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不出色,取決於母親的性格。年幼的孩子,對母親有著本能的依賴,在身體、心理上都跟母親更親近,因而對母親的性格、言行、為人處世等模仿的更多。在孩子認知尚不完整、性格尚未穩定的這段時間裡,母親的影響格外重要。
在中國大多數家庭由媽媽承當教育孩子的主要責任的模式下,媽媽的一切,包括媽媽的形象、媽媽的做人原則、媽媽的思想......都會在不知不覺中始終影響她們的孩子,甚至會影響到孩子的人生。
也許很多人不會認真地思考和承認這個問題,但是這確實是一個不能否認的真理!
當孩子犯錯時,你是馬上發脾氣的媽媽,還是冷靜分析事件的媽媽?當孩子長成大孩子後,你還是他心裡從小喜歡著的媽媽嗎?
專家研究表明,母親是怎樣的人,孩子有70%的基因會像母親。教育孩子對每個當媽媽的人來說是一輩子都需要學習的功課,每個孩子都各有各的不同,每個媽媽也都有屬於自己的教育方式。
以下這十種媽媽培養出的孩子更容易成大器,你上榜了嗎?
1
有心的媽媽
《禮記》中說過:「未有學養子而後嫁者也。」
自古以來,人們都認為只要有子女,做了父母,
就「自然而然」會教育子女。
似乎教育子女沒有什麼學問,
只要「能生」,就能教育。
時至今日,仍還有一些人持有這種觀念,
其實,這是一種不好的觀念。
這種觀念不改變,教育中難免帶有
盲目性和主觀眾隨意性,很難獲得成功。
要做一個有心的媽媽,
留心觀察孩子的一言一行, 要在合適的時機用 恰當的方式教育孩子。
有一次,孟軻看到鄰居家正在殺豬,
便問母親:「他們殺豬幹什麼?」
孟母信口說:「殺豬給你吃肉唄!」
剛說出口便覺失言,非常後悔:
「孩子剛剛懂事我就欺騙他,
這明明是在撒謊,真不該信口開河。」
為了不給兒子造成言而無信的不良影響,
孟母咬牙從拮据的生活費中擠出錢來,
從鄰家買回豬肉,燉好給孟子吃,
兌現了無意中的承諾。
2
鼓勵孩子犯錯的媽媽
有一位醫學領域有過重要發現的科學家,記者採訪他,問他為什麼會比一般的人更有創造力,究竟是什麼方法能使他超乎凡人時,他說自己能有所成就,和母親獨特的教育方式是大有關係的。
「鼓勵孩子犯錯」的觀點會受到許多中國父母的排斥,他們會覺得這樣不可理喻。當然,這裡的「錯誤」並不是指違法亂紀等原則性的錯誤,而是孩子在求知過程中因認知能力的稚嫩導致的失敗、經受的挫折和多走的彎路。
然而,少有父母能夠意識到這一點。每當孩子犯錯之後,成人輕則一番痛心疾首的指責,重則一番懲罰和打罵,讓孩子幼小的身心飽受摧殘。試問,這些做法真的是為了孩子好嗎?
