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統失調手冊:孩子很多問題的解決辦法都在這兒!

ShaDoW| 2018-05-14| 檢舉

新的學期開始,孩子身上注意力不集中、磨蹭、能力弱等等問題又開始凸顯,這些都讓父母們有種無力感。其實家長們大都不知道,很多孩子的這些問題可能因為「感統失調」引起的。

平時愛好學習,對孩子的成長比較上心的家長對「感統失調」一定不會陌生。但到底什麼是感統失調,又該如何應對呢?別急,我們為大家寫了一篇通俗易懂的文章,讀完這篇,相信孩子身上的很多問題都能夠找到應對的辦法。

文章有點長,如果你在意孩子,請認真看完,找出解決孩子問題的答案!

  01.什麼是感統失調?  

首先我們得了解一下什麼是感統失調,感統失調的全稱叫做感覺統合失調。其實從字面意思你也能搞明白,那就是這類孩子感覺器官接受的信息在大腦內部進行整合的時候出現了問題。

 

好吧,科學地解釋一下,感覺統合,英文名是:sensory intergration ,1972年由美國加州大學的博士Ayres提出。

 

人體感覺有其中: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前庭覺以及本體覺。

 

什麼是前庭覺?如果你是暈車的話,你可能會聽過前庭這個詞兒,前庭覺指的是當身體移動的時候,內二的三個半規管和耳石器官會偵測身體位置是否保持平衡。據說會暈車的人就是因為前庭不能適應身體的移動。

 

本體覺就是了解自己位置的感覺,比如伸手拿一樣眼前的東西,你知道要伸出去多遠之類的。

  

 02.感統失調有什麼症狀?  

好了,說到這兒,你會覺得感覺統合不是一件什麼了不起的事兒,不就是走路平衡感不好,或者動作不靈活嘛,是的,我很多年前就是這麼想的,但是後來發現,這事兒遠非那麼簡單,感覺統合失調會產生很多的症狀。

 

1. 在情緒調控能力方面

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對於觸覺、前庭覺、視覺、聲音過度敏感,比如不喜歡別人碰他、不喜歡旋轉,不喜歡吵鬧的環境,害怕強烈的光線等等。

 

2. 在動作方面

動作很笨拙,漫不經心,抄寫作業的時候存在明顯的困難,比如我就遇到過字寫得特別大的孩子,讓他寫小一點,他不會,動作也很慢,他就是明顯的感統失調了。

 

3. 在語言溝通方面

語言構音有問題,比如有些孩子的發音不是很清晰,在排除器質性問題之後,你可能需要考慮是不是孩子的感覺統合問題,千萬不要心存僥幸,認為孩子還小,大了就好了。還有就是自信心低落,非常害怕嘗試新事物,害怕失敗。

 

4. 在課業表現方面

在學校裡面聽說讀寫算都比較落後,抄寫會給你把字抄反,漏字等情況很明顯,但據觀察並不是理解能力很弱,人際互動和情緒都存在一定的問題,活動量特別大或者特別小,來到新環境中適應能力很弱,很難安靜。

 

好了,讀到這兒你是不是覺得感統並不是自己想像的那麼簡單,很多時候我們懷疑孩子多動,有可能他是感統存在問題。

  03.感統失調的成因及最佳訓練期  

肯定有很多家長會很好奇為什麼孩子會感統失調。造成孩子感統失調的原因很復雜,主要與孕產過程中的問題和出生後的撫養方式有關。

首先是生產方式,剖腹產的孩子更容易感統失調,其次是撫養方式,所以也有一種說法,感統失調是一種現代文明病,因為現代社會孩子們接觸自然的機會非常少,大多數孩子都是住在籠子般的住宅裡,很少有機會摸爬滾打,家長也會覺得很髒,危險,所以剝奪了孩子很多鍛煉的機會,感官刺激的訓練大不如前。

