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身體弱小,胃還沒有完全發育好,寶媽們給寶寶喂完奶後,寶寶容易產生吐奶的現象,這時媽媽們不要慌張,越心急越亂,寶寶嗆到的可能性就越大。冷靜一下,媽媽要做的就是給寶寶拍嗝。

本來覺得拍嗝是一件很簡單的事,不是就抱著拍兩下,就「嗝」一下的拍出來了嘛!實際操作的時候,真的沒有那麼簡單啦,有時候大半夜的困得不行,但抱著寶寶拍了二十多分鐘都沒有拍出來,又不敢就這麼放她睡覺,又被一種永無止境的無力感而吞噬著。下面是個人給寶寶拍嗝的經驗,基本上都能拍出嗝。

第一種姿勢,坐著拍
讓寶寶坐在膝蓋上,身體前傾,拇指和食指扶住寶寶的頭,手掌支撐住寶寶的胸口,然後用另一隻手來拍嗝。注意不要像下圖這樣拍得太大力,新生寶寶內臟很脆弱哦!

這樣小幅度的輕拍就好了。寶寶出生的醫院的醫生還教過一個方法是手收成勺子狀,輕拍。

其實最有效的動作並不是拍,而是這樣由下往上擠

如果這樣沒有嗝了,還可以再進行下列動作:
兩隻手夾住寶寶的身體,讓寶寶坐直,別忘了用拇指和食指托住寶寶的頭,前面的手扶住下巴,後面的手扶住後腦勺,然後用手掌輕輕擠壓按摩寶寶的小肚子,配合抖腿的動作顛一顛,想不到抖腿技能也是可以派上用場滴呦!

注意,抖腿是要抖腳跟哈,抖腳尖是沒用的,這個夾住的姿勢還可以有很多按摩手法,譬如,這樣擠一擠,轉圈搖一搖,各種手法組合輪流來。

第二種姿勢,懶骨頭
讓寶寶背向你坐著,兩隻手交叉相扣,兜住寶寶的小肚子,先擠再顛,如下圖動作。

第三種姿勢,扛著
這也是最傳統的姿勢了,但是這個姿勢由於肚子沒有壓力,很難拍出嗝來,所以這個姿勢我們不要用拍的,而是用這種,用腿來擠肚子。

擠過之後,馬上扭一扭小屁股。側面再來看一遍:

其實還有一種拍嗝姿勢是趴著拍,這裡不是很推薦,因為很容易就拍吐奶了,以上這幾種姿勢和按摩手法就已經夠用了。不要太僵化,每個寶寶是不同的,不一定你的寶寶哪種姿勢和手法更容易拍出嗝,你要多嘗試多練習,看哪種更有效,就多用那一種手法。

拍嗝的注意事項
幫寶寶拍嗝時,照顧者一定要注意自身力道的控制,畢竟新生兒還有很多器官功能尚未發育成熟,尤其是如果拍打的位置不正確,誤拍打到腰際兩側的腎臟時,就會傷害到寶寶的器官。寶寶喝完奶後不要搖晃寶寶,劇烈的搖晃容易讓寶寶眩暈,導致寶寶變成「ShakeBaby」,產生「嬰兒搖晃症候群」的症狀,畢竟寶寶的腦部器官仍相當脆弱,搖晃太劇烈,很可能有腦出血的危險。
如果你是家裡給寶寶拍嗝的主力,一定要用認真負責的態度給寶寶好好拍嗝,你也一定為成為拍嗝小能手的!奶爸奶媽們,來拍嗝吧!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