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發脾氣的孩子,家長先不要煩,心理學家:這樣教育,長大後更有出息!

SnYek| 2018-11-15| 檢舉

談到孩子發脾氣這個話題,很多家長都表示這種情況很普遍。現在一家就一兩個小孩,都比較嬌生慣養,孩子自然比較任性,結果因為一些微不足道的原因,小孩就會發脾氣。而發脾氣看似小事,卻能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愛發脾氣的孩子,這樣教育,比你吼一千句都有用。

愛發脾氣的孩子,家長先不要煩,心理學家:這樣教育,長大後更有出息!

發脾氣真的是不可避免的嗎?

當然不是。如果想避免亂發脾氣,首先要讓孩子認識到,發脾氣對於解決問題毫無幫助。

兒童發展心理學家認為,孩子發脾氣的原因複雜多樣,可能是單純發洩,也可能是心理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無論哪種原因,為了孩子的成長,父母都要制止他亂發脾氣,並引導他學會正確地表達情緒。

如何幫助孩子控制情緒、少發脾氣呢?

1、説明孩子認識情緒。

孩子有時候也不知道為什麼自己會發脾氣,當我們引導他用語言描述的時候,他會明白,原來這個感受是有定義的。

就像土豆的例子一樣,他看到「高樓大廈」倒掉,內心充滿了沮喪感,所以把積木扔得到處都是。媽媽幫助他意識到了他被沮喪感控制了,並將這種情緒及時地表達出來。

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説明孩子認識情緒,並引導他積極地用語言去表達情緒。我們讓孩子意識到,情緒是生活的一部分,是可以控制、處理的。

2、接納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產生情緒時,父母千萬不要去壓抑孩子的情緒,而是以適當的方式讓他適度地宣洩,幫他們疏導消極情緒。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士說:「人最本質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只有從孩子的角度換位思考,真正去理解孩子,才能平復孩子的情緒,幫助他從負面情緒中走出來。

侄兒波波的幼兒老師,做法或許值得大家借鑒。

有一天,波波在幼稚園哭得特別厲害。老師沒有批評他,也沒有問他為什麼不高興,而是先認同了他的情緒,把他抱住拍著他的背說,:「波波,我看你很傷心哦。」

愛發脾氣的孩子,家長先不要煩,心理學家:這樣教育,長大後更有出息!

波波哭了一會兒,說自己想媽媽了。老師說:「原來是想媽媽啦,其實你可以早點告訴我,不用不好意思。」

接著,老師告訴他:「前幾年,我的爸爸去世了,我想爸爸的時候也會哭。但是,你猜怎麼樣,我哭過之後,也感覺好多了。」

和老師交流過後,很快,波波的情緒就恢復了正常。

所以,認同並接納孩子的情緒,是父母從心底肯定孩子的表現,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孩子就能自然地消除不良情緒。

3、通過解決問題,來疏導孩子的情緒。

孩子產生負面情緒的原因,很多時候是由於遇到了問題,不知道應該如何解決。

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啟發孩子的思考,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才能真正地讓情緒有一個出口。

女明星張柏芝是單親媽媽,對兩個兒子傾注了所有的愛,卻並不嬌慣。

愛發脾氣的孩子,家長先不要煩,心理學家:這樣教育,長大後更有出息!

有的家長見孩子摔倒後哭鬧,會說地板怎麼不好,甚至帶著孩子去打地。而張柏芝會對孩子說,兒子不要哭,哭的時候媽媽聽不見你在說什麼,你告訴媽媽,為什麼會摔倒?

「 從哪裡摔倒,再從哪裡重新來一遍,我會帶兒子再原路走一次,再告訴兒子這次沒摔倒是因為我們有在認真的走路,下次你再認真的走路時就不會摔倒了。」

張柏芝說這樣做是為了讓兒子再遇到不順的事情,不會從別處找原因,而是從自身找原因,學會承擔責任和履行義務。

心理學研究表明,情緒管理能力能夠正向預測孩子未來的學習成績、人際關係、健康、成就等。

兒童的情緒認知和表達都處於初級階段,不知道如何恰當的表達和管理情緒。

父母需要觀察、理解孩子,找到情緒背後的原因,才能幫助孩子解決問題,逐步讓孩子學會合適地表達情緒。

請耐心點,再耐心點,那個愛發脾氣的孩子,在等待你用愛和智慧來引導!

今天的分享到這裡就結束了,感謝您的支持,如果覺得我們不錯;請關注、點贊、收藏我們專頁【媽咪想知道的事】,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96922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