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放學回家,你就急著問他,「你作業寫完沒」「沒寫完趕緊去寫」......殊不知這句話背後,透露出多少你不知道的秘密。請全天下的父母記住一句話:「孩子不怕累,不怕苦,怕的是不被理解,不被真愛!」孩子放學回家的第一件事,你做對了嗎?
我小侄子現在9歲,每天晚上放學回家都是各種玩,一點也不想著寫作業的事,理由是自己在學校學習了一天,放學要先休息一會兒,可是小傢伙每次玩的時候都會忘記時間,往往是晚飯後才開始寫作業,有時候作業多一些,寫完作業就10點多了,這樣睡覺時間晚,休息不好,早上又起不來。嫂子一直納悶,不知道小侄子放學後是應該讓他先寫作業還是先玩。

其實,孩子放學後先寫作業還是先玩,這個問題也困擾了很多父母。畢竟順序不同,兩者間的差異也是很大的,對家長來說要做的就是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做法,這樣才是對孩子好。下面我們來看看先寫作業還是先玩,兩者之間不同的順序,差別是什麼。
讓孩子先寫作業
孩子放學後就讓他先寫作業,雖說孩子會累一些,但是孩子寫完作業再玩耍的時候心理是沒有負擔的,會更輕鬆,心情也會更愉悅。並且孩子放學後第一時間先完成作業,也有利於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孩子來說畢竟學習才是首要任務,就如同我們大人的工作一樣,「工作」完成了,再做其他事情時才不會帶著壓力。
孩子放學後,必須要做的事就只有寫作業,如果孩子能夠直接就把作業寫完,其他的時間支配起來更自由不說,重要的是對孩子自覺性的養成幫助也是很大的。有「工作」的時候不拖拉,先把最關鍵的事情做好,再說其他,雖說會更累些,但是「先苦後甜」也是很不錯的。

對家長來說,如果更重視孩子自覺性的培養,並且想在孩子小的時候就給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建議還是放學後讓孩子先寫作業。
讓孩子先玩耍
孩子放學後不寫作業,先玩,這樣孩子帶著壓力去玩耍,玩的時候不盡興不說,等孩子開始寫作業時,如果作業太多,孩子玩的時間又太長,很可能晚上就會熬夜,影響孩子睡眠不說,對孩子的成長也是很不利的。有的孩子玩過了頭,發現還有作業沒寫時,可能就會想著逃避,直接不寫了或者抱怨,難免就會讓孩子養成遇事拖拉的壞習慣,不自覺、愛拖拉,而這對孩子的成長負面影響也是很大的。
此外,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建議家長最好不要干預,給孩子提供合適的場所讓孩子靜心的寫,孩子寫好之後可以吃飯、玩耍或者做其他一些比較放鬆的事情。等孩子把作業寫完了家長再給孩子檢查或者輔導孩子沒有掌握的知識,這時候因為孩子作業已經寫完了,心裡沒壓力,也更容易接受家長的教導。
相反,如果孩子一邊寫作業家長一邊輔導,不僅會耽擱孩子寫作業的進度,有時候孩子因不該出錯的地方出錯了,家長也會惱火發脾氣,孩子因為還有作業沒寫心裡也會更著急,這時候兩兩相撞,可能就會擦出火花。
孩子放學後先寫作業還是先玩,看似都一樣,雖說前後這兩件事都是需要做的,可是先做哪一件,順序不一樣差別卻不小,這些家長都要認識到。

