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濤:4種最易致敏的食物,1歲內的寶寶都不建議吃!

Alice k ...| 2018-03-12| 檢舉

很多寶媽在給寶寶添加輔食的過程中,總是急著給寶寶嘗各種新鮮食物,恨不得把所有好吃的、有營養的都讓寶寶嘗一遍,其實這樣做,反而會增加寶寶的過敏幾率。

甚至有的寶寶食物過敏了,媽媽都無法及時發現,也無法判斷是因為哪一種食物而過敏的。

崔玉濤說:

著名兒科專家崔玉濤,在上《拜託了媽媽》節目時說過:寶寶食物過敏的高發年齡在1歲以內,特別是剛開始添加輔食的4~6個月!

新食物,不是你想什麼時候添加 就什麼時候添加!

輔食添加之所以有非常嚴謹的先後順序,是因為1歲內的小寶寶腸胃還比較弱,對輔食的消化、吸收功能有限,寶寶吃了易敏食物很容引發過敏症狀。

寶寶一旦過敏,就會對這次不舒服的記憶特別深刻,之後再給TA添加這個輔食,可能會自身產生「抗體」。

比如我家綠寶,我1歲前給她吃過一次木耳,接著就過敏了,出了一身疹子,癢了好幾天。後來等她大一點了,我把木耳剁碎做成餡兒,她就能吃,也沒有任何過敏反應,但只要單獨吃木耳,剛擱進嘴裡,她嚼了兩口就馬上條件反射似地吐出來。

所以,除了我們之前多次強調的先添加強化鐵米粉,然後是肉類蛋類蔬菜水果外,還有建議最好把易敏食物放在1歲後再添加。

這4類容易致敏的食物 1歲內的寶寶最好不要吃!

母嬰界的「男神」崔玉濤醫生說過:有4種食物寶寶1歲內最好不要吃,寶媽們要千萬注意。

1、鮮牛奶及製品

牛奶過敏在寶寶出生後第一年最容易發生,大約有2.5%的寶寶會出現牛奶過敏。

寶寶牛奶過敏,實際上是對牛奶中的蛋白過敏,鮮牛奶中的蛋白質含量很高,大約是母乳的2倍。小寶寶體內的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善,會對牛奶蛋白過度反應、引發過敏症狀,如:濕疹、腹瀉、腹痛等。

2、雞蛋清及各種製品

我在食譜里多次強調過最好1歲後再給寶寶吃全蛋。因為1歲內的寶寶消化道粘膜屏障發育尚不完全,蛋清中的蛋白質分子較小,容易透過腸壁粘膜進入血液,引起過敏反應,可能皮膚會出現濕疹和蕁麻疹等症狀。

3、大豆、花生及製品

大豆:大豆中因為含有棉籽糖、鼠李糖、水蘇糖等寡糖,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有可能在結腸內被一些有害細菌發酵產氣,讓寶寶腹脹不適,甚至引發腹瀉等問題。像豆漿、豆腐、豆腐腦都不要給1歲內寶寶吃。

花生:花生是非常容易致敏的食物,對花生過敏的寶寶如果不小心吃了,很可能會立刻引發極其嚴重的過敏症,如咳嗽、哮喘、呼吸困難等,還會引起面部水腫、口腔潰瘍、皮膚風團疹等。如果寶寶對花生過敏,也儘量別吃花生醬等製品、或用花生油做菜。

4、帶殼的海鮮及製品

像螃蟹、海貝、蛤蜊這類帶殼的海鮮,引發小寶寶過敏的幾率非常高,千萬別給1歲內的寶寶吃,否則寶寶會出現腹脹、腹痛、嘔吐、皮膚過敏等症狀。專家建議,這類海鮮最好等寶寶3歲後再吃也不遲。

1歲後再添加易敏食物 過敏幾率會大大降低

只要我在菜譜里寫明:這個食物(比如蛋清)最好1歲後再吃時,就會有寶媽留言:我家寶寶8個月吃過全蛋了,也沒什麼事呀。

對於這個問題,專家給了我們最好的解釋:寶寶吃了易敏食物沒事當然最好了!但很多臨床實例證明,大部分寶寶過早吃了易敏食物,是很容易引發過敏的。

作為寶媽,我們要儘可能的控制,這樣寶寶長大後過敏的幾率也會相對減少。

如何快速、及時的發現寶寶過敏?

1、每次只添加單一食物,並觀察1-3天

寶寶從剛剛吃輔食起,每次最好只添加一種新的食物,添加後要觀察3天,沒有出現過敏或消化不良,就可以添加下一個新食物了。

給寶寶添加新食物時,一定不要多種新食物一起添加,否則一旦發生過敏,寶媽會根本分不清是哪種食物導致的。

2、觀察寶寶吃之後的反應和症狀

有時候寶寶剛吃進去某一種食物的時候很順利,可吃到嘴裡嚼了幾口後就吐出來了,其實是因為TA吃進嘴裡覺得不舒服,這可能就是寶寶過敏了。

寶寶過敏後,還可能會出現以下症狀,寶媽一定要注意多觀察:

皮膚症狀:蕁麻疹、干癢、眼皮腫、嘴唇腫、手腳腫;

消化道症狀:腹瀉、便秘、脹氣、嘔吐、腹痛、肛周皮疹;

呼吸道症狀:流鼻涕、打噴嚏、咳嗽、鼻塞、流淚;

PS:寶寶還可能出現體重增加緩慢或停止增加,這些也可能是過敏導致的。

寶寶已經過敏了,該怎麼做?

完全迴避過敏食物,至少3個月!

當寶寶對某種初次添加的食物過敏了,比如牛奶,就應該完全停掉牛奶和跟牛奶有關的所有食物。3個月後再次重新添加,觀察寶寶對食物的反應。

如果寶寶再次出現過敏,要繼續迴避3個月後,再次添加。因為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發育逐漸健全,對某種食物的過敏症狀也會逐漸消失。

反覆持續過敏,去查過敏原

如果寶寶一直反覆對某一種食物過敏,或者一直出現過敏症狀但不知道是因為原因,那寶媽就最好帶寶寶去醫院檢測過敏原,確診對這種食物過敏後,以後儘量要迴避這種食物。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86672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