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歲的秦女士是杭州一所重點小學老師,兒子5歲上了小學,她對兒子的標準永遠是100分。有時孩子考了98分,秦女士都要訓斥:「我班上的孩子一半都考了100分,你為什麼考不到……」秦女士覺得自己非常失敗,教得了別人的孩子,自己的孩子卻十分愚鈍。經診斷,秦女士患有嚴重的抑鬱症。
看到這則新聞,很是難過,難過孩子的辛苦,父母過度擔心和高要求的焦慮,最近也常常聽到年輕媽媽調侃:「自從有了孩子,我都快神經了,整天不是擔心這個就是擔心那個,生怕自己的孩子以後比別人差。」
不僅年輕的媽媽如此,年輕的爸爸又何嘗不是這樣?現在不少年輕家長在孩子的養育問題上越來越糾結,以致吃不好,睡不好,脾氣也變得非常暴躁。這就是新手父母非常常見的「養育焦慮症」。
家長為什麼會有「養育焦慮」狀態呢?
不少年輕家長的「養育焦慮症」從准父母時期就開始了。,孩子還沒出生就開始糾結要選擇哪本育兒書?跟隨哪個育兒理論流派?選擇怎樣的胎教方式?孩子一出生,這樣的焦慮就更加嚴重了。
做了父母之後,孩子的任何一個舉動都會讓他們格外擔憂。小則到孩子打一個噴嚏,就趕緊回想過去的一天裡是不是讓孩子受涼了,孩子感冒發燒,閉上眼睛就想會不會因此燒壞腦子?會不會燒成肺炎?恨不得自己變成一隻溫度計,24小時不休不眠地監測;大則擔心自己的孩子將來不如別人家的孩子學習好,前途好,以至於從小就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興趣班,對孩子各種高分數的嚴格要求等等現象。這樣的擔心已是愈來愈嚴重了,當父母的不是在擔心孩子的學業就是在擔心孩子的身體,年輕一代新手家長的「養育焦慮症」是越來越嚴重。
家長之所以會越來越焦慮,就是因為他們對孩子的關注是間歇性的。孩子有了問題,就關注多一些;沒有明顯的問題,便關注得少。這樣一來,家長們對孩子各方面的情況都缺乏一個宏觀的掌控。對於孩子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做得夠不夠,自己心裡也沒底。這份對孩子生長發育的不確信以及對孩子未來的擔憂是導致他們焦慮的根源。
那麼,為什麼越來越多的父母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失去了確信與篤定呢?
許多家長在結束了讀書生涯後,有了工作,有了家庭,有了孩子,達到了一種表面上的「圓滿」,便放棄了自我探索,在生活中徹底放鬆、貪圖安逸。這時的生活看上去悠然自在,輕鬆灑脫,幸福穩定,令人羨慕。其實,他們還有很多人生議題並沒有完成。這很像「成長的斷崖」。很多父母自認為選擇了一條安逸的路,結果卻被動地陷入煩惱的泥沼,到頭來,付出得不是更少,而是更多。
擔憂、焦慮的情緒對人體無益,因為這會讓父母產生壓力,並且消退父母體內的正能量。不僅如此,年輕父母越來越嚴重的「養育焦慮症」,不僅深深困擾著年輕父母自己,還對孩子成長帶來了極其嚴重的負面影響。
相關統計表明,有相當一部分年輕父母,在「養育焦慮症」的支配之下,對孩子進行了過度的早教。
孩子早早地就開始識字、學算術、背唐詩、學外語,到了幼兒園又開始了漫長的興趣班生涯。這種過度早教不僅不會起到很好的啟蒙作用,還會導致孩子產生「心理虐待」。過度早教必然以剋扣孩子睡眠、減少玩耍時間、限制社會交往為代價,這實際上就是對孩子健康權的隱性剝奪。更為嚴重的後果是,孩子喪失了自由成長的空間後,自己的創造力會被扼殺。
所以克服「養育焦慮症」,對於每個年輕父母來說都是一項迫在眉睫的任務,看看睿智媽媽的3招輕鬆克服養育焦慮秘籍。
一起學習睿智媽媽的3招輕鬆克服養育焦慮秘籍
首先記住,孩子處於不停的變化中
父母們有必要時刻告誡自己:孩子們在成長,他們會向前發展,會有變化,會漸漸成熟,信任這一自然的過程十分重要。對於孩子現在不具備的品質,你現在看到的,不代表以後也會發生。孩子需要的是正確的引導及方向,而非父母無止境的恐懼與對自己未來的焦慮。
其次,不要對孩子的行為賦予歧義
父母們該提醒自己:孩子們在進步,而不是主觀地將其行為做定論。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不斷地學習技能,父母竭盡全力幫助他們尋找到正確的方向,引導孩子做出準確的選擇,好過一味擔憂並糾吉他們為什麼會做出那麼愚蠢的決定,甚至認為他們今後的人生也會如此。
最後,分清事實與推斷
父母們沒有權力將自己的思維、觀念強加到孩子的身上,而有責任與孩子一同面對他的不足與缺陷以及尚未解決的問題。而非父母通過自己的推斷、想像等將情況擴大化,甚至引發更加離奇的臆想。
為了孩子,也為了你自己,請你不要再因養育孩子而焦慮,做快樂的父母,培養樂觀、積極、獨立的孩子。
"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2143683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