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家庭中,有了孩子以後夫妻分房睡的現象很常見。孩子剛出生時,不能自己睡嬰兒床,只能跟著媽媽睡。可是夜晚餓了拉了尿了總是要折騰好幾次,這時候為了不打擾寶爸睡覺,寶媽往往會讓寶爸搬到其他房間去睡。時間久了,孩子習慣跟媽媽一起睡,即使自己能獨立睡覺了也會賴在爸爸媽媽的大床上不走。

其實這樣分床睡,分開的不僅僅是身體,更是彼此間的那一份親密。大多數人認為親子關係要比夫妻關係更重要,實際上,夫妻關係是家庭的「定海神針」,只有夫妻關係穩定,這個家庭才會穩如磐石。
不要小覷了分床睡。
對於一個家庭而言,床上關係就像晴雨錶,反應的是一個家庭的幸福值。
從心理學上講,家庭關係中,只有夫妻關係排在第一位,親子關係靠後,才是一個家庭關係中愛的正確順序。
家庭關係中愛的順序一旦錯位,夫妻之間就很容易出問題。
而夫妻分床睡,就是家庭關係錯位的一個最明顯特徵。
睡錯了,家庭關係可能就錯了。
一、分床睡會弱化父親的位置
寶寶出生後,寶媽要哺乳,在帶寶寶上參與的比較多,起到了主力,參與帶娃的時間要多。不少家庭此時容易出現這樣的現狀,寶爸分向了另一張床或另一間房。原本寶爸在帶娃的時間上就要比寶媽少,分床後寶爸參與帶娃的時間更少了。
帶娃時間上的缺失,卻讓喚醒父愛的機會大量流失,慢慢的帶娃這件事,仿佛像成了寶媽一個人的事,夫妻間的矛盾慢慢增多。
夫妻分床睡,實際上是在把爸爸邊緣化,先苦的可能是孩子。

二、分床睡影響夫妻關係
一項調查表明, 在中國,離婚率最高的是生孩子後的頭三年,特別是有了孩子的第一年。
寶爸白天忙於工作,一天中夫妻間本就沒有多少溝通交流的機會。分床睡進一步剝奪了夫妻間晚上溝通交流的機會。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孩子成了夫妻之間的「第三者」,而很多父母卻不明所以。
其實,孩子從出生那一刻,就捕獲了所有人的關注,尤其是媽媽。
孩子剛剛出生,需要媽媽全面的照顧,這是情理之中。但如果這個關注的時間和程度沒有界限的話,那勢必會對夫妻關係有一定的影響。
夫妻分床睡,實質上就是在向丈夫宣布: 家裡,孩子排第一。
一個讀者曾經給我留言,她從孩子出生就和老公分房睡,現在孩子12歲,他們已經分居12年了。
她說:
我和老公越來越像同在一屋簷下生活的陌路人。
那種冰冷的客氣讓人窒息。
如果沒有孩子,或許我們早離婚了!
分床睡就是一條鴻溝,隔開的不僅僅是身體的距離,更是心的距離。
睡在一起,才是夫妻之間情感連結的紐帶。
只有把父母的床還給父母,家庭關係中的秩序才不會錯位,家才是家。
帶孩子很累,最初的幾年或許我們都休息不好,但無論如何,不要分開睡。兩顆疲憊的心貼在一起,會變成暖。
三、習慣了分床後再睡同一個床更困難
生娃後,夫妻間分床睡,起初可能還有更多的不適應。但時間久了,可能會出現夫妻間再睡在同一張床上反而不習慣了。生娃後,夫妻分床,寶媽的生活裡更多的是寶寶,睡覺時腦子裡關心的全是寶寶睡眠環境是否夠安靜,寶寶在床上的「地盤」是否夠充足等問題。夫妻間一旦分床睡後,寶爸再「回歸」,寶媽更容易嫌棄寶爸的呼嚕聲,擔心寶爸睡覺會壓到寶寶等。而且,寶爸習慣了一個人睡一張大床的自由,夜裡再被寶寶頻繁起來這些事打攪,也更傾向於自己舒服的睡一張床。

