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會孩子自動自發?八個技巧,培養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

幸福分享| 2019-05-09| 檢舉

作者:徐智明,轉自他的微信公眾號:真心爸媽,微信搜尋@徐智明,關注徐爸爸的微信公眾號。

我們不要求孩子做家務,但要求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

自己做作業,自己收拾書包,自己記著帶齊上學要用的東西,自己換衣服,自己把換下的衣服放到髒衣籃,自己收拾書架,自己想著給房間的加濕器加水,自己添飯,自己上網買書,自己給個人電腦裝軟體……

一路下來,我們不被要求做家務的孩子,會做的事情還真不少。老有朋友問我們:「帶兩個孩子累吧?」,我們總答:「不累!」。

這真不是哄哄別人順便安慰自己的。因為很早就不用跟在孩子屁股後面伺候著,我們在沒有保姆、長輩幫助的情況下,夫妻倆人帶兩個孩子,還兼顧工作,真沒覺得累。

如何培養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不用爸媽跟在後面伺候?分享下面我家多年積累下來的經驗。

1、從一歲以內開始,讓孩子學習拿湯匙吃飯。

如何教會孩子自動自發?八個技巧,培養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

還記得孩子六、七個月吃輔食時和大人搶湯匙吧?還記得孩子九、十個月非要自己拿湯匙餵自己吧?如果孩子搶湯匙你非不給他,孩子要餵自己吃飯你非不讓他自己來,那麼你就已經開始培養未來事事等爸爸媽媽伺候的小少爺/小公主了。

拜很早開始讀經典育兒書所賜,我們家一直對孩子此類參與行動持歡迎態度。

餵胡蘿蔔泥時孩子搶湯匙,就給他一把安全的小湯匙讓他胡亂揮舞;孩子十個月左右時對自己餵自己表現出強烈興趣,就把餵飯權力交給他,讓他坐兒童座椅,把吸盤碗固定到座椅小桌面上,圍好圍嘴,開吃吧!想吃多少吃多少,想吃多久吃多久,想怎麼吃就怎麼吃!

大兒子第一次自己吃麵條的「慘烈」情景,現在想起來還能笑死人。孩子吃完,小臉上,小手上、桌面、碗邊、座椅腿、座椅方圓一米半,到處都是長長短短的麵條,倆大人分工,一人收拾寶寶,一人收拾桌椅地面,足足弄了半小時,才算恢復秩序。哈哈,沒關係,下次繼續。

孩子一歲兩個月,媽媽也需要回去工作了,我們去找收小小孩的幼兒園。老師說,這麼大的孩子我們可以收,但是孩子得會自己吃飯。我們倆異口同聲:沒問題,會吃,吃得好著呢!

這方法用到兩個孩子身上都奏效得很,兩個小傢伙到一歲多時,幾乎都能把自己餵得心滿意足。所以,培養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第一步,就是允許孩子自己吃飯。

孩子還小的爸爸媽媽們不妨也嘗試一下,剛開始可能狼狽,結果會很美好。你不但不會有一個三歲了還滿屋子追著餵飯的死小鬼,還能收獲一個對「自己做事」有強烈興趣的孩子。

2、提供幫助,不做監督。

從吃飯開始,以後孩子能力所能及的事,都放手讓他自己做。孩子小時,大人可以從旁提供幫助,孩子大了以後,大人根本不需要在旁邊,讓孩子自己做就好。

大人要記得,孩子自己做事時,你是個「幫助者」而不是「監督者」的角色,在孩子拿不動時幫個手,在孩子可能危及自己安全時提供保護,不要不停地提醒孩子,這事要這麼做、那事要那麼做。大人在旁邊說得做得越多,孩子自己做事的興致就越低。

換位思考一下,大人自己做事時,旁邊一直有個人指手畫腳、說這說那,你自己是什麼感受?孩子也是獨立的小人,他情緒的豐富程度、敏感程度不遜於大人,真的不要老認為「小孩子懂什麼」,小孩子懂得多著呢,只是大人往往不知道而已。

