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2個月寶寶這樣帶更聰明!你的寶寶達標了嗎?這幾種情況就需要找醫生了!

SnYek| 2018-04-02| 檢舉

八至十二個月大的嬰兒活動能力開始增加,寶寶以為自己已能活動自如。這時他總愛獨自探索周圍環境,而且愈爬愈遠。與此同時,寶寶對陌生人和與你分開的焦慮最為強烈。因此若他爬得太遠而看不見你,又或者你走開了,他便會感到不安。

(本文共3316字 閱讀約需6分鐘)

寶寶愛爬來爬去,自然也容易受傷,所以家居安全尤為重要。應做好預防措施,營造安全而有趣的家居環境,避免發生意外。這樣,寶寶既可自由自在地探索,你亦可安心在旁看管,不用經常阻止他的活動。

父母之道是要懂得如何在管束和放任之間取得平衡。讓寶寶多探索、多嘗試和解決問題,便更能啟發他的潛能,令他更富自信和冒險精神。

滿十二個月的嬰兒可以有以下各方面的能力

活動

能自行坐好。

能坐穩在地上,並自如地轉動身體,拾取兩旁的物件。

能轉換姿勢,從坐著到爬行或俯臥(即趴著)。

會以身體貼著地面或用雙手和膝蓋爬行,有些孩子則用臀部在地上曳行(即坐在地上用臀部移動身體)。

會扶著家俱從站立至坐下或蹲下。

會扶著家俱自行站起來及步行。

扶著家俱能站立良久,有時或可獨自站穩片刻。

由成人牽著手走路,有時或可獨自走幾步。

手部運用

會用食指按壓物件(如電話機上的按鈕等)。

會用姆指和食指指尖鉗取細小的物件。

會把物件從容器內拿出來或放進去。

會有意識地放下手中的物件。

愛故意扔下玩具,讓成人拾起。

語言能力

愈來愈留意別人說話。

用手指指著、其他動作或說話來表達自己的需要。

明白「不」的意思。

在手勢或環境的提示下,會回應簡單的指示,例如:「給媽媽」、「拜拜」、「謝謝」等。

會搖頭表示「不」。

會牙牙學語,發出一連串像說話的聲音,像「太空話」般,別人難以聽懂。

嘗試模仿說單字。

會自發地說出一至兩個有意思的單字,例如「爸爸」、「媽媽」、「奶奶」。

認知發展

會用種種方式把玩物件,例如:搖動、大力敲打、投擲、扔掉等。

很容易便找到藏起來的玩具。

瞭解日用品的正確用途,例如:拿著梳子會有梳頭的動作、拿著杯子會有喝水的動作等。

開始拿家居用品玩扮演遊戲,如拿著電話自說自話。

集中注意力的時間仍比較短。

社交和情緒發展

面對陌生人會害羞或焦慮,父母離開時會感到不安。

會選擇性地喜歡某些人和玩具。

會試探父母對自己行為的反應。

喜愛模仿別人的行為。

自理能力

會用手拿食物放進嘴裡。

替他更衣時,他會合作地伸出手腳來。

基本看護

移情物

孩子在8-12個月大時會選擇一個移情物,如毯子、毛絨玩具、甚至浴袍上的一個裝飾品,然後在幾年內保留這一習慣。移情物可以幫助孩子做出情感方面 的轉移,可以在孩子疲憊時幫她入睡、孩子和你分開時陪伴她、孩子擔心害怕時安慰她、孩子身處陌生環境時讓她感到像是在家一樣,沒有理由禁止孩子使用移情物。

吸吮手指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現象,孩子長大後會找到其他緩解壓力的方法,到時候就會停止使用移情物,也會停止吸吮手指。

從母乳過渡到奶瓶

如果由於各種原因要給孩子斷奶的話,純母乳餵養的孩子開始使用奶瓶時可能會拒絕,特別是媽媽給她用奶瓶時,因為孩子已經把媽媽和母乳餵養聯繫在一起了,所以她會對餵奶方式的改變感到迷惑甚至生氣。這時可以由媽媽以外的人給她喂,媽媽先離開房間。等孩子習慣使用奶瓶後,媽媽可以重新接管餵奶這件事。

開始斷奶的1-2天,每天用1次奶瓶喂配方奶代替1次母乳(這時不要擠奶)。第3天開始,每天用2次奶瓶喂配方奶代替2次母乳。第5天開始,可以每 天用奶瓶喂3-4次。停止母乳餵養時,乳汁分泌會停止,[乳.房]會腫脹,這時需要擠奶幾天以緩解不適。每天逐漸減少1次母乳的方法可減輕[乳.房]腫脹,1周內不適感會消失。

母乳餵養給媽媽和孩子提供了互相親近的機會,這是其他任何方式都無法替代的,如果你不願放棄這種親近的話,可以同時用母乳和奶瓶給孩子餵奶,持續1年或更長時間。一些孩子在9-12個月學會用杯子喝東西時,就會對母乳失去興趣,這不代表她拒絕你,而是成長的一個信號。