每一個孩子都應該在孩提時代多犯一些錯誤,小時候犯錯是為了保證孩子在踏上社會後少犯致命的錯誤。

3
「懶」媽媽
有人說,「中國媽媽」是世界上最累的媽媽。
我們不僅要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擔心孩子的安全問題,還要操心孩子的學習。早上給孩子做好早餐,催促他起床,幫他整理書包,送他去上學;下午接他回家,陪他讀書,給他檢查作業,輔導功課……
媽媽們為孩子忙前顧後,累得心力交瘁,但很多時候,孩子並不領媽媽的「勤」,依然我行我素,調皮貪玩,成績沒有起色,自己倒累得心力交瘁,孩子的成績與自己付出的勞動不能成正比。
究其原因,根源還是出「勤快」的自己身上。由於你太勤勞,反而養成了他的惰性,由於太關注他的學習,他反而變得沒有責任感和自覺性,學習目標不明確,以為是為大人學的,對大人產生依賴性。
這讓我想起了一句俗語: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其實,培養孩子也是一樣的,真的,當孩子養成了好習慣之後,家長就可以輕鬆很多了。
4
愛老公勝過愛孩子的媽媽
聽的人有點失望,這算是經驗嗎——對老公比對孩子還要好?這似乎違背了一般人生活中的常識,很多人都是反著來的,對孩子比對伴侶要好得多。因為孩子小,需要照顧,需要寵愛,而伴侶都是成年人了,不必太上心。
在夫妻關係親密的家庭裡,孩子才會體驗到更多的歡樂、和諧、信任、合作、安全感、尊重和愛,這樣的家庭環境有助於孩子形成積極樂觀的性格和正確的與人相處的方式。
夫妻關係如果出現問題,孩子通常會成為最直接的受害者。如果父母間經常冷戰或者爭吵,很容易造成孩子敏感、自卑、膽小甚至暴力等極端性格,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與別人的相處。
因此,當你一門心思放在孩子身上時,別為無暇顧及二人世界而找藉口,因為,只有夫妻感情健康,寶貝的成長環境才會是幸福而明朗的。與伴侶分享彼此的愛,讓這份愛來滋養你們的小家庭,這也是你能為孩子所做的最好的事情之一。

5
幽默的媽媽
很多媽媽在心煩的時候容易將怒火傾瀉到孩子身上。在這種硝煙彌漫的時候,幽默就派上用場了。
幽默能緩解僵局,幽默可以把一場爭吵瞬間轉化為一場嬉鬧,幽默更是可以把尷尬變成會心一笑。
孩子喜歡活潑幽默的媽媽。在孩子面前做媽媽的也應該是「孩子」,會玩會鬧。
媽媽和孩子在一起時不必總是一本正經、不怒自威,媽媽應該有幽默感,雖然這可能是爸爸擅長的。必要的幽默技能會使孩子感受到媽媽特有的智慧與寬容,他們的心會與媽媽靠得更近。
如果媽媽時常用幽默的方式與孩子溝通,就有助於把他培養成一個幽默的人。

6
「笨」媽媽
不少媽媽以為在學習上幫助孩子越多,孩子的學習就能更上一層樓,這其實是非常錯誤的。
你幫孩子越多,孩子將以更多的「依賴」回饋,不僅扼殺了孩子的自主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還會將孩子養成一個隻會單方接受資訊的「木偶」,而不是一個會自主思考和尋找答案的人。
當孩子問出一些問題時,媽媽不妨把問題重新拋給孩子。如果孩子答不出來,可以採用其他手段來幫助孩子解答,比如說帶著孩子一起從書裡找答案。
這樣的話,孩子會很有成就感地感到他比他媽媽「有知」、「聰明」和「敏捷」,他覺得他每天都在超過媽媽,直到有一天,他真的超過了媽媽。
從今天起,做一個「笨」媽媽,你的孩子會更優秀哦!
7
懂得防微杜漸的媽媽
明清之際著名思想家
顧炎武由嬸母一手撫養長大,
顧炎武從小聰穎,常被誇讚,
漸漸滋長了驕傲情緒,
嬸母覺察後,讓他背誦並解釋《賣柑者言》
這是一篇寓言雜文,用形象的比喻,
揭露那些「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的達官貴人的腐朽本質。
顧炎武解釋完後,
「還有什麼別的意思嗎?」
嬸母追問。顧炎武則無言以對,
「文章的諷刺對一般人不也很有教益嗎?
