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研究表明:小時候執拗期表現明顯的孩子,長大後成功的幾率更大!

SnYek| 2018-11-28| 檢舉

在育兒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這樣的現象,就是孩子在3歲左右的時候經常出現叛逆的表現。原本乖乖的孩子到了這個階段會突然的不聽話了,不再聽從父母的建議及指令,甚至於有時候會公然的予以反抗和抵制。其實你眼中的不可理喻,恰恰是國外媽媽最期待孩子經歷的執拗期!

近些日子,小表弟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每天都要受到眾人的口誅筆伐,哈哈…

因為看上去, 他真的有點「討人嫌」啊!老人們常說七歲、八歲討人嫌,如今2歲多的娃就己經狗都嫌了。

來看看他討人嫌的日常:

去公園玩,玩具不小心掉了,有好心的阿姨幫忙撿起來。 好麼!人家氣呼呼的一把扔出去,自己重新撿起來,半分情面不給。

跟媽媽一起進門,媽媽順手把門關上了。 好麼!人家大喊著不要不要!非得大人重新打開,他自己關一次才算完。

更較勁的是盛飯這件事,如果有人「膽敢」擅自給他盛飯了, 他真的會扣回鍋裡,自己重新盛一遍。

總結起來,就四個字: 完全不可理喻!

跟兩年前CC的表現幾乎一毛一樣。想當年CC上樓梯自己還走不穩的時候,姥姥好心扶一下,她氣得哇哇叫,小胳膊一甩,腮幫子一鼓,氣呼呼的退回去第一級,從頭再上一遍。

哭鬧得永遠是娃,想找地縫鑽的,永遠是咱們這等老母親!

如果你家娃也在經歷這個階段,如果你每天也在為類似的事生氣, 看完這篇你就可以釋懷啦!

國外的媽媽一般都很期待孩子經歷執拗期,因為這證明了孩子正在邁向獨立, 說明他的思想和心理已經成熟到一定的程度,有了自己的思維和想法,而非人云亦云。

國外有研究表明,小時候經歷過比較明顯執拗期的孩子,長大後成功的幾率會更大哦。

70%-80%的成功人士小時候執拗期表現明顯,因為那些好奇心強、探索欲重的寶寶執拗現象更嚴重。

這至少可以說明,寶寶進入執拗期並非完全是一件壞事,它只是寶寶成長路上必經的一環。

為什麼孩子突然變得執拗了

通常人們不會講的這樣委婉,而是給」執拗「貼上各種標籤,比如任性、胡鬧、倔強。

國外研究表明:小時候執拗期表現明顯的孩子,長大後成功的幾率更大!

但其實, 執拗是源於內心的秩序感。

秩序感是孩子與生俱來的能力。他們希望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是有一定秩序的,這樣會讓他們有安全感。

實際上孩子的秩序感從出生就開始,一直到4歲真正形成。

只不過一歲半之前,屬於 「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狀態,除了哭鬧,反抗不出什麼花樣來。1歲半到2歲的時候,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萌芽,孩子可以為維護秩序說「不」了。而2歲到4歲,孩子自我意識已經形成,可以為維護秩序而」執拗「了。

寶寶在做事情之前, 大腦裡會有一個特定的程式,而且認為事情只能按照他的設想發生,一旦設想的程式被打破,他就會發火。

比如,CC自己上樓梯的預設情節是自己單獨上,不扶扶手,當姥姥扶她一把的時候,她的秩序就被打亂了, 「我的計畫裡面沒有這個環節啊!!」所以她為了符合自己內在的秩序,只能是退回去重來一遍。

但是從成人的角度看,寶寶的很多意願和要求往往是 「 不可理喻」的,所以忍不住拒絕,一旦被拒絕,孩子就會煩躁不安,奮力反抗,大哭大鬧而難以平息。

所以看上去,執拗期的寶寶「喜歡胡鬧、而且比任何時候都任性」。

怎麼幫寶寶度過執拗期

執拗期的寶寶有兩個口頭禪,一個是「不」,一個就是「我自己」。

他們對家長的建議口頭禪性拒絕,凡事都想自己來。 但是很多時候,又能力有限,所以才顯得格外愛發脾氣,在這個獨立路上的重要階段,家長一定要推他一把。

1、範圍內的事允許他

如果完全是寶寶自己的事,那不妨由著他。比如,要用自己的水杯喝水,上樓梯不用別人扶(不放心的可以在後方接著),睡覺只愛抱某個玩偶等等, 不管是你覺得多麼不屑的小事, 請一定記得尊重寶寶自己的選擇。

國外研究表明:小時候執拗期表現明顯的孩子,長大後成功的幾率更大!

