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走廊裡脫掉高跟鞋的媽媽,你的修養裡藏著孩子未來的模樣
2018-11-18
現代科學表明,嬰兒時期 ,人的意識極為單純 ,行為習慣也不固定 ,在心理上對母親有一種獨有的依戀。母親的行為舉止、思想品德 ,容易在子女心靈上留下深刻的烙印 ,逐步形成善與惡 、真與假 、好與壞 、是與非的最初概念 ,而這個時期的基礎打得如何 ,將決定他們成為怎樣一個人。

身為一個女孩兒的媽媽,我被剛剛看到的一則小故事暖化了。同時也被故事裡的小男孩圈粉了。他的媽媽,是怎樣把小小的孩子,培養得這麼有教養的?
一位女孩的媽媽說,她女兒第一次來例假,那個比她大一歲的男孩悄悄地告訴她褲子髒了,並把自己的毛衣圍在她腰上。
難的不是幫助別人,而是幫助別人的同時,不讓人有一絲的尷尬。
「我也有妹妹,沒關係的。」
輕輕一句,瞬間化解了被幫助者的尷尬。 這種不著痕跡的幫助,體現出男孩深厚的教養。
「如果這個男孩的媽媽能看到,我想對你說一聲謝謝,你把他教育的特別好!!!」
可以肯定,能這樣為人著想的男孩,離不開媽媽的良好教育。
這不禁讓我想到近日在網上走紅的一張照片——「一位媽媽雙手拎著高跟鞋,赤腳從冰冷的學校走廊上走過」。
原來這位媽媽去給孩子送東西,到了學校才發現自己高跟鞋的聲音,會打擾孩子們上課, 於是便脫掉鞋子,赤腳從一樓到四樓,又從四樓到一樓。
所謂一個人的修養,就藏在他的細節裡。
正如看到這一幕的老師所說, 「這個細微動作是對我們老師和學生的尊重,往更大了說,是對教育的尊重。」
北大校長蔡元培曾說:「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學校也。一生之品性,所謂百變不離其宗者,大抵胚胎於家庭中。」

教養不是天生的,它根植於家庭的教育,而言傳身教則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一位有教養的孩子,背後往往有一對同樣有教養的父母。
但凡沒有教養的孩子,背後都站著個同樣的家長。當家庭教育出現問題時,孩子也好不到哪裡去。
同樣是最近的事,這邊「赤腳媽媽」不忍打擾老師和孩子們上課,那邊卻有一位爸爸,因為女兒遲到被老師罰站幾分鐘,竟開著警車到學校,把正在講臺上上課的老師直接帶走。
這名身為派出所副所長的爸爸,把老師帶到派出所,關押了整整7個小時!
雖然事後這位副所長受到了應有的懲罰,也被停職了,但他的行為無疑是給孩子傳達了兩個訊息:
1、你做錯了事,老師是不能懲罰你的;
2、如果老師懲罰了你,有你老爸給你撐腰,給你出氣。
這位父親給孩子樹立的是蠻橫霸道的榜樣,可以想見,在這樣的言傳身教下,他的孩子又會是怎樣一個人。
當父母把尊師重教、謙謙有禮拋至腦後,對此不屑一顧時,孩子也就失了禮數,少了謙遜。

瑪利亞.蒙台梭利說: 「孩子的每一次成長,都是從模仿大人開始的。」
父母謙遜有愛,孩子就會習得尊重和禮數;父母囂張跋扈,孩子就會習得野蠻和無禮。
鄭淵潔說: 「你是什麼人,你的孩子就是什麼人。」
有教育組織曾做過一個實驗,他們找了一批在教育孩子上頗為頭疼的年輕父母,讓他們認真思考後,客觀地在紙上寫下自己以及自己父母的具體性格、優點還有缺點。
結果令這群父母驚訝,當他們冷靜下來客觀思考後發現,他們的脾性與優缺點竟與自己的父母如此相近。
曾經默默發誓要做個與父母截然相反的人,但被父母潛移默化卻很難避免。
很多時候, 孩子與父母的關係就是——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古語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打地洞。雖然我並不完全認同這種以出生論命運品性的言論,但其中有一種思考方向卻有一定道理。
出生不能決定命運,但父母的言行卻可以影響孩子的成長軌跡,養成他們獨特的品性。
正如前蘇聯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所言:不要以為只有你們同兒童談話,或教導兒童、吩咐兒童的時候,才是在教育兒童。
在你們生活的每一瞬間,甚至當你們不在家的時候,都是在教育兒童。
你們怎樣跟別人談話,怎樣談論其他人,怎樣表示歡欣和不快,怎樣對待朋友和仇敵,怎樣笑,怎樣讀報,所有這些對孩子都有很大的意義。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首先要去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董卿說過, 我應該努力去把自己變得更好。
讓他(孩子)在未來真正懂得的時候,對你有愛也有尊敬。從你身上可以學到一些好的品質。
為人父母,是人生另一場修行的開始。
我們在努力想讓孩子變得更好的同時,也經由孩子檢視自己,因著孩子推動自己變得更好。
所謂父母子女一場,本就在相互造就中,實現兩代人的各自超越,經由年代的車輪,演變成家族的傳承。
古董有形,傳承無質,卻滲透到家族成員的骨血中,成為性格和命運的一部分。
而我認為, 最好的傳承便是,你的優秀不必說,我自看得到,也摸得著。
今天的分享到這裡就結束了,感謝您的支持,如果覺得我們不錯;請關注、點贊、收藏我們專頁【媽咪想知道的事】,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