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看到娘,無事哭一場:為什麼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

SnYek| 2018-12-23| 檢舉

剛剛上班有半年的寶媽小美最近太煩了,上班的壓力劇增,回到家也沒有消停時候,孩子見了她就開始各種撒嬌各種鬧,婆婆的話也言猶在耳,「只要你一回家,孩子馬上就不乖了,不行我就帶她回老家吧」,婆婆的話很明顯,小美把孩子給寵壞了,這樣下去怎麼行?你也遇到過這樣的煩惱嗎。

孩子看到娘,無事哭一場:為什麼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

這 段時間,張姐也很反常,以前最討厭加班的她,現在總是待到很晚才回去。

私下聊天時,她說: 「兒子最近不知道怎麼回事,每次我下班回家,他都樂得不行,一直黏著我。」

聽到這句話,我心裡咯噔一下,完了,這老母親肯定又要開始炫耀親密母子情了。

孩子看到娘,無事哭一場:為什麼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

沒想到,接下來她的話,聽得我眼淚都快出來了:

黏人沒問題,可都五歲了,還總鬧著讓我抱。

有時下班回來太累,奶奶說給他洗澡,結果拖都拖不過去,還拿玩具往奶奶身上扔。

氣得婆婆沖我發火,說都是我慣的,我上班不在家的時候,孩子乖得像個小大人一樣,一點兒也不鬧,還說我不如等孩子睡著了再回來,就沒這麼多事了。

話沒說完,張姐的眼眶都紅了。

「我的孩子,我的家,難道我回去還有錯了?難道以後都不能讓孩子看到媽媽了?」

媽媽不在,孩子就是乖寶寶; 媽媽在,孩子就變成淘氣包。

同一個孩子,如此判若兩人的表現,究竟是天性使然?還是教育方式出了Bug?

孩子看到娘,無事哭一場:為什麼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

《美國育兒百科》裡提到:

當媽媽不在的時候,家人或保姆告訴你,孩子表現得像個天使,千萬不要急著高興,這只是因為孩子對其他人信任不足,所以才不敢去試探他們的底線。

前段時間,暖姥姥對我的意見很大。

因為老加班,所以經常回家都八點多了。每次回家一開門,都能看到暖暖驚喜的小眼神:「哇!媽媽回來了!」然後立馬膩過來各種要求我陪玩。經常玩到9點了,暖暖還不想去洗澡睡覺。

但是當我出差時,晚上不放心打電話回家的時候,暖姥姥的彙報卻都是:「你不在家暖暖特別乖,很早就洗澡睡覺了,比你在家的時候乖多了!」

所以,每當我在家,暖暖玩到很晚也不想上床睡覺的時候,姥姥就對我氣不打一出來。

「只要你們一在家,暖暖就不乖!根本不聽話,各種倒毛!還不如你們晚點回來,等暖暖睡著了再回來!」

雖然我也理解規律的作息對孩子的重要意義,但這些話,還是會讓我感到有點委屈。畢竟我也很想跟暖暖玩啊,怎麼就不讓回家了嘛!

可跟我在一起,暖暖經常秒變「小惡魔」,我也真是沒辦法。

除了睡前儀式每個環節都延遲,往往我都快把自己哄睡了她還不睡外,還有很多被暖姥姥斥責的「罪狀」:吃飯要喊好幾遍;一個勁地要吃垃圾食品、不給就哼哼唧唧撒嬌耍賴;明明自己能跑能跳了,還非賴在我懷裡要抱抱……

孩子看到娘,無事哭一場:為什麼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

明明我學了那麼多早教知識、育兒理念,應該是我帶的時候孩子最乖不是嗎?怎麼她偏偏就不給我面子?

事實上,有同樣困惑的媽媽可不止我一個,我曾在公號後臺接到過不少類似的留言:

孩子看到娘,無事哭一場:為什麼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
孩子看到娘,無事哭一場:為什麼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

「孩子黏媽媽」,果然都成了咱們當媽的罪名了,還引發了不少家庭矛盾。那些平時都聽話的孩子,到底是怎麼了?

真正點醒我的還是暖暖。

前幾天,因為在全國做三周年慶的城市分享會,我出差了一周才回家。一連幾天哄睡暖暖都特別難,我也累得不行,氣不打一處來:「怎麼別人哄你就睡,媽媽哄你就不睡!要不你自己睡,媽媽不陪你了。」

暖暖被我批評,癟著小嘴,委屈地都快哭了: 「因為我想媽媽!」

一下子,我的鼻子酸了。

孩子看到娘,無事哭一場:為什麼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

我突然明白,孩子所有的「秒變小惡魔」的行徑,都是她在用種種彆扭的方式,在呼喚我的關注,在表達對我的需要和愛啊!

