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每學期一次的家長作業,談談家庭教育,上學期,我和孩子的爸爸,一人分享一些心得。這一次,我突發奇想,要不,讓主角——兒子也參與一下,看看在育兒和家庭教育這方面,作為關注對象的兒子,有什麼想說。
於是,我先打了腹稿,關於家庭教育的,近期深有體會的有三個方面,一是關於孩子發脾氣哭鬧的處理方式;二是鼓勵教育與克制;三是日常見縫插針的交流。今天,先說說如何應對孩子的哭鬧吧。
我開門見跟他說老師布置了作業給媽媽,讓媽媽談談家庭教育,媽媽想寫寫你發脾氣哭鬧時採取的處理方式,你覺得行不行,先徵求孩子的意見,畢竟涉及到他,讓他有點參與感。
孩子一副驚訝的表情,覺得媽媽居然也需要完成作業。然後我就和他解釋說,媽媽想寫寫你發脾氣哭鬧的時候,怎麼說也說不通,就讓你一邊哭個夠,然後再跟你講道理……
「不對!還要抱抱。」兒子打斷了我的話。「嗯,沒錯,是先抱抱,抱抱了還不行,就自己哭個夠,對不對。」這次兒子點點頭了。
好的,就寫這個,我們達成共識。
其實在孩子發脾氣哭鬧的事情上,有各種各樣的原因,有時候是他想要得到什麼,被我們拒絕了,有時候是做錯什麼事情,被我們呵斥,比如玩電或者做一些危險的動作,總之都是慾望沒有得到滿足,一下子難以接受,然後就發脾氣,哭鬧。對於哭鬧,老公常用的方式是俯下身或者把兒子拉到身旁,給一個大大的擁抱,「抱抱就好了。」這時候,兒子可能會因為這個溫暖的擁抱而哭聲漸弱,然後繼續抱著,過一陣子,他自己情緒平息了,就好了。孩子的忘性還是挺大的,一旦心情好了,就很容易轉移注意力,去做其他事了。這個時候,再慢慢地跟他講道理,他才能聽得進去。
有時候,確實感覺很受傷,「抱抱」也不奏效,歇斯底里的,一把鼻涕一把淚,而且你一勸他,他反而哭得更凶,哭到一直抽泣都平息不了。這時候,我就會讓他先哭著,可能也會抱抱他,或者讓他站在我身旁,不去勸服他,也不去干預他,只是讓他哭,儘量讓他的情緒得到宣洩;也有可能他哭著哭著覺得很委屈,想離開家長的視線,就會自己跑進房間,關上房門,那我暫時也不會去敲門,只會在房間門口留意他的動向,過15分鐘左右,感覺他應該平息了,就會敲敲門,這時候再跟他講道理,他就聽得進去了。
所以,在孩子發脾氣哭鬧這件事上,我覺得家長可以不急於去處理,有時候,適當地宣洩,對孩子來說反而是好的,只有在孩子情緒平靜的時候,講道理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884607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