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公園裡散步,看到一個年輕的寶媽推著嬰兒車走走停停的,還一會兒看看車裡的小寶寶,以為是遇到什麼問題了,就前去看看究竟。原來只是這位年輕寶媽覺得寶寶總是在啃手指,想到寶寶手上都是細菌,放嘴裡不衛生,就頻繁的給寶寶擦手。
說到寶寶吃手指,很多寶媽也是處在擔憂與無奈的兩難之間,擔心寶寶會「病從口入」,又無奈小傢伙總是在爸爸媽媽不注意的瞬間,很執著地把手放到嘴裡。

其實,寶寶吃手的問題,套用很文藝的話來說就是,在正確的時間裡寶寶吃手是可以的,在錯誤的時間裡吃手,寶寶的行為就應該避免。
所謂「對的時間吃手」就是允許口欲期的寶寶吃手,而杜絕3歲以後的寶寶有吃手的習慣。
口欲期說就是寶寶通過口來探索和體驗周圍環境。醫學觀察認為,口欲期在寶寶出生以前就開始有了,具體表現就是在寶寶在子宮內發育時,就已經會吸吮自己的手指。
通常情況下,寶寶的口欲期會持續到3歲左右,3歲以後的寶寶基本上也就沒有吃手的習慣。
當然,寶寶在口欲期吃手指,也是有一定好處的。

...
1、獲取必要的細菌來增強免疫力
我們都知道,人體的免疫系統都是逐步建立起來的,而免疫系統的建立離不開有益菌的幫助。寶寶在啃咬手指時,雖然手上會隱匿一些細菌,但有益菌也包含在內,如果寶媽過度清潔寶寶手部衛生,反而會減少寶寶對有益菌的攝入,那就打擾了寶寶免疫系統的構建。
2、對肢體部位的一種有效鍛鍊
寶寶在不斷吃手指的過程中,肢體動作會慢慢的跟隨大腦指控變得越來越協調,這也就間接鍛鍊了寶寶手的靈活性。
3、安撫情緒的一個重要方式
寶寶對外界環境都很敏感,有時他需要藉助一些外部物體來消除自己的不安、緊張,甚至是恐懼的心裡,而手正好成為寶寶天然的「撫慰品」,這也就是寶媽常常會在寶寶哭鬧時,給寶寶嘴裡塞一個「安撫奶嘴」的原因,只不過寶寶自己拿不到,只能用自己的小手代替啦。

...
也有一些心理學家提出,口欲期的寶寶在吃手時,能加強自身觸覺、嗅覺、以及味覺上的刺激,這些都能促進寶寶神經功能的發展,也是寶寶智力發展的一種信號。
因此,看到口欲期的寶寶吃手,寶媽們不必太及時的頻繁阻止,只要寶媽們保證寶寶的手部衛生,注意寶寶口唇周圍的乾燥潔凈,避免寶寶因為吃手而造成口水疹就可以偶爾的讓寶寶吃手。
但3歲以後,已經上幼兒園的寶寶依然有吸吮手指的習慣,那寶媽們就要給寶寶下達「禁吃」的命令了,因為3歲以後的寶寶,再有吃手的習慣就會嚴重影響寶寶的身體機能。
寶寶在3歲以後還吃手,至少會存在3點危害:
首先,3歲以後還吃手的寶寶,習慣性的吸吮手指,會讓寶寶的牙齒錯頜畸形,慢慢的就會形成上前牙前突,開唇露齒的形狀。

...
寶寶將手指放在口中,口腔內上下牙齒自然是無法自然吻合在一起的,尤其是牙齒前端,如此長時間的讓牙齒前端不銜接,牙齒就會在成長的過程中出現豁口,讓寶寶的牙齒變醜。
其次,因為寶寶在幼兒園生活,並未跟隨爸爸媽媽,所以寶寶手上的細菌不能及時被清潔,寶寶將細菌帶到腹中,容易引起腸胃炎等疾病。
然後,就是寶寶手指長時間被口腔浸沒,手指就會出現腫脹、脫皮、變形等問題,影響寶寶的手指骨骼發育。
因此,寶媽如果發現寶寶上了幼兒園,吃手指的習慣依然沒改,那寶媽就要對寶寶提出嚴格要求。
寶媽可以通過給寶寶講解吃手指的壞處,借用反面例子讓寶寶認識到長時間吃手指的弊端等方式,有耐心的經常對寶寶無意間的吃手指行為進行提醒,但要注意語言上要委婉適度,尊重寶寶的自尊心。
也就是說,寶寶吃手並不是絕對不被允許的,而是要看寶寶在什麼年齡段吃手的。任何事情都是多方面的,對於寶寶吃手問題,爸媽們不要「嚴厲的拒絕」,在不同期間對寶寶不同的對待,那才是對寶寶成長具有幫助意義的。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