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臺北市取消暑假作業。小孩超嗨;大人卻超苦惱!終於,進入暑假時期。雖然臺北市今年起取消暑假作業,小朋友們各個都超嗨,但大好的暑假時光可不能白白耗費掉,當媽媽的更要煩惱到底要讓孩子做些什麼。同事決定,讓 2個兒子,開始挑戰「魔法手帳術」。所以,開始有B同事決定,讓家中兩個男孩挑戰「魔法手帳術」,而他使用的獎勵是「零用錢」。

2個小男生,超認真訂規矩 還主動提出:沒做好要扣點處罰!
才一週,就興奮地拿著照片與編輯部分享。
因為可愛的男孩們從訂定規矩時就十分認真,
原本只是列出可以得獎勵的事項
(做家事、自動起床等等),
到最後居然主動提出
萬一做了不該做的事就要被扣點處罰,
如打架,甚至連先後動手的差別都列出來了。
老實得讓爸媽都在一旁大笑
「我沒想要扣你分數,你居然自己提出來?」
沒想到...2個男孩 居然不用媽媽大吼大叫 就可以自動起床。
重點還在後頭,
沒想到,之後兩個男孩
居然不用媽媽大吼大叫就可以自動起床。
讓同事一直感嘆,
一天只要花一塊錢就能解決的事,
為何到現在才知道,
早早就該用了不是嗎?
小學的孩子也對「挑戰任務」充滿興趣!
而我自己也讓家中的小學新鮮人挑戰,
由媽媽列出每天該做的事
(念一次ㄅㄆㄇㄈ、9點半前洗澡)。
果真「挑戰任務」這件事對孩子好有吸引力,
只要說一聲「你的任務完成了嗎?」
馬上咻的去洗澡。
你說說這不是懶媽媽的救星嗎?

只是,我也必須招供,
7月初突然來的颱風假有打亂行程。
因為放假了嘛!!
不過一到隔週,小新鮮人立即問說
「媽媽,我們還要來挑戰任務嗎?」
看來,依照作者石田院長
多年的教育經驗觀點:
準備手帳寫下一週計畫用紅筆消滅週末結算。 用玩的方式,讓孩子養成習慣、 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事, 真的是很有效啊。
可以不用扮演成天碎念的虎姑婆,
媽媽真的很開心啊!!
對於孩子老是磨磨蹭蹭真是感到無奈,家長應該讓孩子好好管理好時間,身邊經常有媽媽們說自己的寶寶年紀雖小卻已經有「拖延症」的趨勢了,吃飯、穿衣、睡覺、做作業都是磨磨蹭蹭。哈哈,面對「拖延症」低齡化的趨勢,下面讓孩子們學一學時間管理。
沒錯!時間管理要從娃娃抓起,儘早和「小磨蹭」說拜拜!
何謂兒童時間管理?
顧名思義,兒童時間管理就是小孩子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時間。
切勿小看「兒童時間管理」,這是一種關鍵能力與核心素養,所有其它能力的發揮都必須建立在良好的時間管理基礎之上。時間,是每個人最重要、最寶貴且不可再生的資源,只有和時間做朋友,孩子的學習、生活才會更豐富、更精彩、更有後勁。
那麼,如何幫助幼小的孩子學習時間管理呢?
幫助孩子理解時間概念, 制定「時間任務」
對於低齡兒童來說,時間觀念尚未形成。幫他們建立時間觀念的好辦法,就是從小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生物鐘」——先培養起時間的概念。如果他們還沒學會認識鐘錶,我們可以從一些簡單好玩的工具和遊戲開始。
對於1-2歲的小寶寶,爸爸媽媽不妨按照寶寶喜歡的方式,先讓抽象的時間具體化,協助他理解有「時間」這麼個事兒。
比如:寶寶喜歡小貓,不妨買一個小貓的掛鐘,在不同的「鐘點」上貼上貓咪的不同生活狀態的貼紙,例如11點的時候,是貓咪吃飯的貼紙,而中午1點的時候,是貓咪睡覺的貼紙。到了午睡時間,就指給寶寶看1點處的圖案,問問寶寶:「指針到哪啦?」寶寶就會知道貓咪睡覺了,寶寶也要睡覺啦。
這樣,寶寶既好理解,又覺得有趣,不會產生逆反情緒。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為鐘錶找一個替代品。可以利用沙漏或者計時器,給孩子樹立一個「有限時間」的概念。

