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修養,決定孩子的教養,父母最高級的炫富,是教出一個有教養孩子

SnYek| 2019-05-05| 檢舉

有句話說得好:「父母的修養,便是孩子的教養。」孩子天生一張白紙來到世上,家長不教,孩子永遠不懂。一旦家長總抱著「孩子還小」的僥倖心理和藉口在孩子的教育上犯懶,那麼,孩子就極有可能會成長為一個自私、冷酷、暴力、衝動、對世界充滿敵意,對行為毫無後果認知的人。

世上從來沒有天生就「壞」的孩子,

往往是父母的修養,決定了孩子的教養。

父母的修養,就是孩子的教養

前段時間,江蘇一位奶奶帶著1歲多的孫子逛超市,隨手抓了一大把散裝蝦條給孫子吃。

超市老闆娘上前勸:給寶寶嘗嘗拿幾個就行了,不用拿那麼多。

奶奶聽到這話大怒:一歲多的小孩能吃多少?吃你兩個蝦條,犯法啦?

沒過多久,奶奶的兒媳婦再次找上門來,一邊對著老闆娘和攤位錄影,一邊說說要把視頻傳到網上 ,罵聲不斷。

老闆娘委屈地說:不是說不能嘗,但是抓一大把也太多了,我們也是要做生意的。

美國心理學家派克說:

在稚嫩的孩子心中,父母就是他們的上帝,神聖而威嚴。孩子自然會把父母處理問題的方式全盤接受下來。

一次在商場的大食堂吃飯,對面坐了一對母女。吃過飯過後,媽媽把碗筷都放在託盤裡,準備放到收餐具的地方。

小姑娘說:媽媽,別人都不用收拾呀?

媽媽說:別人是別人,咱們要做自己。寶貝要做個有禮貌、有涵養的人是不是?

小姑娘點點頭,於是和媽媽一起高高興興地收拾起來。

釋放孩子天性

這幾年「熊孩子」一詞大熱,只要一談到熊孩子,肯定每個人都有一番血淚史。

熊孩子是怎麼來的?說的直接一點,都是父母慣出來的。還美其名曰:「釋放孩子天性」。

但是,我們不能把「釋放天性」當做你孩子粗魯沒教養的藉口。除了釋放孩子的天性,做父母的更要教會孩子在公眾場合遵守基本底線。既然是這個社會的一員,就必須遵守社會準則。一味的放縱自由對孩子沒有任何好處,自由永遠是和規則相伴隨的。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所以教養該教就得教。如果你的孩子現在不教,那麼等到他進入社會時,你指望誰來寬容他?教養不光是恪守公共底線,往高層次說,還是發自內心的溫暖、坦蕩,是替人著想,是予人予己最大的善意。

孩子有權利活潑,周圍人也有權利享受安靜、舒適和不被打擾的旅程。一個把天性淩駕在社會規則上的熊孩子,父母首先該醒醒了。

不要把學習看得過於功利

教育和學習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呢?

是為了拿高分?考大學?

不,絕對不是這樣。至少,不只是這樣。

讀書,絕不只是為了混一張大學文憑,開啟順風順水的世界。

讀書,是為了讓你成為一個有溫度懂情趣會思考的人

是為了讓你在跌宕起伏的生活中,擁有處變不驚的內心。

讓你在未來,能獨自混過那些漫長幽暗的歲月而不怨天尤人。

讀書,是為了將來能和你的愛人,不止討論柴米油鹽醬醋茶,還可以談論琴棋書畫詩酒花。

再精緻的花瓶都有碎掉的一天,再美好的容顏都有老去的一天,唯有你讀過的書、寫過的字,都會逐漸積累在你的身體裡,變成你的財富。

讀的書多了,你會發現,以前從未注意過的大千世界,竟然如此鮮活,手機螢幕之外,自有一番萬水千山;

讀的書多了,你會發現,在無涯的知識海洋面前,再大的煩惱,也只是滄海一粟。

就算最終你跌入繁瑣,洗盡鉛華,面對同樣的工作,你會有不一樣的心境;

面對同樣的家庭瑣事,你會有不一樣的情調;

