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我沒有爸爸」,這位90後單親媽媽的回答,有點戳心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鋒芝離婚之後,有人再也不相信愛情了!

在泛娛樂化的今天,當謝霆鋒和張柏芝走到婚姻盡頭,以相互指責的怨懟草草收場時,全民關注所展示出來的人生百態,歸根結底,是人們對如今婚姻狀況的整體焦慮和擔憂。

茶餘飯後,人們更愛談論的是他們兩個孩子過得好不好,而如今,隨著張柏芝第三個孩子的呱呱墜地,則再次引發了關於「重組家庭」的探討。

財產怎麼分?終究是有法律來衡量。但孩子怎麼辦?卻成為橫亘在父母心中一根巨刺。

孩子:「為什麼我沒有爸爸」,這位90後單親媽媽的回答,有點戳心

...

一紙結婚證,只需要帶好戶口本和身份證,但法律保護不了感情,淡了,就散了。

01. 來自「90後」單親媽媽的倔強:你是媽媽自己生的

妍麗其實不願意人們用「90後」來標榜自己,在她看來,雖然她是閃婚閃離,單親媽媽帶娃,但這些都不該成為她與眾不同,甚至讓人「另眼相看」的標籤。「90後遇到的婚姻問題,並不特殊,也不超前,只是我們處理得更乾脆,不拖泥帶水。」儘管上一段婚姻讓妍麗傷痕累累,但倔強的她認為這沒什麼。

只是當4歲的兒子一遍遍問她,媽媽,為什麼我沒有爸爸,妍麗的情緒總是波動很大。從最初的遲疑迴避,到編造一套「偽科學」的理論告訴孩子「你是媽媽自己生的」,到偶爾的不耐煩反手給兒子一嘴巴。妍麗說最折磨自己的不是那段感情,而是活在當下的孩子的教育問題。

孩子:「為什麼我沒有爸爸」,這位90後單親媽媽的回答,有點戳心

...

孩子是愛情的結晶,是幸福生活的調味劑,如今,卻是離婚後的心結,濃稠又無法開解。媽媽的不耐煩和敷衍,延續到孩子身上是冷漠和不安。別人問他,為什麼總不見爸爸來接你呢?他會非常認真地回答,死了!小孩子的發問總是一連串,怎麼死的?答,或許是車禍,或許是病死的,我估計是病死的……

在幼兒的眼中,缺失的父愛如同一潭死水,既然見不到人,那就默認為無吧。至少孩子從心理上給自己了一個合理的解釋,雖然慘然。大人呵,每日忙著寫計劃、寫總結,對工作有交代,卻忽略了離異家庭的孩子,其實也需要過自己心裡的那道坎兒。

02 離婚後父母反目成仇,有了「小娘」和「後爹」

然很小就知道父母不和,貌似爸爸在外面有了「小娘」,媽媽鬧過、哭過,可是每次看到小小的然,都以忍氣吞聲化解了。直到三年級的一天,窗外下起了瓢潑大雨,媽媽說下這麼大的雨,這對姦夫淫婦肯定出不了門。一向柔弱的媽媽帶著然去堵門,看到了最意想不到的一幕。此前只知道爸爸外面有第三者,推開門才知道他們已經有了一個女兒。

巨大的打擊下,父母離婚的速度快得驚人。然說從那一刻起,他成了孤兒。儘管家庭條件優越,衣食無憂,但曾經深愛自己的父母轉身成了仇人。家裡安了兩部電話,臥室的電話是爸爸的專線,只限於他和兒子對話,媽媽從來不接。逢年過節雙方對孫子的爭搶達到白熱化,媽媽不讓他接觸狐狸精小娘,而爸爸則板著臉告訴他,他的血脈在爺爺家。

孩子:「為什麼我沒有爸爸」,這位90後單親媽媽的回答,有點戳心

...

然說恨不得將自己分成兩半,讓父母都能像從前那樣疼他,愛他。隨著媽媽新婚,然有了後爹,他整日擔心的問題是,他們會不會生孩子?那樣然就徹底成了孤兒了。在兩個家庭間穿梭,看到可愛的妹妹他很想伸手抱一抱,可是又想起媽媽的咒罵,面對對自己呵護備至的新爸,然也覺得很感動,但是轉身又通過淘氣、不寫作業、對峙到深夜來抵抗他。

只要身體有一點不舒服,然就會請假不去上課。跟不上課程的他還降了一級,老師眼中那個開朗熱情,組織能力很強的陽光男孩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陰鬱寡歡,多疑傷感,還偶有暴力傾向的初中生。吸菸酗酒紋身輟學,在這一連串的舉動下,父母終於在離婚後第一次坐到了一起,但然覺得,太晚了……

孩子:「為什麼我沒有爸爸」,這位90後單親媽媽的回答,有點戳心

...

