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媽媽愛你無條件,但是必須有原則!百萬家長收藏

SnYek| 2018-03-13| 檢舉

孩子,我愛你無條件,但是有原則!

周末,我帶孩子去超市,看見一個小男孩在纏著媽媽哭鬧,仔細一聽,是媽媽不允許孩子亂買零食,這位媽媽一怒之下沖孩子嚷嚷:「你怎麼這麼不聽話啊?你再不聽話,媽媽就不喜歡你了!」男孩的哭聲並沒有就此停住,反而哭得更大聲。

媽媽終於氣急敗壞地發了狠話:「你還哭,你再哭媽媽就不要你了!你自個兒在這裡哭吧!我不管你了,我走了」,媽媽果真轉身而去,小男孩發了瘋一樣猛地追上去,緊緊地抱住媽媽的大腿,一邊聲嘶力竭地喊道:「媽媽!」,一邊繼續哭得痛徹心扉。媽媽拍了一下孩子的腦袋「別哭了,趕緊走。」

「你再這麼不聽話,媽媽就不喜歡你了!」

「你再這麼調皮搗蛋,媽媽就把你送人了!」

「你再不好好學習,媽媽就不要你了!」

我們總是有意無意地對孩子說出類似的話語,也許我們的初衷是好的:希望孩子聽話,不調皮搗蛋、好好學習;但是,我們採取了錯誤的方式:用「媽媽的愛」作為威脅工具和懲罰手段!

對於孩子來講,言下之意就是:如果我沒有達到媽媽的要求,那麼,媽媽——這個我最親近、最信賴、最喜歡、我作為全部依靠的人,就不再愛我了!我將失去媽媽的愛,甚至失去媽媽!

當孩子聽到這樣有口無心的話,他會感到非常恐懼,他會擔心,他會失去「安全感」,在此後的日子裡,他會不斷地反覆試探和驗證「媽媽是否愛我」,如果我怎麼樣,媽媽是不是就不愛我了?這些話就像刺向孩子的一把利劍,傷人又傷心。

「愛,是無條件的接納,並著眼於光明處。」所謂無條件的接納,就是無論孩子是什麼樣子,不管孩子身上有多少優點或者缺點,父母都要接受並鼓勵孩子。

然而,實際情況是,我們只接納了孩子表現好的一方面,或者說,只接納孩子滿足我們要求的那一面。我們希望孩子學習好,如果孩子學習好,我就接納;我們希望孩子活潑,如果孩子活潑,我就接納……反之,我們就很難心平氣和地坦然接受。

這樣的愛不是真愛,是「有條件的愛」,條件就是:只有當孩子達到我們的標準時,媽媽才愛你;不然,我們就發狠話「媽媽不再愛你了!」、「媽媽不要你了!」

傑爾任斯基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她,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不懂得愛學生的人,不配當老師,不配進入教育的聖殿。」「孩子最喜歡愛他的人,也只有愛才能培養他,當孩子看到並感覺到父母對自己的愛的時候,他會努力聽話,不惹父母生氣。」

父母對孩子的愛應該始終如一,而且要讓孩子明白,父母對他的愛是不變的,不管他有哪些缺點,不管他做了什麼事,不管他犯了什麼錯誤,爸爸媽媽都會永遠愛他。這樣無條件的愛會帶給孩子一種堅實的「安全感」。

6歲前,「安全感」對於孩子來說很重要,安全感是一個人心裡健康的基礎,是自信和信任他人的基礎,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常常感到孤獨、受冷落、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容易逃避問題、嫉妒別人等。所以,不要讓孩子感覺到犯錯之後就失去了媽媽的愛,要讓孩子知道,即便你沒有達到爸爸媽媽的標準,我們依然愛你,這種愛是無條件的,但,有原則。

什麼才是「有原則的愛」呢?

比如:孩子吐口水,說髒話、偷東西、攻擊他人、傷害他人、不遵守社會秩序、無節制地提出物質要求等等,對於孩子的這些不良行為和不合理要求,家長確實不能縱容,這就是原則。如果聽之任之,或者助紂為虐,那就變成「無原則的溺愛」。

當孩子做錯事,犯錯誤時,我們依然愛孩子,但是,我們不能縱容,應該耐心地引導和幫助改正。語言的警告可以說:「媽媽不喜歡你這樣做」,而不要說「媽媽不喜歡你」,也就是,要就事論事,對孩子可以不愛他的某些行為,但是,不可以不愛他這個人。

至於「懲罰」的方式,並不是收回「媽媽的愛」,可以換成:事先與孩子做好約定,並讓孩子承擔自己行為的後果,比如:如果你不能嚴格遵守約定,那麼,下次一個東西也不買。

假如孩子這次不遵守,下次也不執行,怎麼辦?那是怎樣堅持原則的問題,家長的態度要溫柔,但是立場要堅定,「狠」就要狠到位,要是孩子一哭一鬧一撒潑你就妥協,在關鍵時候心慈手軟,當然不行。

《大衛不可以》,這個仗著土豆腦袋露著小尖牙,掛著壞笑整日調皮搗蛋,把家裡弄得烏煙瘴氣,把媽媽氣得七竅生煙的「小惡魔」,博得了多少「現實版淘氣包」們的共鳴啊?!世上有哪個孩子不渴望自己像大衛那樣,能夠在潔白的牆壁上天馬行空肆意塗鴉,在洗澡時大鬧天宮把浴室變成游泳池,在鍋碗瓢盆上瘋狂敲響歡樂協奏曲,每天玩到全身黑乎乎、髒兮兮、夾著雜草和泥巴回到家,天不怕、地不怕、踩著搖搖晃晃的椅子攀高取物,把好吃的土豆變成玩偶,腳蹬高腰靴、穿上緊身衣、帶上藍眼罩、扮演無敵超人?

大衛的媽媽,隱藏在圖書背後的主角,通篇只有一句話:「大衛,不可以!」雖然媽媽不曾露面,但是,書中早已讀出她的憤怒和嚴厲。直到最後,大衛在客廳里打棒球擊碎了花瓶闖下了禍,可憐的大衛被媽媽處罰坐在牆角的小圓凳上反省思過,一滴淚水從眼角流出,惶恐萬分,真是讓人又愛又恨的淘氣包啊!

故事的結局,出人意料,暴躁抓狂的媽媽忽然變得溫柔似水,親切地呼喚:「寶貝,來這兒」「大衛,我愛你」!大衛一下瞪圓了晶亮的雙眼,張開雙臂撲倒媽媽的懷裡,媽媽用她溫柔的雙手緊緊地把大衛圍繞,輕輕地撫摸著,大衛則幸福地閉著眼睛,偎依在媽媽溫暖的懷抱,盡情享受著濃濃的母愛,「風雨」過後見真情,媽媽的愛頓時化解了大衛所有的淚水,一個童年惡作劇的故事就收場於這樣一個愛的動作。

無論你多麼淘氣,無論你把家裡弄得多麼亂,無論你給媽媽添了多少麻煩,無論媽媽多麼生氣……媽媽都會永遠愛你,媽媽的懷抱永遠是你溫馨的港灣,這就是「無條件」的愛!

但是,有些不可以做的事情,還是不可以做,媽媽依然會制止你、規勸你,媽媽不喜歡你這樣做,媽媽希望你改正,這就是「有原則」。每一個「我愛你」之後的轉折「可是」,都是在提醒孩子對你這樣做會引起什麼後果,你要對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你要為自己的錯誤和過失承擔後果,你要儘可能想辦法恢復或彌補,這就是「有原則」。

媽媽的愛,無條件,但是有原則!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86758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