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頭三年影響一生,原來孩子的好性格,好身體是這樣養成的!

SnYek| 2018-08-14| 檢舉

事實上在孩子人生的頭三年對他是至關重要的,無論是在免疫系統的發展完善方面、還是在人格的健全發展、智商和情商的全面發展方面,毫不誇張的說每一天對於寶寶來說都是很重要。初為人母的,在孩子人生最重要的頭三年,你做對了嗎。

寶寶頭三年影響一生,原來孩子的好性格,好身體是這樣養成的!

注意3歲前的敏感期 ,遵循孩子的天性

不知道孩子在0-6歲時存在各種敏感期,把孩子在敏感期的表現當成不乖的行為斥責孩子,違背了孩子的天性,造成他的痛苦,留下心理隱患。

孩子在0-6歲時存在各種各樣的敏感期,所謂敏感期是指:

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反復操作某一動作或反復學習某一項能力,並且學習能力特別強的時期。

有依戀形成的敏感期、口腔敏感期、手腿腳等動作的敏感期、語言的敏感期、細微事物的敏感期、肌膚觸摸的敏感期、執拗和完美的敏感期、秩序的敏感期、數學敏感期、繪畫敏感期等等。

口腔敏感期

出生不久持續到一歲多一點,是口腔敏感期。無論成人怎麼阻止,孩子總把手放進嘴巴,而且吃得津津有味。

成人千萬不要認為不乾淨而去阻止孩子,否則會留下心理隱患。

成人要做的就是保證入口的東西相對乾淨就行,而且最好能提供不同的東西讓孩子用口腔去探索!

這個階段的孩子就是依靠口腔去探索這個世界的,如果順利渡過,以後再也不會用嘴啃食物之外的東西。

有些孩子進入幼稚園、小學仍改不掉吸吮手指或其他物品的習慣,甚至延伸成別的不良行為,例如:愛吃零食、吐口水、罵髒話!都在一定程度與口腔敏感期沒過好有關。

寶寶頭三年影響一生,原來孩子的好性格,好身體是這樣養成的!

肢體敏感期

和口腔敏感期後期重疊的是手的敏感期,在手的敏感期時愛用手扔東西、用手指摳小窟窿,甚至打人(其實從孩子的角度來說只是在進行手臂肌肉運動的練習)。

與手的敏感期後期重疊的是腿的敏感期,有時候常常兩三個敏感期同時交叉出現。

物權意識敏感期

兩歲多的孩子進入物權意識的敏感期,常常說「這是我的」「那是我的」,什麼東西都不肯和別人分享,甚至媽媽也要不到他手裡的東西。

親愛的爸爸媽媽千萬不要認為孩子自私,非要想辦法把他這毛病改掉不可。其實這是在進行物權歸屬的練習,通過對物品歸屬權的確認,來認知他與物品的關係。

國外的教育專家常說兩歲孩子的哲學是「我的我的,什麼都是我的」。我們也應該理解這個階段孩子的行為,而不是亂貼標籤。

順利渡過物權意識敏感期的做法是,在孩子表現特別明顯時不要和他較真順著他即可。這個時間差不多要三四個月(視孩子情況不同而定)。

之後尋找到適當的機會,即別的孩子與自家孩子分享玩具的時候,提醒他:

「小朋友把玩具分給你玩,你高興嗎?」當他點頭時再告訴他:「你把玩具分給別人玩,他們也很高興」。

就此可以打住,別馬上強迫孩子。

如此反復幾次之後,讓他嘗試把玩具分給別的孩子,通過練習他知道玩具是屬於他的,分給別人玩之後還是會要得回來,和別人分享大家都快樂,這樣他就慢慢願意分享了。大部分孩子在三周歲前後進入分享階段。

寶寶頭三年影響一生,原來孩子的好性格,好身體是這樣養成的!