培養同樣的後代,你會有不一樣的素養。

這,就是世界對努力學習、重視教育的人最大的獎勵。

努力很累,教育孩子很累,陪伴孩子成長很累。

但這一切一定是值得的。

別怕累,別怕時間多,別怕貴,也別怕麻煩。

每一種選擇都有代價,千萬別嘗試無知的代價,會很慘。

有句話說得好:「父母的修養,便是孩子的教養。」孩子天生一張白紙來到世上,家長不教,孩子永遠不懂。一旦家長總抱著「孩子還小」的僥倖心理和藉口在孩子的教育上犯懶,那麼,孩子就極有可能會成長為一個自私、冷酷、暴力、衝動、對世界充滿敵意,對行為毫無後果認知的人。

世上從來沒有天生就「壞」的孩子,

往往是父母的修養,決定了孩子的教養。

父母的修養,就是孩子的教養

前段時間,江蘇一位奶奶帶著1歲多的孫子逛超市,隨手抓了一大把散裝蝦條給孫子吃。

超市老闆娘上前勸:給寶寶嘗嘗拿幾個就行了,不用拿那麼多。

奶奶聽到這話大怒:一歲多的小孩能吃多少?吃你兩個蝦條,犯法啦?

沒過多久,奶奶的兒媳婦再次找上門來,一邊對著老闆娘和攤位錄影,一邊說說要把視頻傳到網上 ,罵聲不斷。

老闆娘委屈地說:不是說不能嘗,但是抓一大把也太多了,我們也是要做生意的。

美國心理學家派克說:

在稚嫩的孩子心中,父母就是他們的上帝,神聖而威嚴。孩子自然會把父母處理問題的方式全盤接受下來。

一次在商場的大食堂吃飯,對面坐了一對母女。吃過飯過後,媽媽把碗筷都放在託盤裡,準備放到收餐具的地方。

小姑娘說:媽媽,別人都不用收拾呀?

媽媽說:別人是別人,咱們要做自己。寶貝要做個有禮貌、有涵養的人是不是?

小姑娘點點頭,於是和媽媽一起高高興興地收拾起來。

釋放孩子天性

這幾年「熊孩子」一詞大熱,只要一談到熊孩子,肯定每個人都有一番血淚史。

熊孩子是怎麼來的?說的直接一點,都是父母慣出來的。還美其名曰:「釋放孩子天性」。

但是,我們不能把「釋放天性」當做你孩子粗魯沒教養的藉口。除了釋放孩子的天性,做父母的更要教會孩子在公眾場合遵守基本底線。既然是這個社會的一員,就必須遵守社會準則。一味的放縱自由對孩子沒有任何好處,自由永遠是和規則相伴隨的。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所以教養該教就得教。如果你的孩子現在不教,那麼等到他進入社會時,你指望誰來寬容他?教養不光是恪守公共底線,往高層次說,還是發自內心的溫暖、坦蕩,是替人著想,是予人予己最大的善意。

孩子有權利活潑,周圍人也有權利享受安靜、舒適和不被打擾的旅程。一個把天性淩駕在社會規則上的熊孩子,父母首先該醒醒了。

不要把學習看得過於功利

教育和學習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呢?

是為了拿高分?考大學?

不,絕對不是這樣。至少,不只是這樣。

讀書,絕不只是為了混一張大學文憑,開啟順風順水的世界。

讀書,是為了讓你成為一個有溫度懂情趣會思考的人

是為了讓你在跌宕起伏的生活中,擁有處變不驚的內心。

讓你在未來,能獨自混過那些漫長幽暗的歲月而不怨天尤人。

讀書,是為了將來能和你的愛人,不止討論柴米油鹽醬醋茶,還可以談論琴棋書畫詩酒花。

再精緻的花瓶都有碎掉的一天,再美好的容顏都有老去的一天,唯有你讀過的書、寫過的字,都會逐漸積累在你的身體裡,變成你的財富。

讀的書多了,你會發現,以前從未注意過的大千世界,竟然如此鮮活,手機螢幕之外,自有一番萬水千山;

讀的書多了,你會發現,在無涯的知識海洋面前,再大的煩惱,也只是滄海一粟。

就算最終你跌入繁瑣,洗盡鉛華,面對同樣的工作,你會有不一樣的心境;

面對同樣的家庭瑣事,你會有不一樣的情調;

培養同樣的後代,你會有不一樣的素養。

這,就是世界對努力學習、重視教育的人最大的獎勵。

努力很累,教育孩子很累,陪伴孩子成長很累。

但這一切一定是值得的。

別怕累,別怕時間多,別怕貴,也別怕麻煩。

每一種選擇都有代價,千萬別嘗試無知的代價,會很慘。

世上從來沒有天生就「壞」的孩子

世上從來沒有天生就「壞」的孩子,往往是父母的修養,決定了孩子的教養。

父母不懂得尊重別人,孩子也會輕視別人。父母斤斤計較,孩子自然不會大度。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張白紙,他們所有認知、見識都來源於身邊最親近的人。