四、夫妻不和諧,出軌幾率增加
生娃後,當寶媽把全部精力都傾注到寶寶身上時,容易忽略老公的感受。分床睡,夫妻間缺少了溝通交流的機會,人又都有被需求,被傾聽的情感需求。分床睡會導致夫妻之間溝通交流減少,那麼夫妻間溝通交流的物件很容易就轉向外界,因而導致夫妻間的矛盾越來越多,夫妻關係的不和諧,婚內出軌的幾率也大大增加,不僅傷夫妻感情,對孩子也會造成不良影響。
分床睡,分開的不僅僅是身體,更重要的是心的分離,愛的遠去。
丈夫,一丈之內才是夫。
一丈之外的距離,不但會讓夫妻關係觸冰,還阻隔了親子關係的連接。
前央視主持人張泉靈曾經在一訪談節目說起和老公有個約定:
如果平時他打呼嚕,我可以上客房睡;
如果我晚回家,我可以上客房睡;
但是,如果我們當天吵架了,
晚上必須上同一張床睡。
五、愛孩子,先從睡對了開始
人一生最多的時間都是在床上度過的,夫妻之間最多的時間其實也在床上。
一張小小的床,爸爸、媽媽、孩子,三個人的床上關係,就像一個家的風向標。
「生完娃後,爸爸睡哪兒?」這真的是個值得考究的問題。
我身邊的不少媽媽,從月子裡開始,就已經和老公分床睡了,但睡的形式各有不同。
下面這幾種床上關係,大抵就是千萬家庭的真實寫照。
同睡一張床,寶寶睡中間;
同睡一張床,媽媽睡中間;
媽媽和寶寶一起睡,爸爸睡在旁邊的小床上;
媽媽和寶寶一起睡,爸爸睡在其他房間;
爸爸和媽媽一起睡,孩子跟老人或保姆睡;
爸爸和媽媽一起睡,寶寶從小自己睡一個房間;
爸爸和媽媽一起睡,寶寶自己睡在媽媽一側的嬰兒床上。
在這幾種關係中,比較合理的關係是: 爸爸和媽媽一起睡,寶寶自己睡在媽媽一側的嬰兒床上。
這樣既可以保證夫妻不分床,也能滿足孩子安全感的需求,同時也方便爸爸參與到育兒中來,體會媽媽的不易。
我的一個從事婚姻情感諮詢的朋友,是這樣處理床上關係的。
有了娃後,未出月子之初,中間有個過渡期,老公暫時睡小床或者沙發,但時間不宜過長,一個月為佳,最長不要超過3個月。
然後,老公需要回到床上來睡,和她一起參與到育兒中來,以確保夫妻關係和親子關係的平衡。
孩子再大一點,睡在靠近媽媽一側的嬰兒床上,方便媽媽照顧孩子,給足孩子安全感;到了適合分房睡的年齡,孩子就該睡回到自己的兒童房,徹底把父母的床還給父母。
在這個過程中,三個人的床上關係,處於變化的應該是孩子,而不應該是老公。
另外,朋友和老公都保持著一個習慣,每個週末他們都要過一下二人世界。他們會把孩子送到父母那兒,二人攜手去看場電影,回家享受一頓燭光晚餐。
這樣的小浪漫,絕對是夫妻關係的調和劑。
夫妻是夫妻,孩子是孩子,只有擺正這個關係,家庭關係的等腰三角形才不會變形。
日劇《最完美的離婚》中,有這樣一句紮心臺詞:
我不認為離婚是最壞的結局。最壞的結局不是離婚,而是成為面具夫婦。對對方沒有愛,也沒有任何期待,卻在一起生活,這才是最大的不幸。
而對於孩子而言,最大的不幸則是,他們覺得父母沒有好好過日子。
愛孩子,請從協調好家庭關係開始。
生完孩子,別再和老公分床睡了,愛和責任這杆大旗,需要夫妻雙方一起扛起來。
把「床權」還給老公,才是收穫幸福婚姻的密碼。
先有好夫妻,而後才會有好父母。只有你幸福了,孩子才會好。
愛孩子,先從睡對了開始。
今天的內容就分享到這裡,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如果覺得我們不錯;請關注、點贊、收藏我們專頁【媽咪想知道的事】,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