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輕視新生兒黃疸,兩次拒絕入院後不喝奶且嗜睡,再次入院後竟要全身換血,新生兒黃疸你究竟瞭解多少?關於黃疸問題,父母要重視了!
近日,馨媽看到這樣一則新聞:浙江馬先生家的小寶寶一出生,測出皮膽紅素13.4mg/dL。
皮膽紅素這麼高,應該是病理性黃疸,要住院進行光療。醫生建議住院,可馬先生一家拒絕了,認為新生兒黃疸是很正常的事情。
沒想到,回家僅過一天,小寶寶皮膚黃染更加重了。複測經皮膽紅素達22.6mg/dL,上升速度如此之快,醫生再次建議住院,可馬先生一家還是拒絕了。
回家後,寶寶皮膚越來越黃,狀況越來越差,整天不喝奶,並且嗜睡。父母這下慌了神,再次抱著孩子上醫院。
測經皮膽紅素24.0mg/dL,經檢查血中總膽紅素值高達460.1μmol/L,遠比皮膚測得膽紅素高,醫生告訴馬先生,孩子需立即換血治療。
否則會出現膽紅素腦病、遺留嚴重的神經系統後遺症幾率大大增加,後果不堪設想。馬先生怎麼也沒想到,不及時住院治療,會給孩子帶來這麼大的危害。
馨媽在此告誡大家,無論是什麼問題都必須科學的對待,不要抱有僥倖心理,另外學習必要的新生兒護理常識也是有必要的,今天馨媽分享新生兒黃疸的有關知識,希望能給大家幫助。
黃疸分類
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病理性黃疸嚴重時易引起膽紅素腦病,從而帶來神經系統及視聽損害,也有些黃疸可能提示肝膽系統疾病,因此正確認識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非常重要。
生理性黃疸為正常的,在新生兒中有60%可能會有,並不影響新生兒的身體發育,沒有任何不適的症狀,自然出現,自然消退。
病理性黃疸分為感染性黃疸和非感染性黃疸。
感染性黃疸感染性黃疸包含病毒感染和細菌感染:病毒感染多為宮內感染,有可能是母體自身炎症,以B型肝炎病毒最為常見;細菌感染以敗血症黃疸常見。
非感染黃疸包含了溶血性黃疸、阻塞性黃疸、母乳性黃疸:
溶血性黃疸:母親為O型血,寶寶為A或者B的最多見且黃疸嚴重,還有Rh溶血症,其它血型極少,這個的發病率為12%左右;
阻塞性黃疸:多為膽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膽道閉鎖較為常見,出生1~2周或者3~4周又出現黃疸,顏色逐漸加深,大便顏色逐漸變為淺黃色甚至陶土色;
母乳性黃疸: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病理性黃疸,持續時間長,有的甚至會有三個月左右,寶寶精神狀況可以。如停止哺乳,48小時膽紅素下降50%,若再次哺乳,膽紅素上升。
判斷黃疸嚴重程度
在自然光線下觀察寶寶身體黃色的程度。 輕度黃疸:面部黃,顏色不深。 中度黃疸:上半身皮膚出現了黃色。 重度黃疸:四肢和手腳心也出現黃染。
在家觀察,如發現皮膚較昨天有明顯變黃,或者原本已消退的黃疸又來了,請及時就醫。
生理性黃疸症狀
1、自然出現,自然消退:
出生後2~3天出現黃疸,視覺上表現為面部皮膚發黃,4~6天逐漸加深,7~10天會逐漸減輕,15天左右自動消退。每個寶寶的身體素質不同,就算是生理性的黃疸,寶寶表現的情況也會不同。
2、程度不深,顏色呈淡黃色
生理性黃疸剛出現時,一般是出現在臉部或者上半身,寶寶自身沒有太多不適感,不會突然的哭鬧或者食慾不佳,各種顯示正常。
3、正常進食,睡眠精神良好:
一般生理性黃疸,膽紅素不會太高,對孩子也不會有大的影響,不影響孩子的食慾及精神,大便顏色正常、喝奶正常,精神狀況良好。因此,媽媽們安心坐月子,不用太擔心,留心觀察顏色的變化即可。
4、以醫生檢測資料為准:
新生兒一般會檢測黃疸值,如果偏高,醫生會先開藥降低數值,如果吃藥後數值有升高的跡象,醫院會建議寶寶住院照藍光。
無論怎樣家長一定要配合醫生各種檢查,不能套症狀,憑感覺,這都是不嚴謹不科學的。
病理性黃疸症狀
1、出現時間早,出生後24小時內:
生理性黃疸2~3天才可能出現,病理性黃疸在寶寶出生24小時內就會出現。
2、持續時間長,可能反復:
有的病理性黃疸,雖然是在出生後2~3天才出現,但是消退時間超過正常天數,已消退的黃疸又出現加重的趨勢,出現和加重,反反復複。
3、程度過重,顏色偏深,可能是全身性:
生理性的一般在面部和上半身,不會超過膝蓋,病理性的可能全身都有,嚴重的可能腳心和手心都黃染。
4、精神不佳,體溫波動,睡眠不好:
如果寶寶黃疸沒退的情況下,出現精神狀況不佳,體溫波動,莫名其妙的吵鬧,吃完奶後還吵鬧可考慮是否為病理性黃疸。
5、大便成陶土色:
如果大便成陶土色,應考慮病理性黃疸中的阻塞性黃疸,多由先天性膽道畸形所致。如果黃疸程度較重、出現相關症狀或大便顏色異常應及時去醫院就診。
黃疸護理及預防
1、孕媽媽早預防:
媽媽孕期就要預防各種病毒感染:弓形體、風疹病毒等的感染。勤洗手講衛生,少去人多的地方。很多病毒當時對母體的傷害可能很小,但是可能引起寶寶病理性黃疸,從而導致新生兒肝炎、新生兒敗血症。
2、媽媽孕期用藥切記遵醫囑:
媽媽在懷孕時吃藥一定要格外小心,有些藥中的某種成分,可能有使黃疸加重的危險,所以孕媽媽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以防使新生兒黃疸加重。
3、喝水利於胎便儘早排出:
胎便裡含有很多膽紅素,如果胎便不排乾淨,膽紅素可能經過新生兒特殊的肝腸迴圈重新吸收到血液裡,使黃疸增高。醫生不建議給純母乳的寶寶喂水,但小便過少不利於膽紅素的排泄,各位媽媽可依據自己寶寶的情況再決定。
4、配合醫生治療:
如果寶寶有精神差,吃奶差,嗜睡等情況,不論黃疸是否嚴重,都需要及時治療。有的寶寶出院時,黃疸數值可能還是偏高一點。
醫生可能會讓寶寶住院照藍光,作為媽媽肯定不願意,有的會讓選擇醫生開藥,回家自己給寶寶服用。
有的寶寶自身對藥的吸收很好,但是有的寶寶有可能會加重。出院前,媽媽一定要問清楚寶寶現在的黃疸值是多少,正常值是多少,能否帶回家自己喂藥。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868950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