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別人有的我也要!」這位媽媽的做法太贊,有孩子的都看看

SnYek| 2018-12-18| 檢舉

經常有朋友有這樣的困惑:孩子看到別人有什麼,自己也要什麼,勸也勸不住,不買就大哭大鬧,撒潑打滾也是常有的事。甚至,即使孩子長大了,上小學了,甚至上中學了,一樣要面對這種到底我們應該如何滿足孩子慾望的命題。家長覺得很為難,一方面,害怕滿足了孩子,攀比心會愈發嚴重,今後更加不可控制;另一方面,物質水準和生活條件其實是能夠滿足孩子的,又心疼孩子,覺得想要就買吧,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媽媽,別人有的我也要!」這位媽媽的做法太贊,有孩子的都看看

不妨大家認真閱讀以下幾個小故事,也許就在其中找到了答案!

01 別人有,我也要

在寶寶有了固定的玩伴或者進入幼稚園後,可能會因為沒有一樣的玩具,無法加入其他小夥伴的談話中:

莉莉和甯寧都有 Elsa 的裙子,你也給我買一個嘛。

其實這個時候,寶寶不是非要和別人一樣,而是不明白為什麼別人能有,而我卻沒有。

這時候家長可以用積極的方式説明寶寶理解為什麼我們家沒有,比如告訴寶寶:

爸爸媽媽在攢錢去度假,你能想像我們一家人一起去 xxx 嗎,一定會更加有趣。

之後等到同學們再聊起來,寶寶就不會因為自己沒有而尷尬了,他還能大大方方地告訴同學:

「我沒有 Elsa 的裙子,但我們家在攢錢在新年的時候去旅遊。」

其他寶寶瞭解到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優先項選擇,也會很理解。

小價值物品「放權」

約定好購買的次數

那是不是,什麼東西都不能給孩子買呢?答案是否定的。

在諮詢中,我經常碰到有些媽媽說自家的孩子有一些執念:

孩子看見路邊的小玩具就想買,也就幾塊錢吧,但買了也沒怎麼玩。

我女兒特別喜歡巧克力蛋裡面的小玩具,都買了好多次了,到底要不要給她買呢?

這些小玩具不貴,但家長總覺得「沒必要」,買了浪費。

不過,咱們想想,這種帶有「驚喜」類的玩具,我們小時候是不是也是愛不釋手?

如果用很低的價錢,能給孩子一個驚喜,何樂而不為?

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和寶寶約定每次出門可以買東西的次數,至於是 1 次或者 2 次可以視家庭情況而定:

寶寶,今天只能買 1 樣玩具。買了這個就不能再買別的玩具了。所以確定這是你最想要的嗎,還是再看看別的?

我們約定好了每週只能買 1 次,今天週二,買了的話到下週二才能再買哦。

不同的孩子會在這種情況下 作出不同的判斷,等孩子自己作出決策後,我們只需要尊重他們的想法就可以了。

這個方式,很多媽媽都回饋非常管用,在自己孩子身上「屢試不爽」。

這樣的做法可以讓寶寶明白,媽媽們可以滿足你、尊重你的想法,但是並不是無條件地滿足。

媽媽,別人有的我也要!」這位媽媽的做法太贊,有孩子的都看看

02 大價值玩具,做好約定

鼓勵孩子通過努力獲得

媽媽,別人有的我也要!」這位媽媽的做法太贊,有孩子的都看看

雖然說上面的方法都比較有效,但對於孩子來說,有的時候就是真的很喜歡,比如說一個玩具念叨了好幾天,看著別人玩的時候渴望得流口水……

作為父母,當孩子看上一個超出預算的玩具時,也會糾結:「孩子這麼喜歡,難道就真的不能買麼?」

這裡就不得不提到一個絕招了—— 願望清單。媽媽們可以這麼說:

媽媽知道你特別喜歡那個玩具,我也覺得那個玩具很酷。

我們把它寫到你的願望清單裡。等下一個生日或節日,如果你還是想要它,那咱們就買。

有時候離生日或節日還很久,孩子就會有點沮喪。這個時候,你可以用另一種激勵來達成:

看得出來,你真的很喜歡它呢。如果你想快點得到它,我和爸爸可以布置一些家務活讓你幫忙分擔。

你如果能連續一周幫爸爸媽媽收拾客廳,爸爸媽媽就給你獎勵。

這些家務活不能太簡單,應該是對寶寶來說有一定挑戰性,但在成人的指導下能學會,能自己獨立完成的。

孩子如果能堅持完成,在獲得這個玩具的時候,就能夠明白,用勞動獲得一樣自己想要的東西,並不容易;在收穫玩具的那一刻,也會更有成就感。

媽媽,別人有的我也要!」這位媽媽的做法太贊,有孩子的都看看

03

滿足了孩子的慾望?

