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無助的父母,面臨自己養大的孩子卻突然地發現陌生與可怕,曾經非常乖巧的孩子突然變得兇狠,父母發現對愛子失控時,愛已過,恨不行,說不聽,罵無用……為什麼?因為他們錯過了孩子心理教育的最佳時點。

她強烈提出: 作為父母,孩子出生的出生年再苦再累,你一定要自己撫養,如果沒有這個條件,就不要生這個孩子了。如果你把孩子生下來,交由別人撫養,尤其是剛一出生,因為工作原因,把孩子送到奶奶或姥姥家。你可以送,但一定要等到一歲半之後,如果在一歲半之前,一定要自己帶,否則你就喪失了對他心理上的控制力。

孩子的很多心理問題
都源於父母對子女的撫養方式
在做父母之前您是否想過下列問題:
01.你是否有足夠的時間來陪伴孩子成長?
如果你亟需掙錢,如果你事業太重要,如果你沒有時間親自哺育,那你暫時一定不適合要孩子,否則,極有可能事業做大時孩子已經成陌路人……
02.你是否有足夠的耐心來陪伴孩子?
如果你是一個只需要別人關心你、而不願意關心別人的人;如果你對生活瑣事沒有耐心也極不情願做這類事時,你要考慮一下是否短期要當父親或母親。
03.你是否知道孩子心理發展的幾個基本的階段,每階段你需要做什麼來完成對他的「心理撫養」?
因為,在現代社會你不教育,電視、網路會教育他(她),當你發現孩子身上出現種種「毛病」時,你再行動已晚——心理發展有關鍵期。

孩子在依戀期裡,
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
很多父母告訴我說,孩子出生後,奶奶願意幫助我們帶,就把孩子交給老人,等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我們再把他接管回來。
可是,他跟我們就是不親,而且,根本不聽話……原因何在,答案很簡單,青春期出現的隔閡原因在依戀形成期。
心理學研究發現, 若是人在生命早期長期沒有得到這種依戀的滿足,就容易產生不滿足感、從而產生煩躁、敏感、神經質等性格障礙。
所以,專家建議,對於3歲以內的嬰幼兒(尤其是1歲以內),應該保證1-2個固定的撫養人,而不應該總在變換照看者。
鑒此,需要所有的父母明白:在準備懷孕、準備養育孩子時,一定要做好思想準備,在孩子出生後的第一年不管如何辛苦,一定要自己帶孩子!不要讓孩子離開你,尤其是初生的第一年!
父母對孩子的心理影響力與心理控制力,不在父母掙錢有多少,也不在父母多有知識,更不在父母的事業有多成功,只在你為他生命的初期付出的辛苦有多少;在你為他依戀時期(指12歲以內)的相伴時間有多少。

在心理學上,情感發展是人心理發展的第一個階段,它也是人早期最重要的一個心理現象,這和人的一個特性有關。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最初的8、9個月是相當無能無助的,吃喝拉撒全都靠撫養人,日復一日,孩子便會記得撫養人的模樣、氣味、聲音,半歲的時候,孩子就會認人了,這是孩子出現的第一個心理現象,這個現象就叫情感,也叫依戀。
情感發展是諸多心理發展的基礎,有了這個發展,父母才由此獲得撫養孩子的心理資本。 李玫瑾教授說:父母要想對孩子有真正的控制力,尤其是母親,在生命的早期,要想對孩子有真正的控制力,必須是撫養人。

中國末代皇帝傅儀在《我的前半生》中曾記錄,作為皇位繼承人,自然得到了大家的極度擁戴和寵愛,到了11歲的時候,責打太監是家常便飯,他那時候的冷酷無情,慣發威風的性格,任誰都勸也勸不過來,每逢他高興和不高興的時候,太監都要遭殃,在人們的多方逢迎和百依百順的情況下,養成了他虐待別人取樂的惡習。
當時師傅給他講仁術之道,沒用,不管用了歷史上多少英主聖君的故事來教育,沒有任何效力,唯獨當他的乳母王焦士勸他的時候,他卻覺得她的話是不好違拗的,心理學家分析是因為傅儀在心理上是依戀她的。 可見,作為一個撫養對象對孩子到底有多重要。

孩子言語發育需要愛的嘮叨
言語表達是人在社會活動中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
在人初生的前三年,在人最無助的前三年,孩子需要經常看到「人臉」,聽到「人聲」,尤其耳邊要有不斷地愛的嘮叨。只有真心愛孩子的人才會邊陪伴孩子邊嘮叨。
這種嘮叨,儘管寶寶聽了當時沒有什麼反應……但不可小看這種嘮叨,可讓孩子早早地冒出話語,因為所有的「說」都是在「聽」之後,聽得多才能說得多。
所以,如果一個孩子說話早,小嘴伶俐,往往是因為他或她在一歲半至三歲前主要生活在家庭內(與幼兒園長大的孩子相比),並且身邊總有愛他(她)的親人嘮叨。
相反,當我們發現孩子到了4、5歲見陌生人時,不愛張嘴,不愛叫人的孩子往往是他在3歲前缺乏這種「嘮叨背景」。
總結:孩子幼小的時候(尤其1歲半之內)只有物質撫養是不夠的,不管他是否反應,也不管他能否聽懂,撫養人在用照顧表達愛的時候還一定要多嘮叨些……讓他(她)耳邊留下媽媽的細語,父親低沉的音質。
據資料統計,目前全國共有農村留守兒童697萬餘人。其中96%的農村留守兒童由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照顧,4%的農村留守兒童由其他親戚朋友監護,然後留守兒童犯罪率一度占未成年人犯罪的70%,那些沒有父母陪伴的孩子,他們心理營養的缺失更是看不到的。

如李玫瑾教授所說,如果生了孩子,請母親自己撫養他們,如果沒有條件,請不要帶他們來,不要讓他們對你失去本該有的依戀,不要讓他們生活在一個殘缺的家裡,也不要讓他們生活在一份殘缺的愛裡,更不要讓他們以後成為一個不良的人。
今天的內容就分享到這裡,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如果覺得我們不錯;請關注、點贊、收藏我們專頁【媽咪想知道的事】,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984841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