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寶寶抵抗力較低,一到換季時節很容易感冒發燒,每次生病媽媽們都是各種揪心,不知所錯。家有寶寶孩子感冒發燒是難免的事,那麼孩子發燒怎麼辦?媽媽先別急,下麵小編嘔心瀝血總結出的史上最強寶寶退燒方案,教你12種退燒方法不打針不吃藥效果立竿見影,有孩子的快收藏吧!
發燒是寶寶最常見的病狀,沒有哪個父母敢驕傲地說:「我的寶寶從來沒有發過燒。」每當孩子發燒時,看著孩子病怏怏的狀態,當父母的都心疼。
很多父母的手機裡一般都會存上十幾條退燒降溫的護理方法,而這些護理方法都會在強調一種西醫觀點——「孩子發燒了,不能捂,越捂越燒得厲害」。
後臺曾有一位媽媽給我們留言:她知道孩子發燒時要用物理降溫才最好,於是有天她的女兒有一點發熱,但還未到38.5度,她就沒有給她喂退燒藥水,只是立刻脫掉孩子外套,並且用冷毛巾冷敷,期待這樣能散熱更快。
就這樣,孩子光著身子在室溫20度的環境裡睡了大半夜。結果,當孩子呻吟著醒來時,她一摸孩子身體嚇了一跳:體溫不但沒有降下來,反而燒得更厲害,簡直像身體裡藏了一塊火炭。
這時,她慌神兒了,立馬將孩子送到了醫院。醫生說:「還好你送來的早,不然這樣燒下去就不加處理,距離高熱驚厥也不遠了。」
事後,她問醫生,「為什麼我用物理降溫一點兒也不管用?」醫生哭笑不得地回答:「並不是所有發熱都冷敷來降溫,而且給孩子脫外套時室溫還那麼低,這麼簡單粗暴的方式只會加重孩子的病情啊!」

孩子體熱多少度才算發燒?
人體的正常溫度是36.5℃,小朋友的體溫通常會高出一些,但若超過37.5℃,我們就可以「懷疑」寶寶發燒了。其中,體溫在38℃以下為低燒,超過38℃就算高燒了!
臨床上所指的體溫超過37.5℃就是「發燒」,通常是指「口溫」。因為可測量體溫的地方很多,所以分別定義如下:
口溫:37.5℃以上(含)
耳溫:37.5℃以上(含)
腋溫:37℃以上(含)
背溫:36.8℃以上(含)
肛溫:38℃以上(含)

孩子發燒為什麼是一步步燒起來的?
人作為一個高級的生物生活在自然界當中,難免會受到病毒或者細菌的感染。但是人體有自身的免疫功能,一旦免疫功能檢測到外來的微生物的入侵,就會開啟防護措施,其實發燒就是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啟動的過程。
1.發燒是「外敵」與「人體免疫系統」戰鬥的結果。人的體溫是靠中樞神經來調節的。孩子生病的時候,可能是病毒感染、細菌感染或者支原體感染等,外敵來犯,人體的免疫系統出征相迎。
2.敵我雙方勢如水火,那可不像國與國之間的打仗,是沒有談判的餘地的。所以雙方「一見面」就是白熱化的生命之戰,人的體溫就會隨之升高。
3.那中樞神經一下令,體溫就升高了嗎?當然不是。中樞神經再下令,得有下屬執行命令才行。家長注意了,這時候孩子的體溫就處在一個「上升期」了,我們可以理解為「調兵遣將期」。
4.這個時候,孩子會冷得直打寒戰,如果家長細心一點觀察,就會發現孩子身上的雞皮疙瘩都出來了,實際上這時候他的體溫正處在上升期。
這是因為皮膚血管開始收縮,排汗減少,引起了反射性的豎毛肌的收縮形成的,這樣可以使產熱增加。不久,孩子就要高燒起來了。
五種按摩退燒法
1、清肺經肺經
定位:無名指指腹。
操作方法:用拇指和食指夾住寶寶的無名指尖,從食尖向下推至指根50次,以清肺經。

