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學前教育專家陳鶴琴先生說:「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讓他自己去做。」一個每件事都親力親為的父母是很難養出一個長大優秀的孩子。家長放手讓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不動聲色地讓孩子從勞動和摔打中鍛煉出自主能力,這樣的「懶」媽媽、「懶」爸爸勝過大包大攬的"好「媽媽、「好」爸爸!如果在某一些方面,家長在孩子面前顯現的懶一些、弱一些,那這樣會對孩子的教育更好。
媽媽們都很疼愛孩子,所有的事情都會為孩子準備好。寶媽一大早起來為孩子做飯,這時候孩子還在沉睡,叫醒了孩子,然後給孩子穿衣、洗臉。還有催著吃飯,可孩子就是不吃,媽媽們只能來喂,而且有挑食的毛病。之後,幫孩子整理書包,送孩子到學校,就這樣一早晨過去了,媽媽簡單的吃點飯去上班了。下班之後,還要第一時間去就接孩子。

媽媽為孩子忙的心力交瘁,可孩子學習成績也沒有起色,這讓媽媽們更擔心。按道理說,媽媽為孩子做了這麼多事情,孩子應該學習比較好。但卻相反,這往往是由於媽媽為孩子做的太多了,媽媽們太勤奮了。
有時候媽媽懶一點,孩子就變勤奮了。所以,真正想培養好孩子的獨立能力,媽媽最好在這3點要懶一點,孩子越有出息。

1、媽媽懶動手
只要是孩子能獨立完成的事情,媽媽不要去動手。比如說打掃方面、穿衣服、整理書包等,這些都讓孩子自己去完成,開始可能不太熟練,媽媽們可以多指導兩次。這樣,不但可以養成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改掉容易遺忘、拖拉的毛病。

2、懶跑腿
每天早晨媽媽做好飯,都要去喊孩子起床吃飯。其實,媽媽可以培養孩子早睡早起的習慣,沒必要天天費這麼大的勁。另外,孩子上學接送,媽媽在給孩子講了安全知識,等孩子年紀大一點,可以不用送孩子,讓孩子自己上學、回家。當然,如果距離遠的,媽媽還是要接送的。

3、懶動嘴
不用每天督促孩子學習、寫作業、監督睡覺,平時媽媽都要有意識的引導孩子這方面的教育。比如說不寫作業,可以給孩子講,完不成作業,老師該批評了等等。要引導孩子去反思,怎麼樣才能不讓老師批評。
孩子是媽媽的寶,但是為了孩子以後能獨立、有出息,該狠心的時候就要狠心,該懶的時候也不妨懶一點。
所以,小編覺得,媽媽越懶,孩子將來越有出息,尤其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1.孩子更獨立
對於只有一個孩子的家庭來說,不管是哪個大人都可能會把孩子當成掌中寶。所以,孩子的一切事務都會幫忙打理的一清二楚,其實,這對於孩子來說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

正是因為父母的過多保護,尤其是寶媽的呵護,以至於孩子獨立的機會就會很少,以至於出現像小成一樣的情況。
而相反,如果寶媽學會放手,比如從自己吃飯。自己收拾房間、自己整理書包開始做起,孩子就會慢慢地擁有獨立的意識能力。所以,寶媽們,可千萬不要以孩子還小為由,為孩子包辦一切。
2.孩子更有創造力
現在家長代勞孩子的事情屢見不鮮,比如老師布置了畫海抄報的任務,很多孩子都紛紛拿回去讓寶媽寶爸代勞;去年杭州小學布置了一個觀察蠶的課外活動,因此家長們都紛紛去給孩子採摘桑葉……相信這樣的事情大家也不少見。
如果寶媽們繼續這樣為孩子代勞,那麼孩子的行動力、創造力都會得不到鍛煉,自然也就得不到挖掘。所以,小編希望寶媽們,學會放手,這樣孩子的創造力才會更早被開發出來。
3. 更懂得感恩
其實,一慣享受著衣來張口、飯來張口的待遇的孩子也會漸漸喪失感恩之心。因為在他們眼裡,這都是父母理所應當的,甚至在向父母提要求得不到滿足時,還可能會作出忤逆的行為。

比如前不久因為向父親要錢而嫌少,從而下狠手打父親的不孝子就是一個令人心痛的事件。
作為寶媽,應該學會讓孩子分擔一些家務,體會一下父母的辛苦,這樣孩子才會覺得父母的不容易,自然也會更加孝順,更加懂得感恩。
今天的內容就分享到這裡,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如果覺得我們不錯;請關注、點贊、收藏我們專頁【媽咪想知道的事】,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