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大約60%的足月兒和80%的早產兒在生產後第一周會出現肉眼可見的黃疸,部分寶寶黃疸尤為嚴重!


什麼是新生兒黃疸
醫學上把出生28天內新生兒的黃疸稱為新生兒黃疸。由於膽紅素代謝異常,血液中膽紅素水平升高,出現的皮膚、黏膜及鞏膜黃染的症狀,是新生兒中最常見的問題。
黃疸有2種,一種是生理性黃疸,一種是病理性黃疸。

生理性黃疸
大部分的新生兒在出生後2~3天開始在皮膚、口腔黏膜和眼白部分出現輕度的黃染,而手心和腳心一般不出現黃染,在生後一周到十天會自行消退,在此期間吃奶、睡眠以及生長情況均好,大小便顏色正常,也無其它不適表現,如果查血表明血清總膽紅素濃度正常,這種現象稱為「生理性黃疸」。
病理性黃疸
如果在出生後24小時內就出現了黃染現象,血清膽紅素不正常,四肢及或手足心均出現黃染,進展迅速,並且遲遲不退,或稍退後又重現,嗜睡、不肯吃奶、煩躁,甚至出現抽搐等症狀,就是病理性黃疸,一定要去醫院救治。
主要原因:膽紅素生成過多肝臟膽紅素代謝障礙膽汁排泄障礙

如何解決寶寶黃疸?
早產兒消退慢:
如果寶寶是早產兒,黃疸的消退一般會慢一些,可能持續3周甚至更長一些,但黃疸應呈逐漸減輕傾向,一般情況好。否則應及時就診。
如果寶寶完全採用配方奶粉喂養,
生後2周黃疸仍然明顯,應立即就診。
母乳喂養黃疸不用擔心:
母乳喂養的寶寶,如果出生1周後黃疸仍然明顯或繼續加深,但精神好,胃口好,大便黃,體重增長良好,通過檢查沒有異常,一般可以認為是母乳性黃疸。一般停母乳3天後黃疸減退,停5~7天後黃疸明顯消退。
母乳性黃疸一般不會對嬰兒造成不良影響(除非黃疸程度太深)。由於暫停母乳喂養可能給孩子或母親帶來不適,在黃疸不嚴重的前提下,可以繼續母乳喂養下觀察。母乳性黃疸通常在生後2-3個月內完全消退。
如何預防
1.降低早產的風險
早產兒比其他人更容易患黃疸,因為寶寶的肝臟可能未完全發育,而以下這些行為很有可能增加早產的機率。

除了菸草、酒精和壓力的影響因素外,寶媽們也要注意監測或降低某些感染的風險,如皰疹、梅毒、巨細胞病毒(CMV)和弓形蟲也可導致早產。
2.出生後立即母乳喂養
出生後的最初幾個小時內開始哺乳,寶寶患黃疸的機率更小。寶媽的初乳可以促使嬰兒的消化系統活動,促進胎便儘早排出,從而排出多餘的膽紅素。寶寶的便便由黑色變成黃色,就意味著胎便排出乾淨了。

3.增加喂養頻率
建議寶媽們在寶寶出生後頭幾天,每天喂養至少8-12次。
4.皮膚護理
保護皮膚、臍部、臀部的清潔,防止破損感染。
5.注意觀察
觀察新生兒的全身症候,是否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難、驚恐不安、兩目斜視、四肢強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對重症患兒及早發現及時處理。
最後,即使寶寶得了黃疸,寶爸寶媽們也不必過於過於擔心害怕,吃中藥、曬太陽、喝葡萄糖水、益生菌等方法對新生兒黃疸沒有作用;大多數黃疸都是不需要治療就能消退的,少數較嚴重的黃疸也可以通過光療、藥物治療等方法進行康復治療。
文章via:十月呵護
博雅幹細胞綜合發布
BY : 博雅幹細胞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86668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