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逛商場的時候,看到一個媽媽帶著一個孩子,那個孩子剛開始的時候還是緊緊跟在媽媽的後面很聽話,但是我看到當他們進入兒童遊樂區的時候,這個孩子開始變得躁動不安了,因為想要去海洋球那裡玩,可能是媽媽覺得孩子會玩很長時間,所以就沒同意,結果這個孩子直接在那裡哭鬧。

媽媽看見孩子任性不講道理的的樣子也有些生氣,就發脾氣了,吼孩子說: 你再這樣媽媽一件都不給你買了!孩子哪裡管你,什麼話都不聽,一個勁哭,最後媽媽只好買了孩子想要的那一款。
六歲前的孩子最喜歡的事情就是自己做主,最大的武器就是不講理的大哭,所以寶媽寶爸很容易就會跟孩子起衝突,又很難解決這些衝突。
六歲前的孩子有了自我意識,但很多道理還是理解不了的。面對孩子不聽話,大部分寶媽寶爸都只知道在兩種方式當中做選擇: 發脾氣和孩子硬剛,忍住脾氣和孩子講道理。當然,一般都沒什麼用,即使解決了眼前的衝突,背後隱藏問題依然沒有解決。

一邊是孩子安全感的建立,一邊是孩子規則意識的建立,很多寶媽寶爸都很為難。其實,講道理和發脾氣之所以沒用,是因為寶媽自己也陷入一個陷阱,那就是孩子的情緒。
在出現衝突的時候,面對孩子的哭鬧任性,寶媽自己也會變得焦慮難安,所以是被孩子帶了節奏,思維被局限在了要答應他還是拒絕他之間。更理性的做法,是從這種緊迫感和焦慮感當中抽離出來,主導你和孩子之間的關係,讓場面重新回到你的控制之下。
第一步,鎮定下來,別著急

情緒確實是會傳染的,孩子一哭,作為爸媽的我們很難無動於衷。這正是孩子法寶,是他掌握了的規律,也是他最大的武器。所以說破題的關鍵,就是寶媽寶爸不停地暗示自己,不要著急,或者說學會裝作不著急的樣子。
第二步,溫和而堅定地表明立場
即使拒絕孩子,也要抱著他,即使抱著他,也要堅定地表明你的立場。你可以走過去抓住他亂揮的小手,堅定的抱住他,或者幫他擦乾眼淚。

千萬不要走開,更不要說你這樣媽媽不要你了。而是要平靜的告訴他,今天媽媽不會給你買這個玩具的,你可以哭一會,媽媽一會兒把你抱回家。你平靜的態度會影響他哭戲的發揮,然後他會知道,你在說真的,你說的是不容拒絕的。
第三步,體諒孩子的想法,給他一個臺階下
當然,寶媽也要給孩子一個臺階下。父母贏了結果,孩子自尊心是有些受挫的,安撫孩子的小彆扭也很重要。

孩子安靜下來之後,你可以說,媽媽知道你剛才因為什麼才會哭,你想覺得那個恐龍特別酷,你很喜歡,是媽媽沒有考慮你的想法,以後你特別想要的時候就認真的跟媽媽說,媽媽會再考慮考慮的,好嗎?
小小的孩子還講不通道理,寶媽寶爸不要生氣,不要著急,他只會哭泣,你也不要崩潰,用平靜的情緒影響他,他才會慢慢知道,任性哭鬧解決不了問題,才會慢慢懂得道理。
今天的分享到這裡就結束了,感謝您的支持,如果覺得我們不錯;請關注、點贊、收藏我們專頁【媽咪想知道的事】,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