哄睡難,難於上青天,如何告別「奶抱搖」?讓寶寶乖乖睡覺?

"

昨天在寶媽群里看到這樣一句話:寶寶是天使還是惡魔?哄睡見分曉。

簡簡單單一句話,暗藏哄睡背後無數的艱難與辛酸。特別是獨自帶娃的全職媽媽,在面對哄睡這件事上,早已崩潰到極致。

我前段時間剛跟老公炫耀寶寶最近睡覺特別乖,這個禮拜就啪啪打臉。最近這幾天,寶寶本來已經困到不行,拚命揉眼睛,但就是不肯好好入睡。

把他放在床上,就自己坐起來哇哇大哭,抱在手裡搖,就揮舞著小手委屈痛哭;放推車裡推,就躺在裡面拳打腳踢地哭。

有好幾次,我都想直接把他扔到一邊,不去管他。但是,看到他哭得滿臉通紅、傷心欲絕的小模樣,我又於心不忍,只好在心裡默念:親生的,親生的。

最近這一個禮拜的哄睡經歷,我感覺自己仿佛是剛從一場可怕的噩夢中醒來。

為啥我們明明用盡全力,而寶寶根本不領情?到底是為什麼?為啥我們對寶寶有求必應,寶寶卻給我們這樣的回應?最近,我終於得出了結論:只因為我們對寶寶太好了。

很多家長認為寶寶吵瞌睡,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寶寶睡覺本來就該抱、該搖,殊不知當我們抱的次數多了,搖的時間長了,寶寶就這樣被我們貼上了需要「奶抱搖」才願意入睡的標籤。

比如我家寶寶,每次睡覺時,都會吵瞌睡,只要他一吵,我就會抱著搖晃,或者放在推車上面來回推。我做了這麼多,就是擔心他不好好入睡,想對他好一點。

但實際上,寶寶的思維很簡單,他的需求並沒有那麼多。

既然我們對寶寶太好了,他反而不領情,那我們該怎麼做呢?就拿我昨天的哄睡經歷來說,我就用了一招:直接把他放床上。

我當時沒想到什麼哭聲免疫法,也沒考慮到所謂的5S哄睡法則,我只是單純的累了,抱著哄了太久,腰酸、手臂痛,還有就是心累。

看著懷裡那個哭得「花枝亂顫」的小傢伙,我一狠心,把他直接放床上,我自己帶著濃濃的困意開始打盹兒。

剛開始寶寶一直帶著哭腔在我身邊滾來滾去,大概過了五六分鐘,哭聲漸漸小了下來。我輕輕地扭過頭,偷偷瞄了一眼,發現小傢伙在我旁邊安靜地睡著了。我辛辛苦苦哄了兩個小時都沒睡,直接把他扔床上,他反而睡著了。

兒科醫生張思萊曾說過:沒有不會睡的寶寶,只有不會哄的大人。

在哄寶寶睡覺這件事情上,我們一定不能先入為主,不能把它想成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最開始訓練寶寶睡覺時,我們就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開始就不要養成奶睡的習慣

奶睡很容易讓寶寶產生依賴性。就像我家寶寶,由於一開始我沒掌握正確的哄睡技巧,還有就是為了圖省事兒,每次都是含著奶睡。直到現在,已經九個月大的寶寶,幾乎每次睡覺都需要奶睡。

一旦養成奶睡的習慣,很難改掉,而且這樣還會影響寶寶的睡眠質量。

不要抱睡不要抱睡不要抱睡

除了特殊情況,一定不要抱睡。我們都知道,寶寶是爸媽的心頭肉,平時寶寶只要有一點點哭鬧,我們就會心疼地抱起來哄,半夜寶寶醒來時,也是第一時間抱起來。

長此以往,寶寶習慣了大人的懷抱,怎麼可能自己去睡呢?一抱就睡,放下就哭,一哭又抱。就這樣無限循環,在抱睡的路上,無窮無盡。

培養寶寶定時睡覺的習慣

當寶寶兩個月之後,我們就可以培養寶寶定時睡覺的習慣了。家長們可以記錄寶寶每次睡覺需要哄多久,寶寶每次睡著之後的睡眠時間,然後定時哄睡,趁早養成定時睡覺的習慣,對寶寶,對大人,都百益無害。

