邊,虧欠了對孩子的教育。幾年來爺爺奶奶的寵慣,已經讓孩子養成了惟我獨尊的壞習慣。我知道孩子正處於世界觀逐步形成的階段,當務之急是要立即彌補對孩子欠缺的教育,要不然真的要後悔終生了。
雖然我和老公調到了一起,但是由於兒子和爺爺奶奶一起住慣了,只有禮拜天才和我們相聚。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我們和老人講明情況後,就立即把兒子接到了自己身邊。要說對孩子的教育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剛開始,我有點操之過急,效果總是不好。一天老公對我說:「教育孩子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凡事都得慢慢來。既然現在孩子已經養成了不好的習慣,我們必須慢慢想辦法讓他改掉壞毛病。」我和老公達成共識後,一個訓兒計劃就形成了。
從那天起,每次我們買了兒子愛吃的零食,不是全部交給兒子,而是由我們保管。當大家在一起看電視時,我才拿出來讓全家人在一起分享。剛開始,兒子見我們分吃他喜歡吃的東西,撅起小嘴說:「都是大人了還那麼肯吃,爺爺奶奶可從來都不吃我的東西。」我耐心地教育兒子,我們都是這個家庭的成員,地位都是平等的,所以有好東西就要共同分享,誰也不能搞特權,同時,我還趁機把孔融讓梨的故事講給兒子聽……後來,隨著次數的增加,兒子也就習以為常了。見兒子改掉了自私的不良習慣,我和老公都非常高興!
有一次,我下班回來買回了兒子平時最喜歡吃的炒板栗,兒子當時高興地跳了起來。我把香噴噴的板栗剛倒進盤子裡,兒子就急忙拿了兩個遞給我,並說:「媽媽,你吃。」我搖搖頭說:「媽媽不吃。」兒子又把盤子端到老公面前說:「爸爸,吃板栗。」老公也搖搖頭說不吃。我這才對兒子說:「這是兒子喜歡吃的東西,爸爸媽媽怎麼捨得吃呢。」兒子當時不解地問:「為什麼?以前你和爸爸不是都和我一起吃的嗎?」我笑著告訴兒子:「還記得那次你不給弟弟巧克力的事嗎?以前之所以和你一塊吃,那是因為爸爸媽媽想讓你改掉自私的不良習慣才那麼做的。」我的話剛落音,兒子羞愧地小臉一紅,立即把頭低了下去。我趕緊上前摸著兒子的頭說:「我兒子現在已經改掉了壞習慣,成了好孩子,爸爸媽媽都很高興呢!過去的事就讓它永遠過去吧。」聽了我的話,兒子不好意思地露出了羞澀的笑容來。
現在的家庭,大都是獨生子女,孩子們天生有優越感,做父母的又都有望子成龍之心,只要孩子有要求,總會無條件地去滿足,這無疑助長了孩子的貪慾和自私。特別是現在三代同堂家庭比較多,老人往往是只知道疼愛孩子,而忽視了對孩子的教育。如果孩子的壞習慣一旦養成,對以後的發展有百害而無一利。所以,在此不得不提醒父母們,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請讓孩子學會分享!
"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