細細總結了一下,孩子容易在有媽媽的場合表現得不聽話,大部分都是這些情況。

1.媽媽平時能給寶寶高品質陪伴,但偶爾沒能做到

這個就像我自己的例子。平時暖暖在我這裡感受到了充分的愛的滿足,但是出差打亂了我們之間形成的這種良性連結,她會擔心、會害怕、會反復用各種方式來試探和確認我的愛沒有變。

那麼,為什麼說「偶爾沒能做到」呢?因為經常不能給孩子高品質陪伴的媽媽,她們和孩子之間的連結已經徹底斷掉了,孩子反而會對媽媽表現得比較平靜、冷漠、無所謂。

所以,孩子吵鬧黏人的時候,媽媽千萬不要漠視孩子發出的信號,應該立刻給予積極耐心的回應。

如果你嫌煩嫌吵,對孩子吼:「你怎麼這麼不懂事!」孩子也能安靜下來,但卻是你和孩子之間產生裂痕為代價換來的。

孩子看到娘,無事哭一場:為什麼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

2.寶寶特別累,特別煩躁的時候

我回憶了一下,暖暖在特別累、特別困、特別煩的時候,往往很容易黏人吵鬧。因為生理上的疲憊、心理上的混亂讓她沒有足夠的意志來控制自己的行為了。

想一想,無論你平時在外人面前表現得如何端莊賢淑大方得體,但是特別累和煩躁的時候,是不是也希望那個最懂你的人陪在你身邊,任你撒嬌甚至無理取鬧?

孩子也是這樣啊。媽媽是能讓她感覺最安全最放鬆的人,那麼她在媽媽面前,有那麼一點不懂事、一點不乖,又有什麼不可以?

孩子看到娘,無事哭一場:為什麼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

3.寶寶在分離焦慮期產生焦慮、矛盾和挫折感

著名心理學家瑪格麗特·馬勒(Mahler)認為:6個月到36個月大的嬰兒處於分離期,這是一個微妙複雜而又多變的心理過程。

6-10個月的小寶寶,進入了身體分化期。他逐漸意識到,自己和媽媽不是共生的一個整體,媽媽是另一個人。

10-16個月時,小寶寶從會爬到會走,他的世界比以前開闊多了,他也樂於去探索新的世界、去嘗試運用自己的力量,這就是所謂的實踐期。

而 16個月到24個月,被稱為是和解期。孩子在探索世界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和挑戰,也常常會感覺到焦慮、矛盾、挫敗、無助。他怕黑、怕一個人呆著、怕跟陌生人打招呼,甚至初學走路時的熱情也沒有了,非要讓人抱著走。

注意觀察下,和解期的孩子,往往會格外黏媽媽,甚至會跟媽媽起衝突、鬧情緒。

所以,如果你和曾經的我一樣,因為孩子「不給自己面子」而疑惑或生氣,那就大錯特錯了!

這恰恰說明, 媽媽才是孩子最信任的人。孩子在別人面前無法釋放的情緒,在媽媽這裡可以釋放;他在別人面前沒有勇氣去做的事,在媽媽這裡可以得到力量。

如果連我們都不給他懷抱、安慰和接納,反而罵他不懂事、不乖,那他還能向誰求助呢?

孩子看到娘,無事哭一場:為什麼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

當孩子特別黏媽媽的時候,媽媽首先要做的,就是排除其他家人的評判和干擾。告訴他們 ,這很正常,無論是媽媽還是孩子,都不需要被指責、被批判。

然後,不要跟孩子講什麼「你要懂事、要體諒媽媽」之類的大道理,不妨緊緊地抱著他,告訴他:「我知道你是累了/睏了/心情不好/想媽媽,媽媽陪著你,媽媽愛你。」試試看,一定有神奇的效果。

只要我們能多給予孩子一些關注、擁抱、理解和包容,讓他的情緒有個釋放的出口,和穩妥的寄放之處, 相信孩子一定會在這樣的愛中慢慢強大起來,成長為一個獨立而又能量充沛的人。

這幾天回到家裡,暖暖已經不像我剛出差回來的時候那麼黏我了,我跟暖暖姥姥說,媽,你記得嗎,小時候我也最黏你了,你當法官,工作那麼忙,我還是特別想你一回家就抱著你,甚至有時候你加班,我會一直聽著門鎖的聲音,一聽你回來,我就忍不住想去給你開門。有時候你也會說我不睡覺,有點煩躁。但是,我小時候心裡總是覺得我最親的人回家了,我才願意去睡。媽,暖暖也一樣,她跟我耍脾氣,因為她知道我們彼此是最親密的關係。您一定能理解,對麼。