3歲前不要「教」, 示範才是重點

錯把知識灌輸當早教,總是用「教」的方法引起孩子的抵觸情緒。

人們常說三歲以前是最重要的時期,這個時期不是讓孩子學會多少知識,而是心理成長最重要的時期。心理成長才是早教的重要內容,健康的心靈是一生幸福的源泉。

這個時期溺愛孩子,以孩子為中心,讓他吃獨食,為他包辦一切事物,不尊重他,輕易地提前地滿足他物質的需要,而忽略他內心的感受等等,這種重物質滿足輕精神滋養的方式,只能培養出一個不健康不獨立的孩子。

不要教孩子,只要示範。對於不教孩子,可能很多人認為我在瞎說,這個說法在我剛剛接觸之初也不理解,我經歷了整整兩年,通過大量的觀察和實踐才明白孩子真的不是「教」出來的。

寶寶頭三年影響一生,原來孩子的好性格,好身體是這樣養成的!

要走路,先爬爬 ,爬爬更健康

千萬不要用學步車!一定要讓孩子爬行!

學步車對寶寶的健康有百害而無一益。學走路需要克服巨大的心理障礙,掌握技巧保持身體平衡,學步車不需要這麼「麻煩」,輕輕鬆松稍一觸碰即可溜出很遠。

這使得孩子難以克服心理障礙適應自已學走路這個辛苦的過程。所以用了學步車的孩子更慢學會走路就是這個道理。

寶寶頭三年影響一生,原來孩子的好性格,好身體是這樣養成的!

正確處理孩子的哭鬧 ,孩子更需要理解

正確處理孩子的哭鬧情緒,是建立良好性格的開始。

喜、怒、哀、樂、恐懼等都是老天賦於人類的正常的情緒表現。我們成年人總是喜歡高興的事,對於啼哭常常覺得很煩。

孩子的哭泣需要我們耐心去感受,而不是一味地對孩子說「不要哭,不要哭」,這是非常大的錯誤。

寶寶頭三年影響一生,原來孩子的好性格,好身體是這樣養成的!

別隨意逗孩子 ,孩子也需要尊重

我們何以把孩子當成馬戲團演員?成人所不欲,勿施於童。

許多家庭家裡來客人時,就招呼孩子:來來來,唱首歌,跳個舞。這是極不尊重孩子的行為。

不要讓孩子在客人面前表演節目,這會使得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將所有的注意力用於取悅別人,成年後,一旦別人不認可他,就會使他遭遇巨大打擊,不能很好地發揮自己應有的內在的能力。

語言威脅要不得 ,正面的語言能量更巨大

我們常常不知不覺間傳遞了許多負面的、消極的資訊給孩子!

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向別人訴說孩子的種種「劣跡」。比如很多媽媽常常在客人面前說:「他就是這樣膽小!」「他就是不愛吃飯!」

這樣你在暗示你的孩子:你期望他成為這樣的人。他會朝著你期望的方向達成結果:他一定越來越膽小,越來越不愛吃飯。

寶寶頭三年影響一生,原來孩子的好性格,好身體是這樣養成的!

孩子搶玩具咋辦? 讓孩子明白物品自主權

如何處理孩子在交往過程中搶奪玩具的問題。

從小寶寶們一開始交往,就應該確立一個原則,誰的玩具誰就有決定權,成人不能強行把自己孩子的玩具分給別的寶寶,也不能誘勸他讓給別人。

如果是公共的玩具或遊戲器械,誰先拿到或是誰先開始玩,他就有權決定繼續玩還是離開,其他寶寶必須等待。

通常要不到自己想要的玩具,孩子會哭鬧,成人可以用平和的口氣說:「我們要學會等待!」也可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用其他玩具吸引他暫時離開。

孩子不願意分享的時候,成人千萬不要說他「你就是小氣」、「小氣包」等等,不斷地給孩子貼這樣的標籤他永遠學不會共用。

孩子清楚他對自己的物品擁有自主權之後,才談得上分享。如果成人出於面子,把自己孩子的玩具強行給別的孩子,那麼就意味著你告訴你的孩子,他也可以搶別人的玩具,所以無論何種情況,規則必須是統一的。

正常在三歲之後,孩子瞭解到玩具分給別人玩,自己還是可以把它要回來的,這樣他就樂於分享了。

三歲之前,千萬不要急著培養孩子的大公無私的品質。

今天的分享到這裡就結束了,感謝您的支持,如果覺得我們不錯;請關注、點贊、收藏我們專頁【媽咪想知道的事】,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93670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