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圖片來源:網絡
前段時間,一則新聞刷屏了: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圖片來源:網絡
一位5歲女孩殘忍地把弟弟從5樓陽台扔下去了,弟弟當場死亡。起因只是女孩在鄰居家玩耍時,鄰居說了一句:「你媽媽不喜歡你了,只要你弟弟。」
難以想像,她的父母得知這一切時該多麼絕望!他們又是否會怨恨5歲的女兒……
一句玩笑真的足以毀掉一個家庭!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01
有個4歲小女孩,在弟弟百日宴上,被親戚朋友戲弄:「你媽媽有了弟弟,就不要你了。」
小女孩聽完後,特別擔憂的看了看一旁的媽媽。粗心的媽媽沒感受到女孩的憤怒,還樂呵呵地跟周圍的人有說有笑。
宴會結束後,媽媽發現小女孩不見了,於是發動所有的人四處尋找,後來在宴會附近一個小茶館的角落找到了孩子。
小女兒見到媽媽問的第一句話就是:「媽媽,你是不是不愛我了?」
「媽媽不愛你了」,這句話對孩子的殺傷力太大。對於幾歲的孩子,沒有什麼比媽媽的愛更重要了。
從網上搜一下因為逗孩子發生的慘案,有一大堆。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圖片來源:網絡
中國廣泛存在的逗小孩,就是把心靈仍然敞開而單純敏感的孩子,弄得和成年人一樣絕望、粗糙而鄙俗。
打著喜歡孩子的名義,把孩子弄的不知所措,這不叫逗,叫戲弄。
過度逗弄孩子,實際也是不尊重人的表現。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02
《廣州日報》曾做過「中國式逗小孩」的調查:
有25%的受訪者表示,印象中自己小時候被灌過酒,對小孩說「媽媽不要你了」是選出的最常見「逗小孩」做法。
排在第二位的是「不熟悉的人親小孩或者摸小孩的臉」,比例為16.1%。
「彈男孩『小雞雞』」被受訪者選為最討厭的「逗小孩」做法。
兒童早教專家周令瑜曾經表示:讓孩子喝酒致殘致死等傷害人身安全的案例比較極端,但中國人逗弄孩子是一種普遍現象,俗稱「中國式逗小孩」。
在網上有一個話題,中國式逗小孩到底有多可怕?
許多網友紛紛留言,分享小時候「被大人逗哭」的經歷: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圖片來源:網絡
說實話,很多大人真的是不知道什麼叫分寸,比小孩還不懂事。
優酷盛典上,作為頒獎嘉賓之一的郭德綱,在沙溢胡可夫婦陪同安吉、阿拉蕾上台領獎時,他當著眾人和小孩子的面,一共五次調侃說安吉是他和胡可的兒子。
在郭德綱要給安吉頒獎時,何炅提醒:「這個獎要沙溢給安吉頒。」
沒想到郭德綱立馬調侃:「我還以為要親爸爸給頒呢!」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圖片來源:網絡
5歲安吉不會裝,受了傷都寫臉上,剛上台的時候特開心還翻跟頭。
但從郭德綱不停說「安吉是我兒子,你們家人好客。」開始,安吉就一直低頭皺眉,看起來悶悶不樂的。
郭德綱說「德雲社是你爸爸的單位」的時候,安吉更是緊皺著眉抿著嘴很痛苦的樣子。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圖片來源:網絡
一大波網友表示郭德綱這次玩大了,開玩笑越來越無底線了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圖片來源:網絡
我很想說,雖然在相聲台上,我們喜歡並且需要郭德綱這種能扯梗的玩笑話,但是,對待孩子,請不要這種「玩笑話」來逗孩子好嗎?因為你以為的「趣味」,真的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傷害。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03
如果你的孩子被其他人逗,出現哭鬧、不情願,請立馬制止:對不起,請不要這樣逗我的孩子。
如果你的孩子被人逗弄了,不妨試試這樣做吧。
凡讓孩子疑惑不安的問題,替孩子回答
如果孩子遭到不友好的逗弄,及時替孩子回答,和孩子解釋清楚。
比如:有人逗孩子說:「你媽不要你了,把你給我了」,媽媽要堅定地告訴孩子:「才不會呢,媽媽永遠愛你,永遠不會不要你」,及時打消孩子的恐懼。
父母用行動保護孩子
家長必須用行動保護自己的孩子。去年國外的一則新聞,讓許多寶媽看了直呼痛快。
2018年9月,俄羅斯女星伊芙莉娜在節目中怒扇現場觀眾耳光。這位觀眾說,伊芙莉娜曾經生過一個患病的兒子。「你在想什麼?是想再生出一個生病的孩子嗎?你不需要一個唐氏症的孩子,社會更不需要!」
當時艾弗琳娜直接從嘉賓椅上站起來,沖向這名觀眾直接給了她一巴掌,說道,「你可以說我任何事情,但就是不能說我的孩子!」現場一名女醫生來賓,在旁邊進行聲援,「我作為一個醫生,我想說,要是這名女子明天來我的診所找我看病,我會親自告訴她,『沒有人需要你』。」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圖片來源:網絡
說明一下,我們不是提倡暴力,而是說作為寶爸寶媽,我們是孩子最重要的保護者,當他們遭遇不好的事情,必須要用行動表明態度,為孩子提供安全感。
凡擾亂孩子認知的玩笑,直接決絕
生活中,各色各樣的人都有,有些大人會不知輕重的逗弄孩子。
比如這類:2歲的孩子剛學會了數字,當著眾人的面指認出了1到10的數字時,可旁人偏偏逗他說:「不對,你讀錯了,那是7。」等孩子說是7的時候,又逗他說:「不對,那是5。」
對於一切干擾孩子認知的玩笑,要毫不猶豫的決絕,讓其停止愚弄。
離開現場
如果實在不好意思說,不妨找個理由將孩子抱開,不要放任別人的這種逗弄。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也要告訴他們:別人的言行使自己不舒服的時候,完全可以勇敢的拒絕或者離開。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圖片來源:網絡
這種庇護不是溺愛,是保護。
而保護自己的孩子不被戲弄,是父母的責任。
不管是誰用這些方式逗你孩子,請堅定地站在孩子這邊。沒有任何人,比我們的孩子更重要!
最後小恩再強調一下,孩子小,不等於可以不尊重,請不要用大人的玩笑去逗孩子。
來源:綜合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