2、自不量力的事幫助他

還有一部分寶寶偏要親力親為的事,看上去就有些自不量力了。

比如不到兩歲的孩子偏要自己穿鞋;還走不穩樓梯的寶寶偏不扶扶手。

前者可能會因為自己的無能大哭,後者卻可能因為自己的無能發生危險。

這時候家長就一定要介入啦,但如果直接提供幫助,一定是會被拒的。

一個萬能金句卻可以幫到你: 「寶寶在自己穿鞋/上樓梯啊?真棒!需要幫助的時候,可以告訴媽媽哦。」

這句話看上去沒什麼,但比說「媽媽幫你穿」、「媽媽保護你扶著你」好用的多。

因為後者直接表示了寶寶的無能啊,倔強的孩子為了證明自己更會拒絕你;但是前者確是一種示弱, 你肯定了他在為獨立而做的努力,並且尊重了他自己是否要求幫助的選擇。

如果他自己穿不上鞋子或是覺得不扶樓梯扶手站不穩的時候, 他自然會把"你的幫助"寫進自己的預設程式,當他真的說「媽媽幫我」的時候,依然是按照自己預設的情節來進行。

國外研究表明:小時候執拗期表現明顯的孩子,長大後成功的幾率更大!

3、不能做的事讓他體驗

還一部分,是一定不能做的事。

比如,開水不能碰,馬路上不能光腳。

你磨破嘴皮子他也不會理解什麼是真正的「危險」,他只覺得媽媽就是故意不讓他玩。

但是你知道這樣危險啊,所以你只覺得他無理取鬧。

這樣的情況, 不妨讓他體驗一下,把水晾到微熱,讓他感受什麼是燙;光腳讓他踩在有石子的馬路,讓他體驗什麼叫紮腳。

孩子多精啊,真有危險,他避恐不及呢,最重要的是, 他瞭解了認識了,就不會因為你的拒絕而發脾氣了。孩子不就是通過不斷地體驗才長大的麼,這其中註定除了歡笑還有淚水呀?

4、其他的轉移注意力

還有一些不能歸類的, 轉移注意力也是不錯的方法,比如非要在爸爸的檔上亂畫,非要穿媽媽的裙子下樓... ...

艾瑪, 一到舉例子的環節,腦袋裡的例子忍不住的往外擠啊,都是熊孩子們的日常啊,平時也覺不出來,怎麼一寫,突然覺得我們每天是怎樣鬥智鬥勇的生活在水深火熱中啊~

怎樣轉移注意力呢?比如「恩,想畫畫啊,媽媽找到了一張比爸爸文件更大、更好玩的紙,你要不要來一起畫?」總之, 先不要拒絕,先答應他,然後再尋找緩兵之計,各退一步,總有方法解決。

國外研究表明:小時候執拗期表現明顯的孩子,長大後成功的幾率更大!

等寶寶冷靜下來的時候我們再跟寶寶講道理,並且告訴他無緣無故發脾氣是不對的, 遇到不開心的事情,要說出來一起想辦法解決。

強制干涉或是責駡懲罰,也許能換來孩子暫時表面上的聽話和順從,但是自尊心和自信心則會受到傷害, 獨立性的發展也可能停滯不前,執拗期的時間也會變長。

孩子處在執拗期,媽媽們不要也跟著「處在」執拗期哦,否則關係只會越來越緊張。

最後再總結一下,對寶寶的合理行為與要求,既要滿足且要鼓勵;對寶寶的不合理要求則要採用適當方式加以引導,避免採用強硬手段。

好啦,今天的點媽媽都get到了麼?

別忘了把「執拗期」這件事告訴爸爸和長輩們哦,其實只要明白了這個概念,很多事情都可以迎刃而解啦!

今天的分享到這裡就結束了,感謝您的支持,如果覺得我們不錯;請關注、點贊、收藏我們專頁【媽咪想知道的事】,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97295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