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周歲以後,寶寶除了開始蹣跚學步,對吃飯這件大事也開始「動手」啦!不過小吃貨們要掌握吃吃喝喝的技巧並不容易,而在一旁的爸爸媽媽們也會遇到各種棘手的問題:
·寶寶總是依賴喂飯,不肯自己吃怎麼辦?
·想著法子逗寶寶開心,為什麼一見飯碗就「冷漠臉」?
·看寶寶吃的少,是不是還得喂兩口?
·怎麼寶寶每次吃飯,都弄得一片狼藉?
·花心思做了那麼多好吃的,可孩子怎麼就沒胃口?
面對種種問題,奶爸奶媽不妨耍點小手段,解決寶寶自己用餐的諸多難點,儘快養成自給自足的好習慣!
巧用餐椅,養成吃飯的「儀式感」
經常有媽媽抱怨,寶寶吃飯坐不住,到處亂跑,還得端著飯碗追。這種情況就需要一把材質過硬而且自帶小桌板的餐椅,每次吃飯就把孩子抱進去,吃完再抱出來。在這個獨立的小餐桌上擺好餐盤以及食物,也是一種儀式感,它讓寶寶意識到吃飯需要自給自足,而不再依賴於喂飯。
放下玩具、手機,吃飯少點娛樂
為了哄孩子吃飯,好多家長都喜歡用玩具、手機甚至載歌載舞吸引孩子的注意。但是過於娛樂化的用餐環境反而不好,寶寶很容易就把吃飯和玩耍聯繫在一起,不僅分心甚至變本加厲,以吃飯為條件提出更多要求。所以還是放下手機、丟掉玩具,讓孩子在安靜的環境中專注於美食吧!
寶寶吃得香,邋遢點又何妨
因為不太擅長精細動作,寶寶剛開始學吃飯,臉上、手上、衣服上甚至餐桌周邊都會一片狼藉的。奶爸奶媽不要因此責怪甚至訓斥寶寶,還是要多鼓勵,幫助建立自信。另外可以把食材切成小塊,方便寶寶用勺子、筷子或者直接手抓;儘量多選比較粘稠的粥、軟飯或是麥片,對於寶寶來說這要比湯湯水水更容易掌控。
好吃還不夠,讓寶寶用餐變得有趣
給寶寶做飯,媽媽總是挑最好的食材,儘可能做得美味,但有時候卻忽略了餐食的趣味性。同樣是麵包、牛奶和雞蛋,不妨做成三明治,讓寶寶吃起來也能有新鮮感。至於那些看起來不太討喜的蔬菜,寶媽也可以配合一些水果、醬汁擺盤,拼出好看的卡通圖案,色香味俱全才能更開胃。此外,在餐具上下點功夫也是不錯的選擇,挑選一些好看又好玩的勺子、碗筷,寶寶吃飯也能更香。
偶爾餓一下肚子不是壞事
要讓寶寶自己吃飯,父母乃至長輩最擔心的就是孩子吃得少,營養跟不上。其實偶爾讓寶寶餓一下肚子並不是壞事,千萬別「心軟」忍不住喂飯。哪怕這頓沒吃飽,寶寶才會有「剛需」,下一頓就會吃得好。如果兩餐之間寶寶肚子餓,試著用遊戲、玩具分散他的注意力,頂多喂一些水果或是奶製品,這樣可以讓寶寶將飢餓感與用餐聯繫在一起,久而久之養成規律的用餐習慣。
從小愛上家的「味道」
給寶寶開小灶是一件很普遍的事,很多家長喜歡先喂飽孩子,然後自己再扒拉兩口飯。其實家庭成員聚在一起用餐,更能激發寶寶的食慾;有時候大人們略微誇大一些咀嚼、吞咽的動作,讓寶寶也感受到吃飯的樂趣。從小就養成這樣的習慣,也能幫助寶寶早一點適應家庭飲食的習慣和口味。
之所以要讓寶寶學會自己吃飯,最終目的還是為了養成良好的用餐習慣。寶寶一日三餐有規律,這也是媽媽們最想看到的,但是也不能顧此失彼,忽視了奶量的攝入。這個階段的寶寶,乳製品在其飲食結構中依然占據著重要位置,而主要來源就是配方奶,因此媽媽挑選奶粉也得下點功夫。選對奶粉能夠保護寶寶腸道健康,提升抵抗力,再加上吃飯吃得香,雙管齊下,助力寶寶的營養均衡!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