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不要抱著這些「目的」帶孩子去旅行,可惜很多父母都不懂(值得反思)

SnYek| 2019-03-06| 檢舉

每到放假的時候,很多家長選擇讓孩子上各種各樣的補習班,還有很多家長計畫著帶孩子去旅行,但是,你想過此次旅行的目的和意義嗎?真的是所謂的帶孩子去漲見識嗎?據小編的瞭解,現在的確有太多父母帶著很強的目的性和孩子出去旅行,從感性的方面,小編覺得這樣的旅行真的沒什麼意義。理論性的方面,就請大家看下文吧!

請不要抱著這些「目的」帶孩子去旅行,可惜很多父母都不懂(值得反思)

1

以「長見識」的名義綁架了家庭

經濟水準的提高,讓孩子全面發展的渴望,讓兒童旅行變成熱門,各種「去哪兒」火爆,各種驢啊、牛啊的層出不窮,從每個週末的公園遊,到五一、十一的國內遊,再到寒暑假的境外遊學、夏令營,旅行費用,已經繼擇校費用、興趣班費用之後,位列第三大教育花錢殺手。

在「長見識」的背後暗流湧動的是消費層次的較量:

你帶不帶孩子出去玩?

你帶到哪裡去玩?

你們住什麼酒店?

孩子的玩伴都去過哪裡?

你們買什麼禮物回來給老師同學?

這一個假期的出行,在孩子的作文裡怎麼被描述?

放假前後,在媽媽們接孩子放學的聚點,在辦公室有孩子的父母中午吃飯的時候,在你跟鄰居家長碰面的寒暄裡,聊得都是「放假你們去哪啊」,這一句話背後,體現的不是你的教育觀念,而是你有錢有閑嗎?你玩得起嗎?

不管你是真心想帶孩子出去「長見識」,還是比較心做祟,不管你願意不願意,不管你的經濟實力如何,你都被捲入這陣風中,不能不去,也不得明辨。

為炫耀而去旅行,不如不要去!

請不要抱著這些「目的」帶孩子去旅行,可惜很多父母都不懂(值得反思)

2

旅行對孩子的意義取決旅行對父母的意義

我們希望孩子讀萬卷書,也能行萬里路。至於他長大以後,是不是閉關狹隘,取決於你對旅行的興趣和行動。我們帶著孩子出去,全是圍著孩子轉,不停的告訴孩子看,你從中看到了嗎?

這就跟興趣班是一樣的,一個沒有業餘愛好的家長,培養不出有藝術情趣的孩子,孩子學的是父母,你先去行萬里路,注意,不是為了帶孩子出去才行萬里路,而是因為你自己對旅行感興趣。你能做到嗎?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被裝到籠子,帶到野生動物園的經歷,籠子外那些悠閒的動物,是如何看我們呢?

其實,很多旅行無處不在牢籠之中,我們經常自欺欺人的為旅行而旅行,你真的從中體會到了你講的那些意義嗎?

對旅行沒有熱愛的父母,不如不要帶孩子去!

請不要抱著這些「目的」帶孩子去旅行,可惜很多父母都不懂(值得反思)

3

對生活的觀察和思考,不在酒店和景點裡

不管走到哪,我們住的是標準化的酒店,看得是大門票套著小門票的景點,甚至吃喝,都是在各地都有的連鎖速食店裡解決。難道在名勝古跡照了相,就算是旅行嗎?

等我們離開的那一刻,我們於這個新的城市,這個城市的生活,還是一片陌生,或者說是根本沒有過融入和接觸。

請不要抱著這些「目的」帶孩子去旅行,可惜很多父母都不懂(值得反思)

簡單的參觀遊覽,拿回來的一堆照片,那不是真正的旅行。

你一定要在某個地方居住一段時間,才能體會當地人的生活和風土人情。走馬觀花式的旅遊,除了身體的疲憊和人云亦云的感受,哪裡會有對生活、對生命的觀察和思考?

如果你能在假期跟某個家庭互換,讓孩子坐上當地的公車,去當地的集市,你有足夠的時間,讓孩子去村裡那條小河湯水,讓她坐在門口的老樹下打盹,讓她交到幾個當地的小朋友……這段經歷給她帶來什麼,我們不知道,但我們知道的是,她經歷的,都不是人為製造的,都是不賣票的真實生活……

走馬觀花的旅行,要它何用?

更多爸媽育兒、生產前後的相關資訊,請關注粉絲團「家有寶貝」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202503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