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項事業的成功,都彌補不了對孩子教育的失敗!層次高的父母,從不當著孩子面做這4件事!

SnYek| 2018-12-05| 檢舉

父母的語言和行為對孩子產生的影響是最直接,也是最重大的。孩子的內心敏感又脆弱,有時候父母無意間的一個舉動,可能就會深深傷害他們的心靈,扭曲他們價值觀的形成。因此,有些行為,家長絕對不能在孩子面前表現。特別是以下這4種,對孩子的成長百害而無一利。家長們都對照看看,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不當著孩子面撒謊

《爸爸去哪兒》有一期節目組給每位爸爸50塊錢,要求採購兩天的伙食。

因為在沙漠,水源緊張,張亮為了省買水錢,在買魚的時候藉口家裡停水了讓攤主幫忙洗一下魚。

兒子天天當場揭穿爸爸,說家裡沒有停水。

任何一項事業的成功,都彌補不了對孩子教育的失敗!層次高的父母,從不當著孩子面做這4件事!

張亮和現實中的很多父母一樣,有時候不得已撒謊。

而不知當著孩子面說他已經能夠判斷的謊言,偶爾一兩次還沒有關係,孩子有是非觀念,知道父母的做法是錯誤的。

但要是次數多了,可能會讓孩子養成撒謊的習慣。

一天,5歲小侄女哭著跑到我的房間,跟我訴苦:「為什麼媽媽可以說謊,我不行?」

她說:

「有一天王阿姨給媽媽打電話,讓阿姨出去吃飯,媽媽說生病了就不去了。可媽媽明明沒有生病,剛剛我的小朋友也約我出去玩,我也不想去,我也告訴她我生病了。結果媽媽說小朋友不能撒謊,我頂嘴,就被打了……」

「媽媽上次請假帶我出去玩,也是跟幼稚園老師說我生病了,為什麼我就不能這麼說?」小侄女邊哭邊補充。

父母經常說謊,而要求孩子不說謊,表裡不一,再鏗鏘的說辭也是蒼白無力。

父母要求孩子不說謊,自己為了避免社交尷尬,對別人撒謊,或為了敷衍哭鬧的孩子,對孩子撒謊,這些行為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為孩子的說謊設下了範本。

托爾斯泰曾說過「全部教育,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榜樣上」。

層次高的父母,從不當著孩子面撒謊,謊言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是謊話連篇。

任何一項事業的成功,都彌補不了對孩子教育的失敗!層次高的父母,從不當著孩子面做這4件事!

不當著孩子面抱怨

兒童心理諮詢師水亦田說過兒子兜兜的故事:

兜兜爸換工作後,壓力倍增,下班回來總是憂心忡忡,三句話離不開 「頭痛」、「心累」、「想睡個懶覺」、「不想上班」。

水亦田一邊安慰著兜兜爸,一邊陪著兜兜看著電視,兜兜爸每天就這樣抱怨著,兜兜也就這樣聽著。

直到有一天,還沒有等兜兜爸抱怨完,兜兜就接上:「我學習也累啊!我也不想上學了!」

兜兜爸解釋每天要面對很多人,處理很多糾紛,連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問兜兜一個小屁孩兒累什麼累?

沒想到兜兜學起了爸爸,抱怨起學校生活,「我每天也要跟很多同學在一起學習,我同桌很調皮,經常跟我打架,下課後我也沒時間上廁所!」

水亦田吃驚,兜兜完全是爸爸附體,爸爸每說一句,兜兜都能接上。

兜兜爸說自己要寫彙報材料,還要迎接各項檢查;兜兜說每天都要寫作業,還要準備彙報演出,中午都沒有時間休息;

兜兜爸說週末要加班;兜兜說週末有各種補習班,還要寫周記。

父子倆的「比慘」,讓水亦田意識到大人的抱怨無形中對小孩子的影響。

幸福的人生沒有抱怨,抱怨的人生不會幸福,讓孩子的人生沒有抱怨,就要讓自己不做抱怨的父母。

看過這樣的新聞,一位叫張佳藝的濟南小朋友連續多年被評為十佳少年,她的優點就是從來看不見別人的缺點,喜歡讚揚別人。

媒體採訪她的母親趙女士,問及如何教育時,她說自己從來不發鬧騷、不抱怨,女兒在家裡從來都是誇讚誰誰特別好、誰誰特別善良……

威爾·鮑溫說:「優秀的人都不抱怨。」

層次高的父母,從不當著孩子面抱怨,牢騷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是怨天尤人。

任何一項事業的成功,都彌補不了對孩子教育的失敗!層次高的父母,從不當著孩子面做這4件事!