01
不是「作業」出了問題,而是「愛」出了問題
很多父母一回到家,看到孩子第一句話是:「作業寫完了嗎?」
這句話折射出中國多少父母愛的蒼白,愛的能力的缺失。
孩子在內心中吶喊:「你們愛的是我還是我的作業?」孩子們無法理性表達內心的意識,只能用行為和父母對抗:頂嘴、磨蹭、坐不住、沉默不語、惹是生非……
有愛的能力的父母,一回到家,看到孩子,首先會和孩子打招呼:「寶貝,媽媽回來了,媽媽挺想你的,今天你累不累啊?別那麼著急寫作業,玩一會再寫吧。」
孩子往往因為父母理解自己而努力,「媽媽,我寫完作業再玩,我不累」。
孩子只為「愛」而努力,如果不是為愛而努力學習的孩子,可能不是「真的努力」,隨著孩子長大很多問題會逐步顯現。
02
換位思考,感受孩子
你累了一天下班回到家,想休息一會兒,不太想做飯,這時你的老公不關心你反而直接說:「飯做好了沒有!怎麼還不去做飯!」你的心情會如何?
你當時可能有兩種選擇:
第一:生著悶氣去做飯,積累抱怨,直到抱怨到一定程度集中爆發,產生惡劣影響。
第二:是表現自己的情緒,直接抱怨甚至吵架,當下就產生惡劣影響。
換位思考,這就是孩子每天回到家裡聽到「作業做完了嗎?」「怎麼還不去寫作業!」的真實心情和「討厭父母」就是「討厭學習」的後果。
03
請父母關心孩子飛得累不累
你累了一天下班回到家,想休息一會兒,不太想做飯,而你老公會關心地說:「老婆怎麼了?累了就不要做飯了,我們出去吃飯吧!」你會覺得老公真好,內心的疲憊很快會消失:「別出去吃了,我馬上給你做。」
當人被理解被關愛的時候,是最願意付出努力為關愛和理解自己的人的。
請父母千萬不要關心孩子飛得高不高,一定要關心孩子飛得累不累,孩子需要的是愛,而不是要求。
當家長真愛孩子的時候,孩子會對自己有要求;當孩子對自己沒有要求的時候,你會發現,這個孩子不是生活在「缺愛」當中,就是生活在「溺愛」當中。
那麼孩子磨蹭不愛做做作業,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第一句話的問法很關鍵
有位父親他對女兒的教育方式比較獨特,他從來沒有輔導過女兒做功課什麼的,就是每天回來跟女兒聊十分鐘,只聊四個問題,就完成了他的家庭教育。
這四個問題分別是:
1.學校有什麼好事發生嗎?
2.今天你有什麼好的表現?
3.今天有什麼好收穫嗎?
4.有什麼需要爸爸説明嗎?
看似簡單的問題背後其實 蘊涵著豐富的含義:
第一個問題其實是在調查女兒的價值觀,瞭解她心裡面覺得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
第二個問題實際上是在激勵女兒,增加她的自信心;
第三個問題是讓她確認一下具體學到了什麼;
第四個問題則有兩層意思,一是我很關心你,二是學習是你自己的事。
簡簡單單的四個問題,包含了很多關愛、關懷在裡面,事實上也證明很有效。
而下面這幾句話家長應當避免經常對孩子說:
今天是不是沒有吃飽?
今天老師批評你了嗎?
有人欺負你嗎?
上課開小差了嗎?
這些話給孩子傳遞的是學習的負能量:在家裡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父母都無比寵愛自己,而到學校後,和同學老師接觸可能受委屈。這些話容易讓孩子聯想起上學的不愉快,對學校、老師產生抵觸情緒。
因此,孩子放學回家,家長問的第一句話很重要!這不僅反映出了大人的生活態度,同時也是在把孩子的人生觀向正面或反面的方向引導,從短期來看,家長的這第一句話決定了孩子的心情,從長遠來說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接下去我要介紹的是日本文部省每年都在進行的各種調查中的一項, 【學生放課後的生活時間調查】,關於學生回家後在學習時間帶上的相關調查——用1年多時間抽取了幾百所中小學,並問卷面談了大部分學生和家長後得出的資料分析結果。
雖然國情有些不一樣,但是在孩子放學回家後能否馬上做作業,進入學習狀態中來的這件事上,其實各國的情況都差不多,因為這不但是中國孩子的問題,同樣也是日本孩子的問題,還是歐美國家的孩子的學習痛點。
另外,從調查結果來看,成績上位層和下位層,在時間運用上存在著明顯的不同。
而且最終的調查資料會告訴每一個父母一個 「嚴峻的事實—回家後馬上進入學習狀態的孩子的成績要遠遠好於不這樣做的孩子」的同時,也得出一個, 「成績好孩子的重要素質——非常擅長Time Mangerment(時間管理),特別是傍晚和早朝的時間運用」。
1、放學後4~6小時,其中一半時間用於學習和玩樂上
首先是放學後的時間長,這些時間都是怎麼用的調查結果。

