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飯母慈子孝,一餵飯雞飛狗跳。沒到飯點,胸口就開始疼了,一肚子的氣!」這位媽媽描述了很多家庭正在上演的餵飯大戰,是不是特別形象?已經2歲3歲了,該怎麼改變孩子讓他自己主動吃飯呢?如果孩子挺大了還這樣,那首先要改變的其實不是孩子,而是家長。家長首先要心大,其次一定要管住自己。

一、孩子為什麼不願意自己吃飯?
從本質上來說,沒有娃是學不會自己吃飯的。
那為啥不願意自己吃呢? 總結出了三種原因。
第一種,孩子知道有人會喂他,不想自己動手—— 懶,不夠有獨立自主性;
第二種,是孩子自己吃會遇到一些挫折,可能被家裡人「嫌棄」過。比如,當他弄髒衣服和桌子的時候,大人總是「哎呀吃髒了,趕緊給他擦一下。」—— 吃飯積極性被打壓;
第三種,對吃飯興趣沒那麼大。為什麼呢,排除病理上的原因,往往是因為一直不停地被塞零食—— 真的不餓啊,沒興趣吃!
對號入座,你們家屬於哪一種?瞭解了孩子不願意自己吃飯的原因,那我們就可以對症下藥了。

二、想讓孩子自主吃飯,大人先要管住自己
1.管住自己隨時都想喂的手,把獨立吃飯的權利還給孩子
孩子1歲多已經能自己吃飯了,後來奶奶總要喂,就又給喂回去了不願意自己吃……
在家長看來,可能覺得餵飯沒什麼。但實際上如果飯替他喂了,衣服替他穿了,那孩子就 沒法建立自主去做這件事的意願,他會覺得餵飯是奶奶媽媽的事,不是自己的事情。甚至會把吃飯當成和大人對抗的工具~
2.別老是盯著人家吃飯嘛,髒就髒唄,心要大!
事實上,大部分一開始就放手讓寶寶自己吃飯的父母,通常會發現髒亂的階段很短。
要是圖省事兒,不允許孩子弄髒而一直喂,甚至因為弄髒而有所指責,那吃飯的積極性就要被打壓了,會讓孩子抗拒自己吃飯。

髒亂是學習吃飯階段不可避免的, 大人對待這件事的態度越放鬆,寶寶也會學的越快。你可以提前準備好防水衣罩,桌上地上鋪點舊報紙,清理起來也更方便。
其實,隨著孩子吃飯技能的提高,以及他體驗到把食物吃進去的愉悅感,髒亂的問題會逐漸減少。
另外,也 別總是盯著娃吃飯嘛,把注意力全放在吃進去的每一口上,孩子也會感到亞力山大呢~大人吃自己的飯就好啦。
3.管住自己想要喂零食的手,娃才會對吃飯更感興趣
大人總覺得孩子沒吃飽,喜歡不停地塞一些零食給孩子。
給我們審稿的醫生說這其實是「放牧式」餵養:就像牛羊吃草一樣,走到哪兒吃到哪兒。
一直有東西吃,到了飯點自然不想吃飯。

但如果你家孩子的一日三餐和點心都非常規律,那麼到了飯點,孩子自然就會產生饑餓感,當然會吃的很香啦。
所以,還是建議大家 儘早給娃養成定點定時吃飯的好習慣。
有時候孩子真的不想吃,那就別逼著喂給他吃。在沒有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下,餓一頓兩頓是不會有問題的,反而更能讓孩子產生饑餓感,對吃飯的興趣也大大提升。
4.建立原則和規矩,嚴格和孩子一起執行
孩子不願意自己吃飯,有的家長實在沒辦法,就開起了動畫片,把動畫片作為獎勵,一邊看一邊喂。
這簡直就是 「自殺式」的餵飯嘛~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了一定要看電視玩手機才肯吃飯。但因為怕餓著孩子,最後家長也就妥協了……
還有很多家庭,本身就有吃飯看電視的習慣,慢慢地孩子也就養成了這個習慣……
到了開飯時間方面要放下手上的工作,一起圍坐在餐桌前,享受面前的飯菜。然後談論一些孩子感興趣的話題,這樣的氛圍就足以帶動孩子對食物的興趣,甚至很快會主動參與進來。

最後想說,改變不是一朝一夕的,千萬別指望看完一篇文章就能馬上讓孩子自己乖乖吃飯。這是個漫長的、 需要全家人一起配合和改變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有件事我們一定要想明白:我們費了那麼大力氣想讓孩子好好吃飯,目的就只是為了讓他吃光碗裡的飯菜嗎?
當然不是。 我們為的是把影響孩子一生的、健康的飲食習慣灌輸到他腦海裡。
所以別只盯著娃這一頓吃了什麼,這頓不吃說不定下一頓就胃口大開。讓我們把吃多少的權利還給孩子,大人只要負責把飯菜準備好就行啦。
想要知道孩子到底吃的好不好,不要糾結於某一餐,看他這一周都吃了什麼, 看生長曲線是否正常,才是更靠譜的。
今天的分享到這裡就結束了,感謝您的支持,如果覺得我們不錯;請關注、點贊、收藏我們專頁【媽咪想知道的事】,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97069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