滿足了我們的虛榮!

冷靜下來仔細想想,到底是我們的教育出了問題,還是我們自己出了問題?

滿足孩子各種攀比要求時,我們嘴上說的是為了他們,但其實,內心深處,是否更多的,是為了滿足我們自己的虛榮心、攀比心和好勝心?

在生活中,我們是否有過看到張三李四王五有了什麼,就充滿羨慕或者無比不甘心地表達了自己也要有的慾望呢?

再說一個簡單的心理,看看自己有沒有就明白了。我們有多少人,會在看到別人送孩子去學游泳,就無視自己孩子怕水的天性也送孩子去;看到別的孩子彈鋼琴,就給自己明明五音不全也不喜歡音樂的孩子買琴請老師;看到別人給孩子買了些益智教材,就無論能否用上先照方抓藥買回來囤著……

在任何方面,都唯恐不及別人。這難道不也是一種赤裸裸的攀比麼?耳聞目見的孩子,難道不會記在心上並效仿麼?

就此,我與我先生一起,跟孩子進行了一次長談。

A.首先,我們告訴孩子,每個人都要為想要的東西付出努力,爸爸媽媽也是辛勤工作賺錢,才能買自己想要的東西,也能給他和妹妹買吃穿用品和玩具。不經過自己的努力,一切都是空談。

B.在此基礎上,凡他提出的屬於正常合理需求範圍內的要求,我們都願意儘量去滿足。畢竟,爸爸媽媽生養孩子就希望他們得到很多很多的快樂和很多很多的愛。而物質上的滿足,某種程度上也是提升幸福感的方式之一。

這種所謂的合理要求,比如孩子看到同學買了一個新書包,也想要一個,而此時他的舊書包也確實需要更新了,那麼在可控的價格區間範圍內,就可以給他最大的決定權。

C.此外,還有體驗類的要求。比如別的小朋友去哪裡玩了,或是吃了什麼好東西,他出於好奇也想去嘗試一下。那麼我們也會酌情滿足他,未必是照搬效仿,只要是讓人身心愉悅就好。

對於超出合理範圍的要求,我們會讓孩子清楚,每個人都不可能擁有世界上所有想要的東西,同理你所擁有的,別人也無法全部得到。因此羨慕是相互的,珍惜自己擁有的,才會過得比較快樂。

如果屆時孩子依然接受不了,我們會耐心地跟孩子討論他說出的理由,看是否可以通過一些達成心願的條件或備選項,來將事情協調好。

沒想到兒子非常心領神會地說,

「這個我明白。以前我們講過Little Critter小怪物的故事。他有個新同學,家裡有大房子專車接送放學,還有數不清的玩具和超級nice的女傭,Little Critter特別羨慕他。

可是當他到Little Critter家做客時,卻羨慕Little Critter有時刻陪伴他的家人,一起玩的妹妹,和氣的爺爺奶奶。所以,我和Little Critter一樣,最寶貴的,是愛我的家人,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還有我的妹妹。」

這話講得我和我先生熱淚盈眶。我先生甚至打趣我說,「你看,兒子的覺悟都在你之上。」

是的,路漫漫,我們做父母,也在漸學漸行的路上。

05

是真心喜歡還是因為羨慕

就在寫完這些文字,我拿起手機掃了一眼午餐前跟我先生的微信聊天內容,忽然大笑起來——我羨慕某位好友又去哪兒度假了,我先生當機立斷——「我也帶你去。」

真的,我們每個人都不能免俗,看到別人有什麼,做了什麼,去到哪裡,而心生羨慕,也想如別人一般,這都是人再正常不過的需求和表現。成年人都如此,若是孩子沒有出現過,我們反倒會覺得不正常。

因此,不允許孩子看到別人有什麼就想要什麼,其實挺不人道,也蠻難實現的。但是,我們要提醒孩子,也告訴自己,無論要什麼東西,做什麼事情,之前一定要問問自己,是因為真心喜歡,還是僅僅因為羨慕別人。

若是前者,又確是能力所及,那麼就勇往直前;而若是後者,那就真的不必了。

唯有發自內心的喜歡,才能夠幫助人去判斷並控制自己的物質慾望與虛榮心,若是眼睛總看在別人所擁有的東西上,只想不輸過別人,因別人買單而買單,那麼只會讓自己變得越來越貪婪,越來越無法滿足。

教育是一件言傳身教的事情,在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家長們首先要及時反思下自己的教育方法和行為。

願與孩子,及各位父母共勉。

今天的分享到這裡就結束了,感謝您的支持,如果覺得我們不錯;請關注、點贊、收藏我們專頁【媽咪想知道的事】,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98056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