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大腦發育存在一個「早期窗」,即,0-3歲期間,是孩子大腦發育的瘋長期——出生時,孩子的腦重只相當於成人腦重的25%;而到3歲時,孩子的腦重就已經相當於成人腦重的85%了。在0~3歲大腦發育的黃金期,如何更好激發大腦潛能,就成為父母們密切關注的問題。
腦科學研究發現,運動佐助思考,特別是在個體出生的前幾年,孩子的思維發展是與運動能力融為一體的。即,孩子是在玩中學、學中玩,在遊戲中激發大腦潛能的。

那麼,3歲前,父母怎麼做才能更好促進孩子智力發展?
一個公式就很能說明:聰明大腦=營養+睡眠+運動+快樂+新鮮刺激
寶寶的大腦發育大致可以分成下面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胎兒3個月-產後6個月,大腦發育完成率約50%-60%。
第二階段:產後6個月-3歲,大腦發育完成率約80%-90%。
第三階段:3歲-6歲,基本達到成人水準。
所以三歲前的孩子會不停地動,正是因為他們的大腦在不斷獲得資訊,能量消耗巨大,需要的營養也比大人要多,身體和大腦同步地在飛快地發育著。
如果爸爸媽媽們能抓住寶寶0-3歲這個大腦發育的關鍵期,給孩子科學合理的刺激,寶寶智商是有大大提升空間的。
那麼,該如何幫助寶寶把握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呢?
從營養醫學角度來看,聰明大腦的前提是神經系統的生長和發展是否健康,飲食健康(營養素的消化和吸收)在大腦功能發揮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因此,寶寶一定要均衡營養,多攝入有益身體健康的營養食物,少一些油膩、厚重或垃圾食品,滿足大腦營養需求。
DHA對小孩大腦發育是非常關鍵的營養素。0-3歲大腦體積從成人腦重的25%增長到85%,這過程需要DHA。而DHA是無法自身合成的,需要從食物中攝取,母乳是寶寶最好的DHA來源,如果母乳不足的話,就需要配方奶粉中含DHA或者單獨補充DHA。
除了母乳本身對嬰兒的腦發育大有益處外,在母乳餵養過程中,母子之間的皮膚接觸、目光交流,母親的愛撫和哺乳前後的語言交流等都有利於嬰兒的感觀知覺和神經元發育。

寶寶有了安全感,大腦才有能力去發學習、去探索、去發育智力;寶寶沒有安全感,大腦就會不遺餘力的去不斷尋找安全感,忽略其他發展。
而3歲內,寶寶的安全感完全來源於父母,和諧的家庭氣氛,擁有一個健康快樂的生長環境,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是至關重要的。
對於孩子來說,爸爸媽媽就像是玩伴一樣重要。缺少了父母的陪伴,孩子將很難養成良好且規律的生活習慣,安全感自然也就無從建立或培養了。
故事是父母與孩子之間最好的橋樑,每個孩子都喜歡聽故事,尤其喜歡從爸爸媽媽口中說出來的故事。通過這種語言上的溝通及肢體上的接觸,從中建立孩子所需的安全感。

有時一些小小的挫折就可能讓孩子感到很委屈或孤立無援,比如生病、爭寵等,這時家長應容許孩子哭泣,適當的哭泣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很好的宣洩方式,可以及時排除負面情緒,協助建立安全感。
陪伴孩子參與活動,或是通過遊戲中的肢體接觸,這都有助於建立安全感。
嬰兒的情緒社交發展是由內而外逐步展開的,親子關係是他發展所有情緒與人際的起點,親密的親子關係可以穩定嬰兒的情緒,讓他感到安全。
小寶寶還處於不能說話的階段時,很多事情或者想法都無法用語言來表達。而對於新手父母來說,也缺少撫育寶寶的經驗,因此會造成父母與寶寶之間的交流障礙。
愛笑的寶寶長大後多較聰明。
犯了錯被父母訓斥、吃飯慢被父母催促等時常處於不高興、愛生氣的寶寶,目光更呆滯、反應更遲鈍。而那些父母多與寶寶接觸,並用歡樂的表情、語言以及玩具等激發寶寶的快樂情緒,促使其早笑、多笑,能夠促進寶寶的大腦發育。