告訴孩子刷牙要刷滿2分鐘真的挺難,不過你可以買個2分鐘漏完的沙漏,然後說:「沙漏沒有漏完之前,就要一直刷牙哦。」利用沙漏,還可以對孩子說:「在上面的沙子全部漏完之前,你能把衣服和鞋子穿好嗎?」同樣道理,在看電視之前,可以把一個20分鐘的沙漏放在電視機旁,並事先約定好:等這個沙漏漏完,我們就該關上電視了。一般來說,這樣做比起突然告訴孩子必須關電視相比,孩子的反抗情緒會小很多。
對於3歲以後的大寶寶,就可以試著給他列出一張【時間任務表】啦。利用這個任務表,讓孩子知道什麼時候睡覺、起床、出去玩…… 和寶寶一起把這張時間表裝飾得可愛漂亮,讓他認為這是一件很重要又值得期待的任務。可以以周為單位,讓寶寶看得見「終點」,會更有堅持的動力。在其中穿插一些遊戲,可能更有趣些。下面舉一些例子給大家參考。
遊戲一:把時間表做成「任務溫度計」
在紙上繪製一個立著的溫度計,水銀頭在下,在水銀柱的右邊,從下到上寫著從幼稚園放學到睡覺前要完成的事情,如練琴、騎滑板車、具體遊戲、洗澡、睡前故事、睡覺……孩子每完成一項,就把水銀柱塗紅一段,任務一項接著一項完成,水銀柱全部塗紅。
遊戲二:手繪一張「任務清單」
跟水銀柱的意思差不多的另一個方法是和孩子一起畫出有趣的表格。表格上畫著各種各樣需要在一天內完成的事情,對於兩三歲的孩子,可能是刷牙、收拾玩具、看書、幫忙喂狗。每做完一件,就打上一個勾,或者畫上一個喜歡的標誌。一起製錶的過程本身也是很好的親子互動過程。
試試看,和孩子一起畫「任務清單」
獎勵與懲罰並存, 構建時間管理意識
如果寶寶完成任務,應適當給予小小獎勵。
沒有孩子不喜歡被表揚。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如果有某件事情完成得很快、很守時,一定要適當表揚他,內容要具體,語氣可以適當誇張。
比如:「哇,你做完啦?今天好快呀!」;當寶寶按照計畫完成了一周的任務,也可以送他一個「神秘禮物」,比如帶他出去遊玩,看場電影,或是送一本漂亮的繪本給他,既讓寶寶開心,又可以在不經意間,啟發寶寶其它方面的能力。
如果寶寶未完成計畫,則適當給予小小懲罰。
如果寶寶沒有完成任務,磨蹭依舊,就要適當給些小小懲罰了。比如,用嚴肅的語言規勸,或是讓他自己承擔磨蹭的後果。
我們還可以把獎懲的規則演化成好玩的小遊戲。例如用小石子兒或珠子教會孩子控制和管理時間。
遊戲:「時間」儲蓄罐
準備一個罐子、一些石子(或者漂亮的珠子)、一個計時器。
珠子可以代表一些事情,比如做家務、完成作業、練琴,每個家庭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設定這些石子的定義。孩子按時完成一項任務,就得到1顆珠子。
接下來,這些珠子有什麼用呢?比如,孩子想要看20分鐘電視或者玩10分鐘iPad,就要交還2顆給媽媽,孩子想要吃1塊糖,也要給媽媽1顆。
孩子通過這個遊戲,可以學會收穫和消費,也能學會如何把「錢」花在刀刃上。用這個方式,從小培養「財商」和「時商」,可謂一舉兩得。

做些有「緊迫感」的小遊戲, 讓寶寶在玩中快起來
可以和寶寶一起玩帶有「緊迫感」的小遊戲,比如「限時穿衣」、「比賽刷牙」等,激發寶寶的興趣,在玩中快起來。還可以唱英文兒歌「clean up」,以clean up作為遊戲開始的信號,在兒歌停止之前,把玩具收拾好。又比如限時5分鐘穿衣,5分鐘一到,鬧鐘就響起,看看寶寶是否已經把衣服全部穿好。這裡的遊戲方法較為簡單,就不一一展開了。總之,有趣的遊戲比枯燥的說教,效果要好得多。
爸爸媽媽從我做起, 給孩子樹立好榜樣
法國哲學家儒貝爾說:「孩子們需要榜樣,而不是批評家。」在教育孩子不要磨蹭的時候,爸爸媽媽要反省一下,自己是否就是個重度拖延者,是否總在最後一刻才急急忙忙地把事情做完,是否總處在忙亂的狀態,是否總是因為事沒做完而情緒煩躁?當我們在給孩子不停打雞血的時候,也別忘了給自己打點雞血哦,你先來好好管理時間吧!
當然還有另一類爸爸媽媽,本身就是「急性子」,做事風風火火,見到寶寶磨磨蹭蹭還會忍不住生氣。這時,你需要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緒,並試著評估一下寶寶現在做的事情,是否符合他現在的能力,如果不是,給他一些反應空間,慢慢來。你的急並不一定能讓孩子快起來,甚至你越催,孩子越是慢,就是這麼讓你抓狂!
小結
幫助孩子建立時間觀念,協助他們正確管理時間,真的要從小抓起。雖然孩子對於時間的概念並不清晰,但是仍應該知道在該吃飯的時候吃飯,該睡覺的時間睡覺,該遊戲的時間遊戲,該學習的時候學習,而不是顛三倒四、沒有規矩規律地生活。相信已經踏入職場的爸爸媽媽也會感同身受,建立起了良好的時間管理習慣,會讓孩子受益終生。
今天的內容就分享到這裡,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如果覺得我們不錯;請關注、點贊、收藏我們專頁【媽咪想知道的事】,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2065946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