03 離婚最容易「誤傷」的,是孩子的自尊

根據民政局的統計數據顯示,僅2018年上半年,在539.6萬對夫婦結婚的同時,就有193萬對夫婦離婚,而且縱觀前些年的數據,離婚的趨勢在逐年攀升。

雖然知道孩子是無辜的,但很多家庭在走向婚姻崩潰的邊緣時,都會有意無意地傷害孩子。曾接觸過一個拳腳相向的家庭,父母為了在戰鬥中獲得優勢,不惜以孩子作為擋箭牌。因為誰將孩子抱在手中,意味著另一方在動手時會有所顧忌,孩子,竟然成為了爭鬥的利器。

「雖然對現在的婚姻不滿意,但我不會離婚,因為我家是女兒,我怕她遭到繼父的性侵。或許是我想太多了吧,但新聞上這種事兒並不少見。」婚姻不幸福,可她依然選擇堅持。

「我不會離婚,有了和另一個男人的孩子,我怕會對現在的孩子不好。儘管我不想,但是我覺得現實會控制不了走向。我已經和孩子爸爸沒感情了,但我愛孩子。」另一位媽媽說。

「父母幫我帶孩子,我只需要努力工作就可以了。相信憑我的能力能很好地照顧兒子,目前沒有再結婚的需求。」一位離異爸爸說道。

孩子:「為什麼我沒有爸爸」,這位90後單親媽媽的回答,有點戳心

...

之所以會有這麼多顧慮,還是圍繞著孩子進行的。的確,處理不好親子關係,孩子是離婚大戰中受傷最重的犧牲品。

輕度的影響,會造成孩子心理上的不安。通常在離婚的過程中都會伴隨著父母的爭吵,有的很激烈,有的是冷暴力,有的則會持續數年。孩子在整個過程中會有深深的無力感和自責感,他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麼,也不明白自己做錯了什麼,更不知道如何能給予父母撫慰。這種不安的情緒會伴隨他成長,從而引發焦慮、狂躁、自我懷疑、自我否定。

嚴重的會導致孩子或自卑,或逆反的心理。因為覺得家庭有缺陷,孩子在眾人面前抬不起頭,學習和生活都會有顧慮,生怕別人戳穿自己的短板。敏感多疑,沒有歸屬感。逆反則是表達對家庭的一種反抗情緒,似乎只有通過暴力、不配合,才能引起父母的關注,極端的會對父母產生深深的恨意。

孩子:「為什麼我沒有爸爸」,這位90後單親媽媽的回答,有點戳心

...

04 離婚和坑娃未必劃等號,用對方法拉低傷害值

育兒的經典之作《正面管教》中說:「認為沒有雙親就是孩子的缺憾,這是一種沒有根據的說法,許多取得非凡業績的人都是在單親家庭長大的。單親家庭只是給孩子提供了不同的機會。」為孩子彼此將就一生,還是離婚讓娃痛苦煎熬?孩子的教育方式很重要!

《奮鬥》中的男主角陸濤,雖然也是離異家庭,但繼父和母親也給予了他完整無缺的愛。繼父對孩子說:「關於人生的道理,你十歲之前我都講過了,剩下的都是重複。」可見愛之深切。最後當陸濤改喊繼父「老陸」為「爸爸」時,無疑是對父愛力量的一種肯定。

《家有兒女》式的離異重組家庭是否存在,答案是肯定的。「單親家長的態度非常重要,如果你因為你的孩子們只有一位全時家長而感到內疚,孩子們就會感覺到悲劇正在發生。」你所要做得,是更用心地來處理離婚這件大事,將對孩子的傷害降至最低。

孩子:「為什麼我沒有爸爸」,這位90後單親媽媽的回答,有點戳心

...

讓孩子享有知情權,徵求孩子的意見

孩子也是家庭的一員,他有權利知曉家庭的變化,並且能夠做出自己的判斷。身邊一個例子,男孩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父母就和他攤牌了離婚的事情,並強調了對他的愛不會變。同時羅列了諸如孩子自行選擇跟誰的權利,不會改變孩子的居住地點,父母就學習、生活等事宜定期見面等。男孩很尊重父母的選擇,先是選擇了媽媽,又在上初中後感到父親過於孤單,轉而來到父親身邊生活。事實證明,男孩的成長很快樂,也很健康,這得益於父母在離婚這件事情上的做法很開明和民主。

靈活處理,避開孩子人生的關鍵期

近些年來,高考後還開發出了另一個副作用,那就是離婚率會上升。其實這透露出一個信號,那就是離婚這件事,最好避開孩子人生的關鍵期。不在孩子人生關鍵節點上提離婚,這是對孩子負責。離婚不離家,或者引而不發等待孩子完成人生大事再處理,最忌離婚實錘還沒落定,一方就消失無蹤,這給孩子的衝擊力是很大的。

不將父母的矛盾牽扯到孩子身上

離婚前後的是非曲直,千萬不要將孩子牽扯進來。夫妻彼此的謾罵,都會在孩子心中形成陰影,而那些涉及到兩個大家庭的相互攻擊,則更不利於孩子的成長。最親密人之間的仇恨,會摧毀孩子心底最柔軟的部分。

如果有一天當婚姻走向盡頭,請首先考慮下孩子的感受和處境。離異家庭的孩子就一定很苦逼嗎?你差的,只是負責任的教育方式。

我是糖果媽媽,是一名高級育嬰師,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在育兒過程中遇到的任何問題都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煩惱與困惑。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202297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