從奶瓶過渡到杯子

孩子開始用水杯喝水時,可以給她使用訓練杯(也叫學飲杯,杯上有雙柄和可扣緊的蓋子,蓋子上有喝水的嘴),也可以用帶吸管的杯子,這兩種杯子在孩子端著的時候,可以避免杯子向外溢水(回復3002,即接收《寶寶不願用杯子,怎麼辦?》香港衛生署)。

用杯子喝水的好處是可以提高孩子的手嘴協調能力,讓她提前為斷奶做準備。孩子完全樂意用杯子喝東西大約需要6個月。但是在1歲之前,母乳還是孩子成 長所需營養的最佳來源。先在中午給孩子用水杯,然後試著早上也給她用,因為孩子已經習慣睡前享受母乳的舒適,所以晚間的餵奶方式應該最後改變。

奶瓶也可能成為危險品!不要讓孩子玩耍時拿著奶瓶或從奶瓶中喝東西。孩子只能在坐著或被抱著時用奶瓶喝東西。其他時候應該使用杯子。一旦決定不讓孩子用奶瓶,就不能心軟,否則可能在正式斷奶很久後,孩子又會想用奶瓶。

睡覺

孩子8個月大的時候,每天會小睡兩次,一次在上午,一次在下午。他每天可能睡10-12小時。

孩子9個月時,與媽媽分離的焦慮感會增強,因此晚上可能會抗拒上床睡覺,而且醒來找媽媽的次數也會增多。這時孩子可能在門開著可以聽到媽媽聲音時更容易入睡,也可能養成吸吮手指或不停搖晃的習慣,一些孩子還可能會找到毯子或毛絨玩具作為移情物。

促進寶寶的發展

在這時讓寶寶在安全的情況下隨意探索,十分重要,但你得提高你的忍耐力,因為他會把東西弄得一團糟。只要你細心觀察寶寶的探索行為,就能瞭解他的興趣。此外,你要多些陪寶寶,給他親切的回應,並稱讚他的良好行為,也要多跟他說話和玩耍,因為這對他的語言及心理發展相當重要。

你可以做的:

在地上鋪上墊子,鼓勵寶寶四處活動,讓他到處爬行或者扶著家俱四處走動(當然你要看護著他,以策安全)。

讓寶寶推著負重的塑膠車或平穩的椅子練習步行和平衡。

讓寶寶自己用手把食物放進嘴裡(當然也要你在旁看護著)。

儘量找機會和寶寶說話,話題可以環繞周遭的事物。

洗澡、更衣和餵食是最佳的談話時間。

跟寶寶說話時用詞要簡短明確。

與寶寶一起讀圖畫書,可一邊向他讀,一邊握著他的手指著圖畫。

留意寶寶有否跟你溝通的意圖,他稍作嘗試時,即時給他親切的回應和鼓勵。

跟寶寶玩富溝通性的遊戲如「躲貓貓」或「過家家」。

帶寶寶到公園玩,讓他觀察、接觸其他成人和小孩。

你可以選擇的玩具:

不同大小、形狀和顏色的玩具,讓他探索和把玩。

多功能遊戲台(如設有按鈕、旋轉球、撥號盤、推拉槓桿等),讓他熟習手指的運用。

塑膠盒子或空的不碎容器,讓寶寶把玩具放進去和拿出來。

塑膠杯子、湯匙、梳子、玩具電話、大娃娃和布玩偶等,都是用來玩扮演遊戲的好玩具,但最重要的仍是你的參與。

用卡紙板、布或者塑膠印製的大圖畫書,可吸引並方便寶寶翻閱。

禁止使用嬰兒學步車

跟據美國兒科學院(American Academyof Pediatrics)建議,家長應儘量避免使用學步車,因為學步車實際上不能輔助寶寶學走路。學步車只可強化小腿的肌肉,但我們走路時主要是運用大腿和臀部的肌肉。有了學步車,雖然方便寶寶四處活動,卻可能令他懶於學步,而且學步車可令寶寶活動范圍擴闊,容易接觸到不應碰的物件,更可能有撞翻對象的危險,所以家長要特別小心。

你的寶寶是獨一無二的,有自己的發展速度。以上資料只作為嬰孩在發展上轉變的參考。即使寶寶在某方面的發展進度與上文不同,只是表示他可能在這些方面需要多點關注,父母亦不必過份擔心。

如有以下情況,應請教醫護人員

寶寶已滿九個月大,可是卻:

不能坐穩。

寶寶已一歲大,可是卻:

不能扶著家俱站立。

不會扶著家俱步行。

即使成人牽著雙手,也不會舉步走路。

不能扶著家俱自行從坐到站起來。

不會用姆指和食指撿起細小的物件。

不會尋找藏起來的物件。

別人叫他的名字,他不會回應。

即使有動作提示也不會做簡單的指令,例如「拜拜」、「謝謝」等。

不會用手指指著或其他動作來表達自己的需要。

不會牙牙學語。

聽覺或視力不佳。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88231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