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的人,婚姻早已滿目瘡痍,夫妻早已貌合神離,但為了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寧願三天一小鬧,五天一大鬧。
有的人,離婚到了民政局,突然覺得離婚對孩子傷害太深,因此呢,就又回了家過著雞飛狗跳的日子。
還有的人呢,明明已經離了婚,但為營造一個父母恩愛、家庭完整的假象,仍然要生活在一起,離婚不離家,心走人不走,只為孩子回到家第一眼能看見爸媽。
那麼問題來了,父母離婚對孩子傷害到底有多深呢?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想先講兩個離異家庭的故事。
這兩個家庭都是因為丈夫出軌,妻子提出離婚,並且孩子都由媽媽撫養。其中一個孩子叫小亮,一個孩子叫小華。
小亮的爸爸出軌之後,媽媽提出離婚,小亮跟著媽媽。時不時的,外公外婆還要給他們一些經濟上的幫助。
因為爸爸有錯在先,所以媽媽、還有媽媽整個家族都對爸爸充滿了仇恨,把爸爸視為仇人。甚至為了達到報復的目的,故意不讓爸爸和小亮見面。
小亮的爸爸離婚後很快就和出軌對象結了婚,組建了新家,又生了小孩兒。但是小亮的媽媽由於各種原因一直沒有再婚,過得苦澀又艱難。
有了新家之後,小亮爸爸養育壓力大了,撫養費也給不及時了,惱火的媽媽就常常給小亮的爸爸打電話要錢,並且當著孩子的面兒謾罵小亮的爸爸。
小亮和爸爸的關係,也越來越變成了赤裸裸的金錢關係。小亮對爸爸特別冷漠,爸爸逐漸地對小亮也變得心越來越涼,原本就不太好的父子關係變得形同陌路。
小亮在對媽媽的愧疚和對爸爸的仇恨中變得越來越沉默。但是為了報答媽媽、讓媽媽開心,他還是在努力學習,考上了大學。
但在人格方面、人際交往方面都是有很多的欠缺。
有一天,就是因為同寢室的一個同學把襪子不小心放到了小亮的枕頭上,他一怒之下拿起水果刀將舍友捅傷。一時間,網絡上大學生怒殺室友、原生家庭、父母離異的文章瘋狂傳遍網絡,引發關注。
要想毀掉一個孩子,只要讓她對雙親中的一個充滿仇恨就夠了。
我們來看另外一個故事。
小華的爸爸出軌,媽媽帶小華生活。離婚是小華媽媽自己的想法,離婚後她們母子的生活很忙碌,也很艱難。
但是每當小華提起爸爸時,媽媽總是這樣說:爸爸媽媽曾經相愛,所以才有了你這個愛情的結晶。但是後來呢,爸爸媽媽不相愛了,經過商量,我們選擇了分開。因為人總是會變的,所以分開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媽媽還對小華說,其實分開後,爸爸依然愛你,由於媽媽和外公外婆非常捨不得你,所以才多次跟爸爸爭取,把你留在我們身邊。
小華的爸爸很快組建了新家,有了新的妻兒。小華的媽媽選擇了單身,有一次小華問媽媽:媽媽你這麼辛苦,為什麼不給我找個新爸爸,是怕新爸爸不喜歡我嗎?媽媽想了想,認真地說:孩子,媽媽沒有再婚,不是因為你,而是沒有遇到真心喜歡的人。媽媽一個人的確很累,但看到你一天天長大,渾身就有用不完的勁兒,也不覺得孤獨啊。
媽媽還常常提醒小華,有時間多和爸爸見面,同時呢,見到爸爸一定要尊重爸爸,關心爸爸。因為他們父子之間相處的機會本來就不多,所以每次見面互相都很珍惜。爸爸本來對小華母子一直心懷愧疚,如今見到前妻把孩子教養的這麼好,更是萬分自責。因此,就想方設法的加倍疼愛小華,日子過得再緊巴,也按時給小花撫養費。
就這樣,小華漸漸長大,他雖然不是天資聰慧,學習成績也不是特別好,但是他學習了漫畫和書法,也考上了一個普通本科,他的漫畫書法逐漸的自成一家,有了一定的成就。大學畢業後還舉辦了兩次書畫展,出版了一本漫畫集,也算年紀輕輕小有成就。
那麼,父母離婚對孩子有什麼樣的影響?通過上面兩段故事,我想大家已經知道答案了:影響孩子的根本不是離婚,而是離婚後大人的觀念和做法。
離婚後,千萬不要把自己對前夫或者前妻的認知強加給孩子,在孩子面前要儘量客觀。同時,為了孩子著想,不要說對方太多的壞話。夫妻關係解散,親子關係永存,最好的父母,是一別兩寬之後,比當初在一起的時候更愛自己的孩子。
在這裡,我們要說:即使是離婚家庭的孩子,只要實事求是,大人的事由大人自己處理,不要把大人之間的情緒強加給孩子,也不要用道德來綁架孩子,那麼,離異家庭也一樣能讓孩子收穫幸福。
"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214433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