3、不對孩子做事提過高要求。

如何教會孩子自動自發?八個技巧,培養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

孩子不是大人,沒大人那麼多經驗,做事自然常常不「完美」:自己洗臉,小貓一樣只會囫圇著把鼻子下巴臉蛋沾沾水,脖子是顧不到的;自己洗頭洗澡,弄不好身上還東一塊西一塊都是泡沫呢就說洗好了;自己收拾書包,也難免教材、本子、卷子混亂堆疊;自己找衣服,可能弄亂媽媽前一天才收拾整齊的衣櫃。

這都沒關係,孩子總會慢慢長大,這些事都會越做越好。

如果要求孩子自己洗臉洗得和媽媽洗得一樣乾淨、自己洗澡會把重點部位多搓搓、自己收拾書包不拉東西還能照顧到空間有序、自己找衣服還能考慮到媽媽的收納術,那麼孩子大人都會很糾結,孩子自己做事的信心會大打折扣。

不要說,哦,我是某某星座媽媽,我是完美主義爸爸,真是不能接受亂七八糟的狀況。如果對孩子自己做事要求過高,最後難免自己動手,那才是回到孩子什麼都不會做、大人跟在後邊不停伺候的亂象了呢。

4、對孩子做事的結果只提醒、建議,不批評。

那麼在孩子做得不夠好時怎麼辦?只提醒、建議,不批評。

比如洗澡出來還有泡沫,不要說:「看看,這麼大了還不會沖乾淨!」要平心靜氣地說:「媽媽發現你後背還有一片泡沫呢,再回去沖一下好不好?」

比如孩子弄亂衣櫃,不要說:「媽媽昨天才收拾的,今天就弄亂,真是被你氣死!」要給孩子解決問題的建議:「我覺得,你挑衣服時,把不要穿的掛回去,下次會更容易找。」

孩子書包收拾得不夠好,不要說:「看你書包亂得很,上課怎麼找東西?!」要告訴他,書和書放一起,本子和本子放一起,合併同類項,書包會更整齊,拿東西會更方便。

其他事也一樣,要讓孩子能自己做事,大人就要做不挑剔、只幫助,不批評,只建議的父母。挑剔、批評毫無建設性,只能弄得孩子沮喪、大人生氣,幫助、建議、提供方法,才能幫孩子做得更好。

5、讚美孩子的勞力成果。

如何教會孩子自動自發?八個技巧,培養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

當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一件比較難的工作時,要毫不吝惜地讚美孩子的勞力成果。

去年某一天,我家大小孩一起商量,決定把他們臥室和書房的兩大排書重新整理一遍。兩個人說做就做,抱著一疊疊書屋子裡來回跑,整理了一個週末,兩大排書架,面貌煥然一新。

我們倆大人把漂亮整齊的書架和孩子們的能幹大大讚美了一番,還經常在進出他們房間時,狀似不經意地感嘆一下「哇,書架真整齊!」。

結果,他們的書架就一直那麼整齊地保持了快一年了,而且之前倆人都有把書拿下來,在床上床下滿滿堆一堆的習慣,在自己動手整理好書架之後,奇蹟般地,倆人都不再把書亂堆亂放了。

這裡之所以說「讚美」而不是「讚揚」或「表揚」,是要大人真的是像一個成人真心讚美另一個成人的成就那樣,讚美自己的孩子,而不是作為「家長」居高臨下地表揚孩子。

這很重要。當一個人的工作成果被真心讚美時,他會做得更主動,更有創造性。

6、允許孩子「搗亂」有興趣的家事。

如何教會孩子自動自發?八個技巧,培養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

小孩子最有興趣參與的家事,莫過於包餃子、包包子、包餡餅了,好像對自己越有挑戰的事,孩子越有興趣參與一下,而這種參與,往往被大人視為搗亂。

搗亂就搗亂唄,有什麼關係。小孩子參與包包餃子,最壞的結果不過是把自己弄得滿身麵粉、包出幾個破綻百出賣相不佳的餃子來、一家人吃上餃子的時間稍稍推後一點而已,而孩子收獲了自己動手的樂趣、和爸爸媽媽一起做事的滿足感、自己包出餃子的成就感,還有不被爸爸媽媽鄙視「這個你還小不能做」「那個你不會」的歡暢好心情,如此收獲多多的好事,大人何樂而不為呢?