暖姥姥若有所思,仿佛回憶到我小時候的情景。

雖然嘴上還是要強,暖姥姥還是撇撇嘴笑了,一家人,畢竟還是一家人。

尤其是當孩子進入情感表達的敏感期,他們對父母,特別是對媽媽的態度,更會有非常大的變化。

孩子看到娘,無事哭一場:為什麼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

愛默生說,「被瞭解是件奢侈的事。」

而對於孩子來說,只有被父母瞭解,親子關係才能健全,孩子的成長才能更加順暢。

曾經帶過一個一年級的學生軒軒,父母常年在外工作,他從小就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

孩子平日裡還好,只是每次父母回來,他就特別不老實。以至於奶奶總是抱怨兒媳: 「看到了吧,每次你們在,孩子就不好好吃飯,作息也打亂了,等你們走了,我們又得適應幾天。」

孩子看到娘,無事哭一場:為什麼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

面對這種情況,軒軒媽媽也很頭疼,說也說了,罵也罵了,到後來次數多了,就變得恨鐵不成鋼,孩子也越發叛逆。

後來,軒軒的成績一落千丈,找他談話時,他表示: 「不管我成績多差,爸媽都不會在意了吧?」

那時我才知道,軒軒之前的不乖,只是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可父母卻以為孩子就是任性、胡鬧、不可救藥。

《小王子》裡有這樣一句話: 「大人怎麼也不能明白我們的意思,而我們也懶得給他們解釋。」

對此大人卻覺得: 「孩子不解釋,我們怎麼明白呢?」

孩子看到娘,無事哭一場:為什麼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

其實,對於表達能力還不夠好的孩子來說,那些不乖的、或者是反常的表現,就是他們在說: 「我需要你的關注啊。」

孩子終究還是孩子,對他們來說,最愛的人就是父母。如果媽媽不能全心全意地陪伴他,孩子就會「吃醋」,會以為媽媽不愛他了,所以才會選擇用激烈的方式,去引起媽媽的關注。

美國心理健康專家表示,人和朋友、家人在一起時,會表現得更真實。因為知道他們是愛你的,所以有時可能會表現得更糟糕。

大人都是如此,何況孩子。

如果孩子在我們面前表現「不好」,那只需要給他熱情的擁抱。表現出父母的疼愛,接納孩子混亂還有點負面的情緒,那他們也會慢慢敞開心扉,感受到足夠的安全感。

孩子看到娘,無事哭一場:為什麼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

另外,我們也可以通過遊戲,去幫助孩子處理自身情緒,建立安全感。

比如說,在床上或墊子上玩摔跤、枕頭大戰。給孩子提供安全的環境,讓他們可以適當地表達一下對父母的憤怒。

在家裡玩追逐遊戲。對於孩子來說,抓住他,讓他再次奔跑,或者假裝抓不到他,這種體力遊戲,其實也是在鍛煉分離。

孩子看到娘,無事哭一場:為什麼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

當孩子粘著我們不放時,玩玩「我需要你」的遊戲。

抓住孩子的手或者衣服,誇張地說: 「我知道,你希望我走開,這樣你才能更好地玩。但我需要你,我只想和你在一起,請跟我在一起好嗎?」

孩子會非常開心,他們喜歡這種感覺,因為這時由他來決定著是否和我們分離,而不是被我們推開。

如果孩子要推開我們的話,記得告訴他: 「好吧,我知道你會回來,我們永遠都會在一起。」

孩子看到娘,無事哭一場:為什麼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

老話說: 「孩子看到娘,無事哭一場。」

孩子並不是脆弱,他們只是在表達自己的情感需求,給任性的孩子多點愛,情緒穩定的能力才能建立起來,千萬不要把小事,變成心事。

就像菲力浦·西德尼爵士的那句話:

我的愛佔據了我的心靈,

而我也佔據了他的心靈。

我擁有他,

而他擁有我,

沒有什麼比這更有價值了。

孩子終將會與我們分離,到那時,就算想讓他們黏著,也不再可能了。所以,現在多給孩子一些陪伴和關注,以後就會少一些遺憾和無奈。

今天的分享到這裡就結束了,感謝您的支持,如果覺得我們不錯;請關注、點贊、收藏我們專頁【媽咪想知道的事】,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98330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