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瀾向孩子道歉:能給孩子道歉的父母,才是真的活明白了

"

家長越謙卑,孩子越優秀;家長越柔軟,孩子越堅強;家長越紳士,孩子越高貴。

作者:皎潔的後青春時代

楊瀾在一次訪談中,談到了一件趣事。

一次,楊瀾與先生發生了激烈衝突,當他們看到一旁的孩子嚇得瑟瑟發抖時,立刻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他們停止了爭吵,然後雙雙來到孩子房間,單腿跪在地上,用完全平視的角度跟孩子說:

「爸爸媽媽剛才做了一件非常錯誤的事,我們在你面前那樣爭吵,而且用了很不雅的語言。我們想跟你說,大人也會做出愚蠢的事,比如我們剛才做的事情就很愚蠢,我們倆真誠向你道歉,請你原諒我們。第一,爸媽之間還是相愛的;第二,我們不想讓你受到任何的驚嚇和傷害。」

看到這一幕,發自內心為智慧的楊瀾夫婦點贊。

看看周圍,想想自己,為人父母對孩子說「我愛你」容易,說「我錯了」很難。因為道歉會讓一些父母產生心理障礙。

擔心降低尊嚴。很多父母即便知道自己錯了,也不願向孩子道歉,就是擔心,承認自己有問題,會讓孩子對自己的敬畏降低,看不起自己,不再聽命自己,這樣如何教育管束孩子啊!

唯恐落話把。如果向孩子承認自己錯了,以後再教訓孩子,孩子會不會反諷家長:「你都犯過錯誤,還有啥資格說我?」

害怕從此孩子不再愛自己。一個犯了錯誤的家長,在孩子眼中會變得不再可敬可愛,孩子的會不會從此輕賤自己,不再拿著自己當楷模。

事實正相反,孩子才不像某些家長想像的那麼不通情理。他們是赤子心性,不會因為父母承認自己不行而減少對父母的尊敬和愛戴。

美國教育家斯特納夫人曾經說:「一個勇於承認錯誤,探索新談話起點的父母,比固執專橫的父母可愛得多。」

為什麼父母的道歉反而是好事?

體現了平等和尊重。傳統的「君臣父子」之間的高高在上逐漸式微,現代父母的平等意識不斷增強,尊重孩子的感受和探索,隨時對事情做出判斷評價,包括對自己行為的審視反思。那些不尊重孩子獨立人格的家長,不願不屑承認自己的不足,對孩子說一聲對不起,這樣的家長在孩子心目中就是暴君獨裁者,也許幼時因懼怕而乖順,長大了會逆反對抗。如果積怨已久,遇到導火索,引發禍患也是可能的。

表現了真誠友善。人無完人,為人父母也是第一次,偶爾犯點錯誤也很正常。即使家長自己不承認,孩子心裡自有一桿稱。尤其在錯怪孩子,違反共同制定的規則,或者情緒化吼叫,行為失范等錯誤時,像楊瀾那樣,及時發覺止損,真誠向孩子道歉,並對孩子進行撫慰和正確引導,讓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真誠,更體會到對他的愛與保護,對於密切親子關係,樹立父母坦蕩真誠形象,有百利無一害。

示範了自我反思。父母是孩子的模板。從父母道歉,孩子學到了面對錯誤應有的態度。不是推諉狡辯,矇混過關,而是並且直面問題,尋找解決途徑,避免小事變大,在錯誤路上越走越遠。對孩子今後的成長,具有潛移默化的示範作用。

能做到在孩子面前道歉的父母,才是真正活通透活明白了。

因為他們明白,相比於事情的對錯,父母的態度更重要。是坦誠以待,有一是一,還是「充大尾巴狼」,在錯誤面前裝傻充愣,這在孩子心中會激發出截然不同的反應。

真心實意檢討自己的錯誤,孩子跟你的心貼得更近,引為知己哥們,同心同德,有話通快講,有事不隱瞞。會在第一時間獲得孩子情況,便於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防患未然。孩子也會長成一個善於自省,勇於承擔的紳士。

面對自己的問題,遮遮掩掩,顧左右而言他,或推脫狡辯,讓孩子看到家長的虛偽卑劣,從此不再敬服,並且不知不覺也把那種執迷不悟的惡習沿襲下來,誤兒一生。

尹建莉老師說:「從為人父母那天起,面對一個完善,獨立,有無限潛能的生命,讓自己變為一個力圖自我完善的謙卑者,而不是榮升為一個沒有過錯,不可以被指責,具有完全操控權的君主。」

家長越謙卑,孩子越優秀;

家長越柔軟,孩子越堅強;

家長越紳士,孩子越高貴。

智慧家長懂得,適時向孩子服軟認慫,才是真正內心強大,才真正活明白了。

作者:教育達人,頭條號簽約作者,青雲計劃獲獎者

本頭條號擁有30餘位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背景的專家學者,將與活動號(微信公眾號:親子溝通如何說)一起,致力於推動有品質的親子溝通,「你問我答」功能已經開啟。歡迎關注!

"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214372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