培養聰明的孩子容易,培養快樂的孩子很難,而孩子的快樂,正是得自在家庭中和爸爸媽媽一點一滴的和諧歡暢相處。

在爸爸媽媽的縱容下,我家兩個孩子參與過包餃子、包子、餡餅等等常見的麵食工作,還給酥皮餡餅做過酥皮、和媽媽一起用手動小石磨做豆腐、用豆漿機煮紅豆沙、用月餅模子和烤箱做月餅。小兒子還常常把和大人一起做這做那的事寫到週記裡,被老師表揚寫得生動有趣呢。

我們的經驗是,大人允許孩子參與家事越多,孩子真正的「搗亂」行動就越少,也不太有機會成為大人越不讓做什麼就越想做什麼的「熊孩子」。所謂「熊孩子」,真不是「慣」出來的,而是「管」出來的。

7、鼓勵孩子學做新事情。

如何教會孩子自動自發?八個技巧,培養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

如果孩子想做一件爸爸媽媽都不會做的家事,怎麼辦?為他創造條件,鼓勵他學。我們家自己烤麵包蛋糕,就是從大兒子開始的。

大兒子四年級時,翻看烘焙書,突然提出自己要學著烤蛋糕。當時家裡什麼烘焙工具都沒有,爸爸媽媽對家庭烘焙也一竅不通。就讓他自己看書,先弄明白需要準備哪些工具,然後和他一起上網買回來,麵包機、電動打蛋器、高低筋麵粉、奶油黃油、大小模具,一一買到,大人又在櫥櫃中專門收拾出一個大抽屜,作為他的烘焙工具專用收納空間。

整整好幾個月,大兒子一有空就研究烘焙配方,完全自己動手,為我們烤戚風蛋糕、巧克力蛋糕、焦糖布丁、奶油餅乾,居然每一款都有模有樣,非常好吃。

其間,小兒子生日,大兒子專門為弟弟烤了生日蛋糕,還做了簡單的裱花;爸爸媽媽請朋友來家裡聚餐,大兒子還為每一位客人精心準備了焦糖布丁。

當然,孩子的興趣其實並不會保持特別長時間,幾個月後,可能是覺得對烘焙的探索差不多了,大兒子逐漸放棄了這個新愛好,回去繼續和他的書做伴了。

有了孩子的榜樣,媽媽也學會了簡單的烘焙,現在可以每天為孩子們烤麵包蛋糕做早餐了。要是當時沒有鼓勵孩子嘗試,我們家還真不知道什麼時候發展出家庭烘焙的新樂趣呢,真得謝謝孩子。

8、給孩子選擇權並尊重孩子的選擇。

要讓孩子做事,就要給孩子選擇權,並尊重孩子的選擇,培養他從小學會自己拿主意、自己做主。這也是我們在孩子特別小的時候就學到的。

比如給孩子做吃的,不要問「我們吃蝦好不好?」而是問「我們吃蝦還是吃魚呢?」前一種問法,大人會發現自己很快陷入和孩子糾纏「到底吃什麼」的窘境,孩子說不吃蝦,你只好再問吃不吃魚,說不吃魚,只好再問吃不吃蛋……

而後一種問法,因為提供了選擇,孩子往往會在其中選擇一個,大人也不會陷入最後問到了孩子要吃什麼,而家裡其實跟本沒有這種東西的尷尬。

這是個很小的技巧,卻非常管用。孩子慢慢地會變得能夠自己做日常生活中的決定,自己安排做某件事的時間,不會事事都依賴大人提醒、督促。

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也是一樣,不要在孩子看書時要求他馬上去洗澡,而是讓他選擇「你是現在去洗澡呢,還是等下看完書再去?」一旦孩子做出選擇,大人就不要再去做和孩子選擇相悖的要求,那樣孩子會覺得很挫敗,覺得大人根本就不關心自己的想法,慢慢地就沒有興趣自己再拿什麼主意了。而自己沒主意的孩子,往往需要大人操更多的心。

現在很多人不生第二胎,最常聽到的就是「一個都伺候得累死了,再來一個,可管不過來啦!」,其實帶出不用大人跟在後面伺候的孩子,真是有很多方法的,稍稍用點心思,大人跟孩子在家裡都會更加輕鬆自如。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206186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