父母愛子,當為之計深遠。想要孩子有更廣闊的未來,就一定要教導他:明朗坦蕩豁達大度。

自己創造的,才有可能是大世界。

父母的修養,就預示著孩子以後的教養。每一個孩子的模樣,都是原生家庭的教養。

想起一個小故事,母蟹對小蟹說: 「孩子,你怎麼老是橫著爬,為什麼不直著走呢?」

小蟹委屈地答道: 「媽媽,我是照著您的樣子走的呀。」是的,孩子,就是那個踩著我們腳印行走的人。

那小男孩有這般不禮貌的舉動,跟朋友親戚家自身用餐的習慣也有關係吧。

和她用餐後,我發現,只要是她愛吃的菜,她通常會夾很多,雖然嘴上不停地誇讚同學手藝精湛,但也掩飾不了她那副佔有的身態。

整個桌上,只有她的桌前是亂糟糟的,湯汁骨頭紙巾。這跟那小男孩在客廳之作,真是如出一轍啊。

所謂家庭教育,育兒也育己。

孩子出生如白紙,這紙上繪出的所有之作,出自你手。

你認真下筆,精描細繪,那麼孩子呈現的就是一幅精美的畫卷;而如果隨意塗抹,亂塗亂畫,那麼孩子呈現的就是一張髒亂的廢紙。

評價一副作品的好壞,不在於紙的劣質,在於作畫之人的功力。

有人曾說過,在人類心靈的花園中,最質樸、最美麗和最平凡的花朵便是人的教養。

人們的教養往往體現於細節之中,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點點滴滴的日常行為,均能映照出品格修為。

良好的教養,與人相處會讓人不由覺得舒服。

同樣的一次聚餐,閨蜜家的孩子卻令我印象深刻。

聚餐飯局,幾個朋友都帶了自家孩子參加,聚會的地點在一家特色餐廳。

餐廳的樓梯是那種很窄的木質階梯,只能容下一人上下,大家到這裡也都自覺的排起了隊。

我看閨蜜家7歲的兒子站在樓梯口不動,問了他為什麼不上去,他淺淺笑了一下 「要女士優先呀」。

這是我第一次享受被孩子優先,感覺很棒。

餐桌上,我可以觀察這個孩子,他不會越過自己面前的菜碟去夾菜,而是等著菜轉到面前,沒有輪到就安靜的等著。

當時燕子正跟我們聊著天,這時候他也吃飽了,可能想自己出去走走,見我們聊的起勁,又不想打斷我們,就做了一個示意的手勢告訴媽媽:我吃飽了,我下樓去走走。

在這個孩子身上,我看到了紳士、禮貌和素養。

我想,所謂教養,就是讓人相處起來很舒服吧。

教養,決定一個人飛的遠不遠。

孩子的班上有個小男孩,身體有些殘疾,頭腦也並不靈敏,所以他的成績並不好。

但是,他卻是班上最受歡迎的人。

出去郊遊,同學都會輪流幫他推輪椅,照顧他,生日,也會收到班上同學的禮物。為什麼呢?

因為,他待人真誠有禮貌,也從不貪心別人的愛。

他雖有殘疾,卻從未覺得自己跟別人不一樣,也不需要別人特殊對待他,給他更多的幫助。

參加集體活動時,他常常一跛一跛的追趕著,還一邊跟其他的同學說,沒事,你們先走,我自己可以的。

只要有好吃的,他也常常會分享給大家。

因為有教養,同學們從不低看他是一個有缺陷的人,反而大家都很喜歡跟他一起有說有笑。

有次在學校遇見他在跟老師聊天,後來,聽老師說:

這樣一個有素養的孩子,根本不用擔心生計,走到哪裡,都有人願意幫助他。

他或許不會有世俗人口中定義的優秀,也不一定能夠成為職場精英。但是他身有教養,將來的人際關係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一個人的人際關係決定了一個人飛得高不高,一個人的教養決定了一個人飛得遠不遠。

最高境界的炫富,不是比家境顯赫,比名貴學校,而是你雖有金山銀山,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

因為,我有一個有教養的孩子。

今天的內容就分享到這裡,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如果覺得我們不錯;請關注、點贊、收藏我們專頁【媽咪想知道的事】,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205811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