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前段時間,老婆因為身體不適住了幾天院。於是所有的家務一下子壓在了我的身上。一邊要接送孩子,一邊去醫院照顧老婆。
一天早上,去幼兒園,遲到了。匆忙間,兒子給我跟老師解釋了,「媽媽最近生病了,爸爸太忙,所以今天遲到了。」
聽到小傢伙的話。老師笑著跟我說,「可以理解呢,那肯定很忙吧!又當爹又當媽的。」
「是呀!真的感覺有點扛不住了!希望快快好起來!」
也就是在這段時間,我對所有一個人忙裡忙外,家裡卻癱坐一個「大兒子」的媽媽們,理解更深了一步,懂得你們的不易。
晚上回到家。小傢伙又問我,「媽媽什麼時候回來?」看來又想媽媽啦!
「是不是想媽媽啦?」我說。「嗯!」他點點頭。「想媽媽,就跟媽媽說吧!來發一個視頻!」
我鼓勵他把自己想說的話說出來。
因為小男孩的情感總是比女孩們要含蓄。
就算是對自己的媽媽,有時候也是「愛在心口難言。」
有時要他們跟親戚朋友打個招呼,更是難上加難。
而小侄女就不是這樣,她們的嘴巴甜甜的,老遠就會笑呵呵地打招呼叫人。

...
家有男孩,如果總是媽媽帶的話。
那肯定得媽媽來告訴孩子怎麼表達自己的情感。
可實際上,爸爸們如果能給男孩上一堂這樣「愛」的課,效果會更好。
男孩們會把自己跟爸爸歸為一類,大家都是男性。
所以你會聽到很多男孩說:「爸爸也可以,為什麼我不行?」
「我就是要像爸爸一樣。」
他們覺得女孩們說甜蜜的話,是正常的。
男孩就要酷酷的才好。
除了一些天性使然,更多地是受了性別標籤的影響和暗示。
可我覺得男孩也可以暖暖的。
而爸爸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
所以當媽媽回家的那天,小傢伙緊緊地抱著媽媽。
跟媽媽說:「我想你了。」
那個瞬間,真的讓我感動。
因為平常調皮好動地小男孩,這樣傾訴心聲的時候真的不多。

...
2
所以,爸爸們最適合給孩子上的第一堂課不是嚴厲地教孩子規矩。
而是上一堂關於愛的課。
我們常常以為孩子不懂大人之間的感情交流的,只是會玩自己的。
其實不然。
他們就像敏感的天線,用眼睛和耳朵搜索著四周的信號。
在一個家庭中,如果爸媽真的相愛。
孩子會接收到溫暖幸福的信息。
在一個家庭里,男孩們都會不由自主地模仿父親。
他們會模仿你對待媽媽的方式,會用你的態度和語氣。
當你尊重妻子,心疼妻子。
孩子也會尊重媽媽,心疼媽媽。
我們做的,孩子們都會看到。
哪怕是匆匆一瞥,都能感受到,何況是在長期生活在同一個家裡呢。

...
記得我在醫院陪護老婆的時候。
因為剛剛做完手術,所以吃飯時都是我小心翼翼地扶她坐起,然後一小勺一小勺喂,遇到蒸蛋燙人,還要吹涼一點再送進嘴。
臨床也是一位媽媽,她有兩個可愛的女兒。
兩個小姑娘平時就在四處轉悠,有時抱著別人送的鮮花,有時拿著糖果。
她們對我有點好奇,特別是我餵老婆吃東西時。
她倆遠遠地看著,然後一點點靠近。
當我那天中午把飯菜舉到嘴邊輕輕吹涼再餵的時候。
看到她倆在那竊竊私語。
然後大的那個孩子就過來問我:「你為什麼要給她餵東西吃啊?」
「因為她生病了,自己不能吃。」
「她是你老婆嗎?」
「是啊!是我老婆。」我笑著說。
「你怎麼對你老婆這麼好啊!」
「就應該對老婆好一些呀!應該的。」大人們聽到都笑了。
兩個小傢伙也帶著答案滿意地離開了。
那天,我心裡暖暖的,想必老婆心裡也暖暖的。
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說:「和小孩在一起,可以拯救你的靈魂。」
因為孩子們細微地觀察角度,他們的話語,總是會觸及我們的內心。
那天我更加堅定了一個想法:「大人做得怎麼樣,其實孩子一直在看著呢!」
所以,爸爸一定要給男孩們上這堂愛的課。

