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媽後,女人除了上班工作,還肩負起了養育孩子的重任,在你本來筋疲力盡的時候,孩子卻總有各種各樣的的問題出現,這些問題都會讓你崩潰……什麼專家的教育心得、家庭教育書上說的各種辦法,面對一個鬧騰搗蛋、磨蹭、懶散、不愛學習的孩子,全都不堪一擊。只能傾盡全力,河東獅吼。

每年都要被轉發一次的8歲孩子朱爾寫的——《挑媽媽》,最近又頻繁出現在很多家長的朋友圈。
大概是每到年終,想回憶回憶今年和孩子度過的溫馨歲月,畫面都是很狼狽的吧。
不僅是我,周圍朋友也是一片哀嚎—— 再也不想吼孩子了!
可是,明明正在和重要的客戶通電話,孩子卻在邊上又是喊又是叫;好不容易搞到校車的位置,小孩就是si乞白賴不肯上車,弄得自己又要請假、又要跟難相處的領導解釋……
從小被爸媽吼到大, 我們似乎也只會用吼叫對付小孩的「不懂事」。

尤其是小孩每天一次又一次地作妖,吼叫真的容易成為一種習慣。
一旦成為習慣,就變成了一種不假思索的行為——就像早晨起床要刷牙。
我們都知道「吼」的行為不好,但是有沒有想過: 被吼過的孩子會怎樣?
還好繪本《野獸國》畫出了孩子的內心世界:
邁克斯穿著自己的野狼裝,在家裡沒完沒了的胡鬧。

他的媽媽跟我們一樣,實在無法控制情緒,大吼了一聲:「野獸」!
到了會氣人階段的邁克斯,毫不示弱地回吼了一句:「我要把你吃掉!」
結果,他被媽媽關進房間,沒有吃晚飯,媽媽讓他趕快去睡覺。

邁克斯被媽媽這樣對待後,憤怒到達了頂點。
於是他, 把憤怒想像成了怪獸。
怪獸代表了憤怒,也代表了吼叫的大人。
憤怒的邁克斯在想像中來到野獸國,面對一群張牙舞爪的怪獸,他大喊一聲:「不許動!」還對野獸們施加了魔法,最後野獸們都紛紛向他低了頭。

這種魔法,可能很多孩子都想擁有吧。
當孩子感受到憤怒時,他們會做什麼?
他們會想辦法控制住憤怒,但是找不到合適的方法。而這時候家長沒有給予幫助,反而沖他吼叫。
所以他們只能求助想像,在想像中找到控制局面的感覺,就像邁克斯在野獸國中,控制了野獸。

找到控制的感覺,孩子才能恢復平靜。
恢復平靜之後,孩子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 找媽媽。
在繪本《野獸國》中,邁克斯帶領野獸們大鬧,野獸們好喜歡他,盛情邀請他永遠跟他們在一起,但是他拒絕了,他要回家。

他主動脫掉了野狼裝,臉上露出微笑,想要跟媽媽和解;而媽媽呢,在他的桌子上擺好了晚飯,還是熱的,媽媽原諒了他,而且非常牽掛他。

再調皮的孩子,也總有善解人意的時候;再生氣的媽媽,也總是深愛著孩子。
心理學家認為,吼叫很容易讓孩子 產生攻擊性。
憤怒的吼叫讓孩子 很難學習到積極的社交方式,甚至還會 損害孩子的情商。

那怎麼辦呢,我們可以做到不吼孩子嗎?
回到那些你發火的「案發現場」,會發現:生活中有一些情境,會明顯成為醞釀吼叫的土壤,比如開車、做飯、接電話,在家需要工作的時候。
當大腦需要同時處理多項任務、注意力被分散的時候,家長對孩子的耐心也最容易被稀釋。

當你手上忙著好幾件事,就更容易發脾氣。所以就需要多提醒自己—— 先解決緊急的事情。
下面三個小方法,可以幫助控制吼叫,不如試一試:
A. 吹熄心中的蠟燭
每次想吼,就做個深呼吸,想像自己手上捧著一支蠟燭,然後呼氣把它吹熄,這是無數心理學家宣導的平息憤怒、緊張的有效辦法。

B. 找到事情背後的原因
在一個二胎家庭裡面,哥哥欺負妹妹,媽媽沒有沖哥哥大吼,而是問了下哥哥: 今天在幼稚園有人欺負你了嗎?
問完才知道,今天在幼稚園,有個小朋友推了他,他很生氣,告訴了老師。
他以為老師會好好管管那個小孩,但是老師只說了一句:知道了,所以哥哥更加生氣了。

哥哥沒能處理好心中的憤怒,也不知道該怎麼處理,所以同樣地推了妹妹。
一遇到讓你不爽的事情就開吼,肯定是無法看到孩子行動背後的情緒原因的。
C. 1-2-3魔法暫停
倒數321的方法,其實大家都用過。
一對3歲的雙胞胎,就是不肯停止玩玩具上床睡覺時,媽媽只是簡單說,現在請停止遊戲。
如果他們不聽,她就平靜地說: 我數到3,就得離開。她一開始數1,大多數時候,孩子就會開始行動了。
用倒數的辦法來代替吼叫,讓很多媽媽停止了吼叫這種無用而傷人的壞習慣。
其實,要避免吼叫最終極的辦法只有一個—— 刻意練習,這跟減肥一樣,需要時間、決心、毅力,以及科學的辦法。
願我們都成為不吼叫的媽媽。
今天的內容就分享到這裡,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如果覺得我們不錯;請關注、點贊、收藏我們專頁【媽咪想知道的事】,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987161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