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沖你發脾氣,你應該高興才對!因為連脾氣都不敢發的孩子,最可憐!父母都看看

SnYek| 2018-12-09| 檢舉

有位媽媽給我留言:哎,真後悔,又訓孩子了,我也知道是我不對,可一看他不聽話就氣不打一處,最氣人的是他還頂撞我,必須要讓他長長記性,可是說完他我又後悔了,我不應該說的那麼重,還給他貼標籤了,應該是傷了他的心了,我該怎麼辦?媽媽們,看到這裡是不是深有感觸,你是不是也像這位媽媽一樣後悔過。

當孩子沖你發脾氣,你應該高興才對!因為連脾氣都不敢發的孩子,最可憐!父母都看看

生活中媽媽最怕的就是孩子發脾氣耍性子了,那媽媽們都是如何處理的呢?

任由孩子發脾氣?

言語恐嚇、暴力讓孩子屈服?

無條件滿足孩子的一切,讓他不再發脾氣?

01

原來,發脾氣是「求救」

其實別說孩子,就算是成人,也會有控制不住發脾氣的時候。我們細想一下,為什麼自己會發脾氣?

無非是受了委屈、心裡不痛快、想宣洩負面情緒。

當孩子沖你發脾氣,你應該高興才對!因為連脾氣都不敢發的孩子,最可憐!父母都看看

中醫認為「脾氣」,是指脾臟之氣。人體有五臟,和自然界的五行一樣,如果五臟運行失常,就會生各種疾病。所以這股「氣」如果不及時調節,那很容易出現「內傷」。

一位心理學家也曾表示,孩子發脾氣,其實是他們內心脆弱的表現,看似是在向父母施壓,實際上是在向最親的人求助。

他們不會沖著別人亂發脾氣,因為在他的潛意識裡,只有父母是最親的人,也唯有父母,可以讓自己肆無忌憚,幫自己療傷。

而他卸下偽裝,毫無保留的撒潑,這種方式雖然不好,卻也在向父母傳遞一個求救資訊:我心裡不舒服,請你幫幫我。

作家雷布斯說過:孩子沖你發脾氣,是想讓你走進他的內心解決問題,我們應該高興才是。

當孩子沖你發脾氣,你應該高興才對!因為連脾氣都不敢發的孩子,最可憐!父母都看看

只是有多少孩子,一次又一次向父母發出了求救的信號,換來的卻是刺骨的暴力?

· 04 ·

連脾氣都不敢發的孩子,最可憐

如果你是孩子,接二連三的向一個人尋求幫助,可回復你的,只有責駡和暴力,那你還會和他親近嗎?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孩子和我們一樣,能感受父母對自己的態度惡劣,從而離得越來越遠。

陳喬恩在一檔節目中回憶起童年時光,透露自己小時候不敢發脾氣,因為怕被母親打。

一聊起母親,她整個人都顯得高度緊張,處於一種心理應激的狀態,還警惕地回頭看了看,確認母親沒有在,才安下心來。

當孩子沖你發脾氣,你應該高興才對!因為連脾氣都不敢發的孩子,最可憐!父母都看看

那驚嚇的眼神,掩蓋不了內心的恐懼。

而她也表示,因為童年的記憶,自己多年不敢說話,也不敢交朋友,甚至有點自閉。

在應該打打鬧鬧、哭哭笑笑的年紀,他們卻失去孩子本該有的脾氣和任性,看著大人的臉色,深怕一個不小心,就招來父母的不滿,每天戰戰兢兢。

有心理研究指出:童年裡過度的消沉、沒有光彩的人成年後患抑鬱症的機率更大。

父母一時疏忽,對兒女進行打罵,很可能會造成孩子一生的陰影。

我們不能以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畢竟他們讀過的書,走過的路都有限,但身為父母,我們有責任,用「一穩、二聽、三靜、四不教、五要狠」的方式,讓他們擁有控制情緒的「智慧」。

「穩」是指父母要穩

佛家之言:怒者,心之奴。想要孩子不發脾氣,首先父母要穩住做好表率,無論是平常生活中,還是面對他人對自己發脾氣的局面,都不要做情緒的奴隸。

「聽」是指父母要仔細傾聽

孩子不會無緣無故發脾氣,父母應該學會仔細傾聽,弄明白根本原因。更近一步靠近孩子。

「靜」是指等孩子靜下來

《道德經》上說:靜為躁君。靜能克服人身上的躁氣,讓人恢復理智。

孩子發脾氣時,你跟他講道理是講不通的,先讓他把脾氣發完,等情緒過去了,再給他一段安靜自我修復的時間自我反省。

當孩子沖你發脾氣,你應該高興才對!因為連脾氣都不敢發的孩子,最可憐!父母都看看

「不教」是指父母別急著說教

試想一下,你剛剛冷靜下來,就有一個人就在你身邊不停地講道理,你會覺得舒服嗎?

不會!你會認為他是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指責你!他說的話你很難聽進去。

想要和孩子溝通,要先製造你和他的共同點,你可以說:

「我小時候也和你一樣,記得有一次,因為一個玩具...」「我理解你的感受,我也曾經......」

允許孩子發洩、認可孩子的情緒,讓孩子感覺到你並沒有站在他的對立面,再循序漸進地說出自己的意見,會讓他更容易聽進去。

當孩子沖你發脾氣,你應該高興才對!因為連脾氣都不敢發的孩子,最可憐!父母都看看

「要狠」是指父母對孩子過分的慾望要狠

養子不教如養驢,養女不教如養豬。人和畜生最大的區別就是人會克制自己的慾望。

原則性的問題父母要「狠」,無論如何都不能讓步。並且要從小教孩子多反省,體會別人的感受,適當克制自己的慾望,不能為所欲為。

這也是給孩子傳遞一個資訊:很多事情哭鬧是沒有用的。

孩子是父母的擺渡人,而在此之前,每一位父母,都是孩子的引路人。

願每一個發脾氣的孩子,都能得到父母的指引,堅定平和地成長。

今天的分享到這裡就結束了,感謝您的支持,如果覺得我們不錯;請關注、點贊、收藏我們專頁【媽咪想知道的事】,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97679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