寶寶接觸到不同的新鮮事物,大腦突觸會被刺激,促進腦發育。
如果寶寶已經滿六個月,寶媽可以在天氣好的時候,多帶寶寶到戶外,讓寶寶多呼吸新鮮空氣,接觸新鮮的東西, 寶寶能夠聞到花香,看到綠葉,也可以觸摸到大自然的花花草草,甚至還能經常聽到小狗,小貓的叫聲,這樣就可以從聽覺,視覺,觸覺多個方面來刺激寶寶的神經,對寶寶的大腦發育會非常有好處的。
多跟寶寶互動,多帶ta去外面看看走走,多摸多感受不同的事物……都是在刺激寶寶的大腦發育。而手和口,分布於大腦皮層的神經元最多,多和寶寶說話、開心的和寶寶玩一些手部遊戲,更能刺激寶寶的腦發育。

3歲內是寶寶大腦發育的黃金期,寶寶腦內的神經發育就像在編織一張網——大腦神經元間連結。寶寶能看到摸到的東西越多,網就編得快、編得好。 所以,媽媽們可以儘量能給寶寶的一些新鮮、不同的體驗,他就會更聰明。
下面分享幾個親子遊戲,很適合1歲前父母帶著孩子玩,須知遊戲能很好滴刺激和激發寶寶大腦中神經元,讓他們之間連接起來,寶寶越玩越聰明哦。
照鏡子遊戲
對小嬰兒來說,沒有什麼遊戲能比臉(尤其是爸爸媽媽的臉)更有吸引力了。
這個遊戲,從寶寶兩三個星期大就可以玩了哦,能一直玩到一歲多,寶寶興趣不減。
一開始,父母就是寶寶的鏡子,可以跟孩子面對面,模仿孩子的臉部表情,比如模仿小傢伙長大嘴巴,眨眼睛,皺眉頭,做鬼臉等,讓孩子從父母的臉上看到自己的表情。當然,父母也可以變換自己的面部表情,帶著孩子一起,讓他去模仿你,打哇哇,指鼻子等。
大一些的寶寶,父母可以拿個小鏡子,讓孩子去看鏡中人是誰,它有什麼動作,並引導孩子去觀察鏡子中的人物與自己或者父母有什麼差異。
照鏡子遊戲能夠有力地強化寶寶的自我認知。

打滾遊戲
寶寶3個月開始就會嘗試著翻身了,這意味著寶寶對自己身體有了更多的掌控力。這個時候,就適合跟寶寶玩打滾遊戲了。
父母可以一人一邊,分拽浴巾的四角,將寶寶翻在其中,兩人配合輕輕抬起或放低一邊浴巾,帶動給孩子的身體去翻滾;
當然,也可在寶寶身體的一側他能看到但夠不到的地方放一個玩具,或用玩具吸引,引領寶寶打著滾兒去夠玩具。
等寶寶會爬了,父母還可以將玩具系在繩子上,拉動玩具,吸引孩子爬著去夠玩具,玩追逐遊戲。
捉迷藏
寶寶八九個月開始,父母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想像,之前玩具藏起來了,他就會著急;媽媽不在跟前了,他就會焦慮地找或哭鬧;但這之後,他開始意識到某個東西看不見,但它仍舊存在,這是寶寶心智發展過程中一個很大進步—— 「客體恆常性」在漸趨成熟。
這就好玩了,五六個月開始,父母就可以帶著孩子玩躲貓貓、捉迷藏的遊戲,你可以藏在某個地方,偷偷叫他的名字,吸引孩子追著你玩或爬到你身邊去。
當然,一開始可以幼稚些,將自己的臉埋在被子裡,呼喚孩子名字,吸引他跟你互動,參與到與你的遊戲中去。

親子遊戲的過程,不僅僅是讓孩子玩起來,更是讓孩子笑起來、樂在其中,並跟父母互動,建立情感聯結,這樣的孩子對他人和自身情緒覺察和感知能力也更強,也樂於與人交往,情商會更高。
今天的內容就分享到這裡,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如果覺得我們不錯;請關注、點贊、收藏我們專頁【媽咪想知道的事】,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987570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