製造睡前「儀式感」

之前在網上讀過這樣一句話:睡覺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藝術。對於寶寶來說,也需要睡前「儀式感」。

如果寶寶的臥室里有電腦或電視,在哄睡前半個小時就應該將它們關閉,同時關掉電燈。有些家長習慣給寶寶開一盞床頭燈,其實在寶寶兩個月之後,就不建議這樣做了。

我們要讓寶寶習慣黑夜,從小就知道天黑關燈睡覺的寶寶,對大人來說,以後的日子簡直會幸福到懷疑人生。

我家寶寶從出生到現在幾乎都是開燈睡覺。有天晚上,寶寶爸爸嘗試著將燈關閉,然後輕輕地拍寶寶,慢慢哄睡,沒想到效果出奇地好。

由此可見:睡眠環境是讓寶寶好好睡覺的關鍵因素。

如果寶寶已經養成了「奶抱搖」的睡眠習慣,該如何加以改正呢?用遊戲中的那句至理名言來說就是:裝備不夠,技能來湊。

白天不要睡太多

關於這一點,我真的深有體會。我家寶寶五個月前,每天白天都會睡很久,一到晚上就剩下吃跟哭。

只要他一哭,我就喂奶,一晚上大概會哭三四次,也會吃三四次。我家寶寶晚上愛吃夜奶的習慣應該就是那段時間養成的,至今都沒斷掉夜奶。

所以,如果寶寶白天睡覺比較多的話,我們可以適當幫寶寶調整一下睡眠時間。

適當過濾寶寶的哭聲

對於新生兒來說,啼哭就代表有需求,比如餓了,尿了……這時候的我們,必須第一時間響應寶寶的需求。

當寶寶一天天長大,寶寶的哭聲所表達的需求越來越多,我們要弄清楚哪些需求必須滿足,哪些需求可以適當過濾。

比如吵瞌睡時的寶寶,為了宣洩自己的情緒,為了用哭聲博取大人的同情,這時候我們就可以適當過濾寶寶的哭聲。

試試5S哄睡法則

這是一位美國的兒科醫生提出來的哄睡法則,即:Swaddle(裹襁褓), Side-Stomach Position(側臥或趴著的姿勢), Shush(噓噓聲), Swing(輕晃)和Suck(吮吸)。

裹襁褓並不是讓寶寶整個身體都無法活動,而是要做到不讓寶寶的手隨意舞動,至於小腳丫,寶寶怎麼舒服怎麼來。

這位美國兒科醫生認為,側臥可以減少寶寶的驚跳反應,可以讓寶寶睡得更踏實。事實證明,確實如此。我家寶寶每次睡覺的時候,都習慣性的側臥睡,有時候還會發出輕微的鼾聲。

5S哄睡法則提出:當寶寶哭鬧時,在其耳邊發出xu/xi/si/enen/ooo之類的聲音,同時有節奏地輕拍寶寶。這樣可以轉移寶寶注意力,當寶寶想哭時,會被xuxu聲和有節奏的輕拍所吸引,這樣很容易讓寶寶平靜下來,便於入睡。

5S哄睡法中的輕晃,不同於我們的傳統搖晃哄睡方式。這裡的搖晃是為了讓寶寶回憶起在媽媽子宮內的那種環境,搖晃的幅度一定要非常小,前後搖晃的幅度不能超過5cm。

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不建議使用吮吸這種哄睡方式。雖然這種方式屢試不爽,但隨之而來的副作用遠大於將寶寶哄睡這個小動作。

哄睡之路,任重而道遠,各位父母們不要有任何心理負擔,不要把消滅寶寶的眼淚作為自己的目標,而是要幫助或陪伴寶寶平復自己的情緒。

願每位家長都可以早日告別「奶抱搖」。

願每位寶寶都可以安睡一整晚。

"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214369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