* 小學生學習和玩樂的時間都在80分鐘以上,初中1年級~初中2年級都在90分鐘以上
放學後的時間長,小學生~初中2年紀平均在5小時不到;初中3年紀因為有社團活動和中考前的強化學習,學習時間在3小時以上,平均在6小時左右。
其中,不管是中學生還是小學生,基本上學習和玩樂的時間都會超過1小時。
放學後的一半以上的時間都會被用在或「學習」或「玩樂」上。
2、學習時間的高潮,小學生在晚飯前,中學生在晚飯後
以下是孩子們的學習時間帶。



* 學習時間的高峰——小學生在17點30分,中學生在20點45分。
根據調查顯示,城市家庭中的晚飯,一般都在19點,即晚上7點左右,但是小學生在晚飯前的17點~19點這段時間進行學習的比較多,高峰是在17點30分,有30%以上的小學生都是在學習。
中學生則有在晚飯後,即19點之後才開始學習的傾向,特別是初中3年級的學生,學習高峰是在20點~21點15分。
但是,同時也要注意到的是,小學生的學習時間高峰中的17點30分時,在看電視玩遊戲的孩子數也是高居不下(6.5%),以玩樂時間高峰的16點45分為分界線,室外玩樂的時間急劇減少的同時,在家看電視玩遊戲的時間卻一點沒有減少。
這就是說,從室外玩好回家的孩子基本都會接著在家開始玩遊戲,而一旦玩遊戲後,孩子就停不了手......
不管怎樣,晚飯前的孩子的時間運用,絕對是父母要注意的點。
3、學習時間的高峰,成績上位層在放學回家後到睡覺的這段時間中有2次,成績下位層只有1次(或許還是迫不得已...)
接下去看看,成績上位層和下位層的學習時間的比較。

注釋:1)成績上位層和下位層之間,即成績中等的都省略不計。2)豎方向是進行學習(回家作業,回家作業以外的自主學習、輔導班學習)的孩子占全體調查學生數中的比例。
* 成績上位層,傍晚是他們學習的高峰時間段
小學生中,成績上位層和下位層之間看不到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到了初中1年級後,這個變化就會非常顯著。
那就是,成績上位層的孩子的高峰學習時間段有2次。
一如之前說介紹的是在晚飯後的學習高峰之外,晚飯前的18點前後也是他們學習的高峰期。
30%的初中1年級的學生主要在做回家作業和自主學習,而晚飯前的學習時間段,在成績下位層的學生中完全看不到。
另外,雖然不是很明顯,但是早起能進行學習的比率,在成績上位層中間非常高。
4、活用好傍晚和早朝時間段進行學習的孩子,從調查結果中明顯可以感到他們對時間的有意義活用!
最後,「是否感覺自己在浪費時間?」,和成績之間的關係結果。

注釋:1)成績中間者省略不計。2)中學生全體的數值。
* 成績上位層,精於時間管理,「不會浪費時間」
在調查對象中,對於「是否感到自己在浪費時間?」的提問時,成績上位層和成績下位層的回答,之間有8%的差,但是實際在深入對話時,這個差明顯還在增大——成績上位層的孩子都早早地知道了要怎麼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而成績下位層的孩子沒有自己固定的時間使用觀,沒有方向,零零散散,學到哪裡是哪裡。
這裡有一個關鍵——擠出並高效和充分活用晚飯前及早起後的學習時間,是和學習成績直接產生關聯的要素,而成績上位層都是這方面的使用「高手」。
小結
調查結果的最後給出的結論,成績好的孩子都非常擅長學習時間管理,特別是回家後~晚飯前的這段時間+早起~上學出門前的這段時間能否活用好,直接關係到孩子的學習成績。
今天的內容就分享到這裡,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如果覺得我們不錯;請關注、點贊、收藏我們專頁【媽咪想知道的事】,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2063910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