不當著孩子的面哭窮

在網上看過一位佳佳媽吐槽自己的煩心事。

女兒佳佳自從上了幼稚園,特別喜歡和小朋友攀比,看見別人的新玩具、新衣服、鞋子總是纏著自己給她買。

為了改掉女兒的壞習慣,佳佳媽決定對佳佳進行「哭窮教育。」

去超市買東西的時候,她讓佳佳看看空蕩蕩的錢包,哀聲歎地說「沒錢了」;

學校要交報名費的時候,她故意最後一個交,還強調「你一定要好好學習,媽媽上班多不容易才掙這些錢」。

有段時間,佳佳媽總是把這些話掛在嘴邊:「家裡連買菜的錢都沒有了」、「這個太貴,所以不買」、「家裡很窮,所以不買」……

看見佳佳再也不纏著自己買這個那個的時候,佳佳媽心中竊喜,但接下來佳佳的變化,才知道自己盲目樂觀。

她發現,佳佳明顯省錢了,但也變得摳門了,小朋友找她借個東西,她卻和別人說:「不能借給你,媽媽說,弄壞了就沒有錢買了」 。

以前和別人一起分享玩具、食物的佳佳,變成了吝嗇鬼。

更不可思議的是,佳佳居然主動撿起了垃圾,說要變賣成錢給媽媽,佳佳媽說家裡快變成了垃圾堆。

有些父母可能和佳佳媽一樣,想通過「哭窮教育」、讓孩子節約用錢,卻不想讓孩子變得小氣、自私,太過於在意金錢,最終讓孩子變得心窮。

《歡樂頌》中的樊勝美媽媽,「哭窮」的典型代表。樊勝美受媽媽影響,天生貌美的她骨子裡卻一副不自信,把安全感寄託男朋友身上,因男朋友買房沒有寫自己名而分手。

哭窮的父母應該明白,真正的貧窮教育也是弊端諸多。

歷史上的大貪官和珅,雖出身名門,但父母早逝,兒時的生活貧窮清苦,對物質極度貧乏造就了他後來的瘋狂撈錢。

與孩子「談錢」,是每位父母無法避免的教育話題,層次高的父母從不會跟孩子「哭窮」。

孩子想要什麼,比「沒錢」的最好回答不應是「孩子,你要好好學習,長大後你就什麼都有了」麼?

任何一項事業的成功,都彌補不了對孩子教育的失敗!層次高的父母,從不當著孩子面做這4件事!

不當著孩子的面吵架

「爸媽有次吵架,我去廚房拿了菜刀往脖子上一放,對他們說:你們吵夠了沒有?再吵就再也看不到我這個女兒了!」

「讀小學的我,見爸媽吵架,杯子碎了一地,兩個人扭打在地上,我在旁邊拚命叫『別打了,我要報警了』,然後我打了110……」

「爸媽吵架的晚上,我一個人邊哭邊來到小河邊,坐在岸上,使勁哭,把所有的怨恨委屈恐懼都喊出去,我不明白為什麼別人家裡都有說有笑,我家卻是每天充滿戰爭。」

從回答中看出,誰也不想父母吵架,痛苦的他們甚至想結束生命。

孩子無法理解為什麼最親密的人卻用最惡毒的語言詛咒對方、用最粗暴的方式傷害對方。

但每個家庭總有不和的時候,夫妻之間也總有吵架的時候。

美國家庭與婚姻心理學家David Buss通過研究發現,夫妻每個月都會經歷1-2次「不愉快的大聲爭論」。

層次高的父母並不是不爭論,而是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 就像《荀子》中說的「怒不過奪,喜不過予」 。

他們深知當著孩子的面吵架,籠罩孩子的是揮之不去的是噩夢,懂得按下自己的情緒暫停鍵,換個時間和空間去解決矛盾。

而層次低的父母,情緒自控力差,一點就炸,總是忍不住想表達自己的不滿和憤怒,而不知宣洩了壞情緒,卻傷害了孩子。

李嘉誠說:任何一項事業的成功,都彌補不了對孩子教育的失敗。

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教育孩子的本領更不是天生的。

每一個把孩子培養成才的父母,都是一步一個腳印,歷經一次次蛻變,最終才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

今天的分享到這裡就結束了,感謝您的支持,如果覺得我們不錯;請關注、點贊、收藏我們專頁【媽咪想知道的事】,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97540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