那麼,感統失調需要訓練的最佳年齡是什麼時候呢?答案很殘酷,

是幼兒期,也就是孩子從出生到在幼兒園的這個階段,是訓練的黃金時期,12歲以前是彌補期,孩子的很多問題家長往往是在上小學之後開始發現或者重視,因為家長發現孩子的學業出現問題了,在幼兒園階段常常不會引起足夠的重視,或者說覺得孩子還小,大了總會好的,所以感統失調的問題,當我們發現的時候已經錯過了最佳的訓練時期,不過只要我們足夠重視,孩子的問題還是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的。

  04.感統失調之前庭覺訓練  

那麼,感統失調可以怎麼訓練呢?其實感統訓練並不復雜,我們平時玩的很多小游戲就非常好,那麼我們首先需要觀察,自己的孩子可能是哪方面的問題,感統失調的訓練主要從三個方面入手:前庭覺、觸覺和本體覺。而且,如果你有足夠的精力的話,不要花冤枉錢去機構,在家裡就可以做,感統的器材也很多,買來放家裡跟孩子一起像做游戲一樣訓練,又增進親子感情,還訓練了感統,一舉兩得。

好啦,現在開始介紹感統失調的三個不同方面我們該怎麼訓練。

前庭覺的作用

這應該說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感覺了。前庭覺的作用是什麼呢?

1. 維持身體平衡;

2. 維持正確姿勢;

3. 發展身體兩側平衡的能力,比如兩只手的配合等;

4. 眼球正確對焦,比如判斷路面的高低,尋找書寫的位置等;

5.影響大腦的警醒程度,比如較為規律的作息。

前庭覺失衡的表現

那麼前庭神經系統失衡的孩子主要有哪些表現呢?其實認真看一看有很多很多種表現,所以就不一一寫了,寫幾點重要的吧:

總是跌倒,身體協調性很差,感覺很笨拙;

肌張力很低,這什麼意思呢,就是你捏捏孩子的肌肉,軟軟的,而且他總是喜歡趴著,覺得很累,這樣的孩子往往抬頭、走路的時間都比較晚;

害怕爬高,別的孩子敢往高處爬,他就是不敢;

走樓梯不穩,感覺這個孩子總是搖搖晃晃的;

雙手配合很差,比如剪紙、畫畫總是出現雙手反復交換的情況;

不聽指令或者聽指令有困難;

方向感差,寫字常常左右顛倒,出現鏡面書寫的情況,閱讀困難,總是漏字、跳行

自尊心低、耐受力差,與人交往有困難,常常發現這個孩子不太交得到朋友。

如果你的孩子確實有這方面的問題,那麼我們可以對症找方法。(這裡插一句,如果你想知道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有這方面的問題,去專業的兒童保健醫院做個測評就可以,不過感統訓練對孩子有利無害,做一做會更有利於孩子的發展。)

前庭覺失衡的訓練

1. 上下,左右跳的游戲

這裡可以用到的道具有:羊角球、單槓、繩子、蹦床、地上畫的跳房子、蹺蹺板、跳箱。

好了,感覺是一節體育課對吧?

是的,我現在回想,我們小時候和小夥伴一起條牛皮筋、跳房子就是最好的感統訓練,我們每天在給自己做感統訓練,又免費又健康,現在的孩子啊,連玩耍都沒有我們小時候有趣啦。

讓孩子坐在羊角球上,往前、往後跳,上下跳,在蹦床上跳,把繩子拉到一定的高度讓孩子跳,難度高一些還可以拉好幾根,組合跳,或者乾脆跟孩子玩跳牛皮筋。

反正,我們遵循的原則就是讓孩子不斷地上下、左右各個方向跳,沒有硬性規定要怎樣,那些昂貴的感統器材的宗旨就是你口袋裡的錢。

跳房子也是很好的,在家裡地上貼一個,現在萬能的某寶都有得賣,跟孩子用各種方式:單腳、雙腳,一開一合,都行,所以這也是一個發揮你的想像力的極好時候。

做訓練的時候千萬記得,讓孩子保持開心,這就是玩兒,最好玩兒得出汗。

2. 前後、左右晃

你想到啥?鞦韆!對,鞦韆就是最好的訓練前庭覺的道具,為什麼晃鞦韆很舒服,這是讓人的前庭神經放鬆警惕,這就是為什麼哄孩子睡覺要晃,把他的前庭神經晃舒服了,放鬆了,孩子就自然入睡了。

除了鞦韆還有搖椅、滑板車、滑滑梯,你看,這樣的訓練道具是不是夠好玩、夠便宜?