如果做學問剛有一點進步就驕傲起來,
滿足於一知半解,那不也就是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嗎?」
顧炎武聞言大窘,
從此立志進德,勤於修身。
母親教育孩子,
一定要懂得防微杜漸的道理,
及時發現孩子 身上的各種苗頭, 督促改正或強化。
8
愛美的媽媽
很多媽媽有了孩子之後,生活的重心也隨之發生改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照顧孩子的偉大事業中去了。
有的媽媽認為,為了孩子自己甘心付出一切,哪怕沒有私人生活,哪怕熬成「黃臉婆」,只要孩子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所有的犧牲都是值得的。
豈不知,有調查報告顯示,注重外在的母親會讓孩子在生活中比別的孩子更有自信。
愛美是女人的天性,實踐證明,美麗會讓女人變得自信、開朗。這裡所說的美麗並不僅僅指的是容顏的美麗。美麗是一種對生活的態度、是一種對美好事物的追求。
媽媽的生活中可以不只是有孩子、有家庭,媽媽們也可以過自己的生活。生活過得精彩,媽媽自然會樂觀、開朗,孩子也會受媽媽的影響,變得活潑、自信。
9
寬嚴相濟的媽媽
孟母「斷織喻學」的舉動,
可以算是體現中國母親智慧的典型例子。
孟子小時無心向學,
一次還沒放學就跑回了家,
孟母正在織布,見他回來,
問道:「學習怎麼樣了?」
孟子漫不經心地說:「跟過去一樣。」
孟母聞言,舉起剪刀一把剪斷了織好的布。
「讀書猶如織布,累絲成寸。 你荒廢學業, 如同我剪斷這布一樣, 還能接得上嗎?」
孟子頓有所悟,從此刻苦讀書。
10
不輕言責備的媽媽
明代呂坤在其所著《呻吟語》中提出了經典的
「七不責」:對眾不責, 愧悔不責,暮夜不責, 正飲食不責,正歡慶不責, 正悲憂不責,疾病不責。
這告訴所有為人母者,
一定不要輕言責備,
在這七中情況下不要責備孩子:
眾人面前不責備,慚愧後悔不責備,
夜晚不責備,吃飯不責備,
正在歡慶時不責備,
正在憂傷時不責備,
正在患病時不責備。


什麼樣的母親,才算性格優秀
(1)能控制自己的情緒
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難免會有些煩惱和怨氣,但是當我們與孩子相處時,千萬不要把壞情緒傳染給孩子,因為一個經常憤怒、苦惱的母親會讓孩子很沒有安全感,會影響孩子健康性格的養成。
每天下班回家,進門前請忘掉工作中的不愉快,全身心投入到母親的角色中,因為這才是我們一生中最重要的任務。
(2)教給孩子一點幽默
幽默感,既是面對壓力時的自我調劑,也是人際交往中的潤滑劑。在這個充滿了壓力和艱辛的社會裡,一個沒有任何幽默感的人,往往撐不下來。
當孩子跌倒大哭時時,在確保沒有危險的情況下,與其急忙跑過去扶起來安慰,不如先緩和一下孩子的情緒:「哎喲寶貝,這不過年不過節的,就別磕頭了,媽媽沒帶紅包!」
(3)尊重孩子小小的榮譽感
當孩子放學後,興沖沖地向你展示今天領到的小紅花、小印章時,千萬不要表現出無視、輕視的神情。雖然這些小玩意兒在大人眼中廉價而幼稚,但是在孩子眼裡卻是寶貴的榮譽。
所以,你最好表現得跟孩子一樣興奮,問問孩子是怎麼得到的這個獎?都有誰得到了?……
(4)用簡潔明了的指令,代替不休的嘮嘮叨叨
教育孩子時,一定要控制語言的數量,簡潔明了地告訴孩子哪裡做錯了、應該怎麼做,這比嘮叨個沒完更有效果和威力。
(5)讓孩子擁有面對困難的勇氣和力量
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經常會有表現差的時候,比如考試考砸了、運動會跑了倒數第一……此時,孩子內心已經很沮喪了,最需要家長的鼓勵。如果家長藉此指責孩子,把孩子數落的一無是處,會嚴重損傷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在自卑、自我否定中成長。
今天的內容就分享到這裡,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如果覺得我們不錯;請關注、點贊、收藏我們專頁【媽咪想知道的事】,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