2、推天河水
天河水定位:前臂內側正中,自腕橫紋至肘橫紋呈一直線。
操作方法:後用拇指蘸取少量冰水,推天河水50次。天河水即從寶寶手腕橫紋至肘部橫紋處。

3、按合穀穴
合穀穴定位:位於第一、二掌骨之間,也就是俗稱的「虎口」。
操作方法:用拇指點按寶寶左手合谷穴50次,然後換右手。

4、按大魚際
大魚際定位:手掌正面拇指根部,下至掌跟,伸開手掌時明顯突起的部位。
操作方法:用拇指指甲垂直按在大魚際穴,一緊一松地按壓2分鐘左右。

5、按揉列缺穴
列缺穴定位:前臂部,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處。
操作方法:用拇指按揉寶寶手腕兩側的列缺穴各2分鐘。

6種家中實用物理降溫法
1.洗溫水澡洗溫水澡更有利於寶寶散熱,水溫應調節在27~37℃左右。如果洗澡不便的話,用溫水擦浴也是一個非常有效的降溫方法。
2.熱水泡腳可用溫度在40℃左右的溫水給泡腳,水要沒過腳踝。撫搓寶寶的兩個小腳丫,有利於血管擴張,又能減輕發燒帶來的不適感。
3.溫濕敷即用毛巾浸於35℃左右的水中,取出後擰去水分,敷於額頭,每10~15分鐘更換一次。
4.捂住囟門寶寶一歲半以前囟門還未完全閉合,父母可在寶寶睡著後,用手心捂住寶寶的前囟門,至到寶寶的頭微微出汗。一般來說,捂15~30分鐘左右寶寶就會出汗。
5.搓腳心和四肢先搓腳心,再搓小腿、小手、胳膊、後背,最後將寶寶兩隻小耳朵搓搓熱,再搓搓百會穴。一會兒寶寶就出汗了,體溫也就降下來了。
6.退熱貼退熱功能主要是物理降溫,跟敷毛巾、枕冰袋等方法類似,但其使用起來更方便。如果寶寶體溫不超過38.5℃時,可以不用。TIP:退熱貼降溫方法,建議寶寶發燒超過38.5℃後使用。
注意事項:
1.給寶寶穿輕薄衣服,有利於散熱。千萬別給寶寶「捂汗」,否則可能加速寶寶體溫上升。
2.保證寶寶充分休息,多給寶寶喝水。可以喝點淡鹽水,有利於「下火」。
3. 可開空調幫助寶寶降溫,但應注意保持空氣流通。每隔1~2個小時應開窗通風一次,每次通風時間至少保證在10~30分鐘。另外,空調溫度也不能開得太低。
4.應多給寶寶吃流質、營養豐富、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例如稀粥、菜湯、果汁、雞蛋羹等。因為高燒使消化酶的活性降低,影響寶寶的消化功能,此時吃油膩的食物,不僅不能吸收,反而會引起嘔吐或腹瀉,加重身體的缺水。
5.如果寶寶溫度超過38.5℃最簡單、安全、有效的降溫方法,還是合理的口服退燒藥。
6.當寶寶發燒溫度越來越低,發燒間隔越來越久,就表示父母可以逐漸安心了。
寶寶發燒時父母可參照以下規律,來判斷病情的嚴重與否:如果發燒時手腳冰冷、面色蒼白,則說明寶寶的體溫還會上升;而如果寶寶手腳變暖,出汗了,就說明體溫不會再上升。
寶寶發燒4種情況應及時就醫
(1)3個月內的寶寶發燒:
3個月以內的小寶寶由於免疫系統尚未發育成熟,不能自行抵禦感染,一旦發燒,建議及時帶去醫院給醫生看看,最好不要自行給孩子用藥。
(2)高燒不退:
持續高燒下,可使人體營養物質的代謝加快,耗氧增加,加重了人體各個器官的負擔,從而導致臟器功能紊亂,特別是重要臟器。
如心腦等,可損壞其功能,所以對持續高熱不退的寶寶,家長千萬不要掉以輕心,最好儘快送醫院,交給專業的醫生來處理。
(3)熱程較長的發燒:
熱程在2周以內的發熱稱為急性發熱,發熱時間超過兩周為長期發熱。一般來說,急性發熱多考慮是感染性因素所致,長期發熱多考慮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因素。
所以,如果寶寶一直發燒,家長也需要提高警惕,一定要及時帶寶寶到醫院尋找發熱的真正原因。
(4)發熱的同時伴有精神狀態差,嘔吐、驚厥、肌束震顫等其他表現,也需要及時就診。
今天的分享到這裡就結束了,感謝您的支持,如果覺得我們不錯;請關注、點贊、收藏我們專頁【媽咪想知道的事】,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933082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