你要記住活動的宗旨就是讓孩子前後左右晃蕩,甚至你如果力氣夠大吃得消的話,抱著孩子轉圈圈也是不錯的。

3. 頭朝下,兩側平衡的活動

有哪些呢,比如前滾翻、側滾翻、四腳爬行(身體離地)、推小車(你拉著孩子的腿,讓他的雙手往前走),用手、腳勾住單槓,頭朝下,保持平衡。

這些大多數都不需要器材了,身體就是最好的器材,話說做感統訓練既鍛煉孩子,又考驗大人,這一場下來氣喘籲籲是肯定的,一個月瘦個十斤八斤不是夢啊。

4. 身體旋轉的活動

這裡比較小的孩子你可以用浴巾把他像卷壽司一樣捲起來,然後拎起最外面的一側,把孩子以翻滾的姿勢抖出來,相信我,孩子會喜歡得不得了,只是你會累得不行。

還有呢?可以讓孩子躺在滾筒裡,讓滾筒滾起來,或者做那種繞好幾圈的滑滑梯,還有就是抱著轉圈,你要是不暈的話。

還可以拉著孩子的手跳轉圈舞也是很不錯的呀。

  05.感統失調之本體覺訓練

  

本體覺失衡的表現

本體覺,顧名思義就是自己對自己身體的感知,了解自己身體的位置,也稱為肌肉的感覺。

看到這兒你可能會覺得這種感覺失調貌似沒什麼關系,其實,本體覺功能失調又是一個大BOSS,我們先來看看本體覺功能失調的孩子的一些表現吧:

因為條條框框非常多,所以我就簡單介紹,知道個大概。

總是跌倒,動作笨拙,腳步聲很沉重,一點也不輕盈,上下樓梯動作看上去一點也不順暢。

走路容易撞到東西,我們常會指責孩子不長眼睛。

精細動作很差,比如寫字鉛筆頭很容易斷,畫線條常常很用力,穿脫衣服、扭紐扣能力很弱。

肌張力低,喜歡躺在地上,站著的時候喜歡靠著點東西,牆壁啊,桌子之類的,感覺不能自己獨立站立,我們會訓斥孩子站沒站相。

動作計劃能力很弱,啥叫動作計劃能力呢?比如一個復雜的動作由很多個小動作組成,這個過程孩子執行起來非常困難。

很多動作需要眼睛看著才能做,別的孩子可能不用眼睛專門盯著就能完成,但是這樣的孩子往往不行,因為他本體覺發育不良,所以需要用視覺來彌補。

在情緒上,經常因為做不到而喪失信心,很容易受挫,而且情緒的控制能力不是很好。

本體覺失衡的訓練

首先一類游戲是從控制自己的身體姿勢入手。

只要你能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這類游戲有很多,其實感統訓練並沒有一定的標准,只要我們能夠讓孩子某方面的刺激的到滿足,得到足夠的訓練就可以了,活動只是載體,我們要達到目的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接下來我講的只是幾個例子,你完全可以發揮自己的想像力,讓這個活動有趣起來。

你可以讓孩子踢放在面前的球,本體覺功能失調的孩子,往往算不好自己和物體之間的距離,所以他們常常會上演「豬撞樹上了」這樣的笑話,所以給他們一個球,放在身體的不同方位,讓他踢出去就是不錯的選擇。 

一個球可以有很多種玩法,可以踢還可以扔,把球扔進籃框,或者兩個人互相扔球,你還可以把球放在孩子的身體上,比如放在肚子上,讓孩子控制身體使得球不掉下來,又或者讓孩子背著自己心愛的小玩偶爬行,不讓小玩偶掉下來,你還可以跟孩子進行比賽。

還有我們小時候喜歡的踩影子游戲也非常不錯,孩子會通過影子來調整自己的姿勢。你看,感統訓練是不是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 

反正各種能夠讓孩子了解自己身體的姿勢和控制身體的游戲都是可以的。

第二類是力量訓練,為啥訓練本體覺跟力量扯上關系呢?