...
3
爸爸還有一堂重要的課要儘早給男孩上。
也是在醫院期間,隔壁的王阿姨跟我們講了一個故事。
她說自己生病住院,把人急壞了,她不是為自己的病著急,而是家裡已經是雞飛狗跳。
老伴來看自己,經常捶手頓足的訴苦。
老人說30歲的兒子一回家就是玩手機,躺在房間的床上,到了吃飯的時候才懶洋洋地過來。
還一邊吃飯,一邊看手機。
家裡的孩子不管不問。
媳婦就經常抱怨,跟老公吵架,然後就甩門一走,幾天都不回家。
家裡有一個4歲的男孩和一個2歲的女兒。
外人見到王阿姨就說她有福氣,孫子孫女都有了。
可只有她自己心裡感覺難受。
因為這兩個孩子一直是自己跟老伴帶。
可是兩老口年齡又大了,一勞累就生病。
那天老頭來探望她,跟我們說,真的後悔當年太寵著兒子了。
沒想到真的養出一個什麼事都不做的「混帳」。
他說早知道如此,當初就應該讓他多吃點苦,多干點活。
如今就是在還當年的債,我是自作自受啊!
可如今已經晚了。
老頭說的時候,帶著很認真地神情說:「你們這些生了孩子的,特別是養兒子,一定不要心慈手軟,就要多磨練磨練他們,吃點苦,是好事啊!」
這是一位老父親的肺腑之言。

...
我很慶幸自己一直在努力給兒子上這堂關於「吃苦」的課。
自從有了孩子,我一直提醒自己,讓孩子多動手,多鍛鍊。
所以,記得那時候兩歲多的時候,我帶小小魚出門,就不會背他,而是鼓勵他自己走。
有老人遇見,跟我說:「不要讓這麼小的孩子走太多路,以後會關節疼。」
我說沒事,「鍛鍊鍛鍊筋骨,挺好的。」
而在冬天,也會帶他出門去跑動跑動。
鼻子凍得通紅,家裡人心疼不已,覺得我有點狠心。
為什麼不帶著他在家裡烤火看電視啊!
「不經歷一點風雨寒冷,怎麼知道溫暖的舒服啊!」
到了如今。
隨著他年齡的增加,體質的增強。
這些身體上的磨礪,對他來說已然是非常輕鬆的事了。
而在學習上開始需要有吃苦的精神了。
我覺得,爸爸就應該有打磨孩子的心。
不要怕孩子苦了,所以帶孩子爬山,一定要讓孩子自己去爬。
不要覺得孩子出點汗,怕感冒,或者孩子鬧脾氣說太累。
就讓孩子全程騎在肩膀上,那爬山還有意義嗎?
如果把人生之路看作登山。
那路上的陡坡是必經之路,如果你剝奪了孩子吃苦爬坡的權利。
那他將來怎麼能勇敢地獨自走上荊棘滿地的人生道路呢?
不要在孩子小的時候百般嬌縱,而到了將來捶手頓足時,已經晚了。
一個人只有經歷了苦難這所學校的教育,才能獲得實際有用的智慧。
而爸爸,最適合來給孩子上這一堂課。

...
4
好好栽培你的男孩,因為他將來也是一個爸爸。
而且成為一個什麼樣的爸爸,跟小時候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我們在這些年賦予他的品格和教養,決定著他今後對待妻兒的態度及方式。
要知現在很多女孩都不敢嫁人,就是怕嫁錯。
一個男孩,要成長為一個真正的好「父親」,離不開他自己的「父親」。
當爸爸將責任和擔當的意識從小就傳遞給自己的兒子,讓他學會獨立和勇於承擔。
讓這個孩子心中有愛,善良而有愛心。
將來他一定會成為一個好爸爸,好丈夫的。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203094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