因為本體覺是最重要的神經調節器,它的抑制功能可以幫助削弱前庭覺和觸覺的過度反應,如果去做一些拉伸或者擠壓肌肉和關節的力量訓練能夠起到這樣的效果。

所以,這類孩子不要怕給他們力氣活兒,他們就是要多做力氣活兒。

好了,力氣活這種東西還要我教你嗎?搬凳子,抬椅子,沒事搬搬玩具箱,挪挪小書架,練練負重摺返跑之類的,反正你能想到的力氣活都可以讓孩子來試試。

如果你要說游戲嘛,拔河就不錯啊,或者沒事跟孩子一起比比力氣,互相推一推之類的都是很不錯的,孩子又會很喜歡。

  06.感統失調之觸覺訓練  

觸覺的重要性

觸覺其實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感覺(好吧,話說哪種感覺不重要?哈哈哈哈)為啥說它重要呢?因為

觸覺是最早讓人類感受到關懷、被愛以及安全感的一種感覺。我們思考一下,我們的孩子一生下來最先感受到的就是被大人抱入懷中,這種感覺是安全的、被接受的,非常直觀的一種感受。

話說我們家娃剛生下來,醫院就有護士專門給孩子做撫觸,那時候傻乎乎不知道這種有什麼用,現在想想,這真是一項不錯的服務,可惜我後來出院了就沒有堅持,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撫觸對於孩子有哪些好處呢?有實驗對動物做過這樣的研究,一些小動物生下來就得不到母親的撫摸和擁抱,他們和那些在母親身邊成長起來的小動物相比,腦波、體重和成長變化都有失常的情況,缺少撫觸、觸覺刺激,會出現成長慢、長得比較小的情況。

所以,以前有一篇害人不淺的文章,說道西方的父母帶孩子的時候孩子哭了從來不抱,這樣孩子就知道不能用哭聲引起父母的注意,聽起來很有道理,於是很多人中毒很深,覺得雖然是小嬰兒,能不抱就不抱,他自己也能玩得很high,但是如果你照著這種方式去撫養,很有可能撫養出一個情緒變化大的,哭鬧更厲害的孩子

所以,嬰幼兒階段,最好的教育就是擁抱,長時間地抱著孩子,讓孩子感覺到懷抱的溫暖,得到被愛、被接納的安全感,這對於孩子今後的成長有很大的好處。(我知道雖然你會因此而患上腱鞘炎,可以考慮多個人,輪流抱抱)。

西方有研究指出,每天多背或者多抱孩子幾個小時,能有效地減少孩子哭鬧的時間。

如果你想讓孩子身體健壯一些,除了搭配營養,還可以多一些按摩刺激,有研究發現,按摩刺激能夠有效改變孩子的體重與情緒。

所以寫到這兒你發現,觸覺真的不是一樣簡單的感覺,影響的東西太多了,觸覺能夠促進情緒的穩定,能夠提升專注力,能夠減輕焦慮,所以我們在一個人緊張焦慮的時候最有效的方法莫過於給他一個擁抱。

觸覺失調的表現

那麼,觸覺失調的孩子會有怎樣的表現呢?

觸覺失調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觸覺過敏,另一方面是觸覺辨別能力發展不足,換句話說,很遲鈍。

觸覺過敏會有這樣的表現:

對一些衣服的材質很敏感,高領的衣服之類的不穿;

洗頭發、剪頭發、剪指甲、梳頭、洗臉、刷牙這些行為都比較排斥;

喜歡吃比較軟的食物,有些質地比較硬的食物吃起來很費勁,吃飯吃得很慢,挑食、含飯等情況;

不喜歡被別人碰,對別人的觸碰感到很敏感;

不喜歡光腳;

對一些材料感覺很難受,比如膠水、顏料等等;

觸覺遲鈍有這樣的表現:

口水流出來了但是沒感覺,嘴巴上沾上點什麼東西沒感覺;

口齒不清;

身體上被碰傷沒有太大的察覺;

精細動作不夠靈巧,寫字啊,畫畫啊用筆的控制能力不太好;

用手指摸物體辨別的能力比較差。

觸覺過於敏感的訓練

對於觸覺過於敏感的孩子,我們的宗旨是讓孩子接觸各種各樣材質的東西,去感覺,去撫摸,同時給孩子以適當的按摩體驗,這種按摩不是輕輕的,而是要有一定的重量。

我記得老一輩的人會喜歡讓孩子玩米,把手插入米中玩,這其實就是非常不錯的觸覺失調的感統訓練,你完全可以准備多種材質供孩子玩,再土豪一點,可以把孩子整個放在裡面,用身體感覺這些東西接觸身體的感受,不過注意安全,不要嗆進去了。

去沙灘用沙子把孩子埋起來,呃,注意不要來潮水的時候干這個,我知道你們一定是最有腦子的,最靠譜的爹媽……

我們在兒童游樂場經常看到海洋球,孩子一下子撲倒在裡面撲騰,這也是增進觸覺發展的一個很不錯的游戲。

還可以自制鞦韆,用床單做鞦韆,這樣孩子就能把自己整個兒裹起來,話說某寶就有這樣的鞦韆,我去搜一個給你們,如下圖:

你要是做麵食,完全可以讓孩子參與,一起揉面團,揉大的。

還有一類就是讓孩子受到一定程度的擠壓,比如穿緊身衣點的衣服,稍微有些彈性,讓孩子感受到被裹緊的感覺,還可以給孩子一些有重量的擠壓按摩游戲,比如孩子躺著,你把大籠球從孩子身上滾過。

用毛巾搓身體,話說這就很像搓澡了有沒有?哈哈哈

反正我們的目的就是讓孩子接觸更多感覺的東西,最好是整個人都接觸其中,比如泡泡浴。

給一定的壓力,我知道你是有分寸的家長,哈哈哈哈,不要把孩子擠扁了,話說我們家娃真的很喜歡這個游戲,比如我用身體輕輕壓著他的身體,他每次都樂得哈哈笑,一再要求再來一次,說明孩子很需要這類刺激。

觸覺比較遲鈍的訓練

如果孩子的觸覺比較遲鈍的,可以用這些游戲:

比如換把電動牙刷,這種震動對孩子是有很大好處的;

讓孩子玩黏土,捏來捏去的感覺是孩子需要的;

在米箱裡面放一個小玩具,讓孩子進去摸,可以有效提升孩子的觸覺辨別能力;

吃飯時給他選一把比較重一點的湯匙,寫字的時候選一支重一點的筆。

在孩子手上或者背部寫字、畫畫,話說這個游戲我們是不是小時候經常玩?看來,我們小時候的瞎玩才是最有意義的啊!

  07.感統失調訓練的要點  

是不是對感統訓練有一定的了解了?

有些人一定會質疑,這樣就可以了?真的就有用了?難道不是找個專業機構或者去醫院配點藥更有用嗎?

首先我很肯定地告訴你:這樣真的會有用!

其次我很肯定地告訴你,看過這篇文章的人,有很大一部分會失敗,重點就在下面這四個字:大量!堅持!

今天拿兩把米跟孩子玩玩就期望以前剪頭發跟行刑似的孩子明天歡天喜地去剪頭發了,你做夢!

那麼大概多大的量呢?據身邊專業人士可靠的觀察,每周三次每次兩個小時,孩子玩得滿頭大汗,堅持一年,一定有成效。

好了,你沒看錯,即使是上了三、四年級的孩子,也還是有救的,怕就怕你不堅持。

話說你有堅持帶孩子上輔導班的毅力,就沒有陪孩子做感統訓練的決心嗎?

當然,對於感統失調特別嚴重的孩子,爹媽藉助專業機構,讓自己心裡更有些安全感,並且花了錢更容易堅持,這也是可以的。

參考來源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89838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