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難這3年媽媽也不要離開孩子,一個心理實驗告訴你影響有多大!準備好紙巾

SnYek| 2018-03-10| 檢舉

很多媽媽會覺得孩子還小要給他更好的生活,其實對孩子來講媽媽的陪伴最重要。再難這3年寶媽也不要不要離開孩子,一個心理實驗告訴你影響有多大!準備好紙巾

很多寶媽因為職業的需要,會在產後休息一段時間,重新回到職場打拚,做女人難,難做女人,一邊是嗷嗷待哺需要媽媽的寶寶,一邊是離不開也不敢離開的職場,真是難死人了!

有一位寶媽在產後3個多月就重新回到了職場,她跟我說:「現在寶寶還小,什麼都不懂,只要讓他吃飽穿暖就好了。

我再幹上一兩年,等寶寶長大一些,我就辭職,專心帶寶寶。之後,這位寶媽把孩子帶回了遠在異地的婆家。

可能很多寶媽都有這樣天真的想法吧,可是,你真的不知道 在寶寶出生到3歲這段時間,除了吃飽穿暖,還有一樣非常非常重要的需要,那就是媽媽的陪伴。

它有多重要,我們先來看看一個心理學家的實驗,建議心腸軟的寶媽先備好紙巾哦,實驗中的受試物件很可憐。

美國心理學家哈洛做了一個殘忍的實驗,目的是研究小猴子對母親的依戀,他做了兩個假的猴媽媽,一個是用鐵絲編成的猴子(簡稱鐵媽媽)。

還有一個是利用母猴的模型套上絨布之類的材料,就像我們現在給孩子玩的毛絨玩具(簡稱布媽媽)。然後,把兩個假媽媽與小猴子放在同一個籠子裡,觀察小猴子對兩個假媽媽的反應。

實驗第一步,先給布媽媽身上綁上奶瓶,鐵媽媽身上不綁奶瓶,心理學家發現小猴子會很快與布媽媽建立深厚感情,依依不捨。

實驗第二步,給鐵媽媽身上綁上奶瓶,不給布媽媽身上綁奶瓶,小猴子這次會有怎樣的表現呢?小猴子只有在餓的時候才會找鐵媽媽,其他時間就偎依在布媽媽的懷裡撒嬌。

對此, 心理學家哈洛是這樣解釋的:小猴子對猴媽媽的依戀不僅是可以從猴媽媽那裡得到奶水,更重要的是它能從猴媽媽那裡得到愛撫,給他柔和舒適的感覺。

 

不僅如此,心理學家還發現在小猴子離開布媽媽玩耍時,如果突然用一個龐然大物嚇唬一下它,它會飛快地跑回布媽媽身邊,摟著布媽媽不肯撒手。

但是,如果把布媽媽換成鐵媽媽,小猴子就不會有這樣的反應了。這說明布媽媽還能給小猴子提供安全感。

哈洛有了這個發現之後,又採取了措施,給布媽媽更多的母性特徵,比如給它「點」上燈泡,讓它能做出一些撫摸、擁抱、親吻的簡單動作。

使其越來越像真實的猴媽媽,這樣一來,小猴子就會更加依戀布媽媽了。但是,假的就是假的,假媽媽無論做的多麼逼真,也無法取代真媽媽。

在這種假媽媽的欺騙中長大的小猴子,它們的行為上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偏差,就像人類患上了心理疾病一般。

哈洛的這個實驗雖然有些殘忍, 但他告訴我們一個事實,那就是嬰幼兒絕不是吃飽穿暖就可以了,他們還需要父母的擁抱、愛撫等身體上的接觸。

所以,

在寶寶出生到3歲這個年齡段,寶媽應儘量多陪陪寶寶,多抱抱他,撫摸他,給他足夠的心理依戀,在父母的關愛與呵護下長大的孩子,才會養成活潑、自信、自尊的性格,將來才能有一個很好的人際關係。

常聽一些新手媽媽說,「我沒有帶寶寶的經驗,不知道該怎麼做啊?」其實,不用這麼擔心哦,寶寶在媽媽的肚子裡「住」了9個多月。

媽媽說話的聲音,將寶寶貼近胸口感知媽媽的心跳,都能給寶寶帶來足夠的安全感。此外,寶寶雖然不會說話,但是他們的情緒很容易外顯。

比如,餓了會哭鬧,不高興兩條腿會亂蹬,高興了會手舞足蹈等等。對於寶寶的這些反應,寶媽只要及時地給他回應就好。

抱抱他,拍拍他的背,摸摸他的小臉蛋,和他「說說話」,都是對寶寶的呵護哦。

職場媽媽很辛苦,但回到家裡還是要儘量抽出時間陪陪寶寶吧,他可一天都沒有見到你了,不知道心裡有多委屈呢。

儘量不要把孩子放回老家,以免長時間見不到寶寶,影響寶寶的心理健康。如果沒有辦法,媽媽確實不能陪著孩子,使得孩子對媽媽沒有依戀,也不要過分緊張。

要抓緊時間 在孩子5歲前,對他進行補償,幫他完成心理依戀,但這個過程往往不會那麼順利,需要有足夠的耐心。

我的一個朋友生完孩子,就將孩子放在了老家,到孩子3歲上幼稚園的年齡才接到身邊,才發現孩子身上有諸多問題。

媽媽不瞭解孩子,孩子哭,媽媽不清楚為啥,孩子也不信任媽媽,遇到問題只會哭,不會跟媽媽講。上幼稚園因講不好普通話,老師聽不懂,小朋友笑話,使得孩子越發膽小、自卑。

最後我的這個朋友不得不辭職,全職在家帶寶寶,花了很大精力,才重新建立了母子之間的依戀關係。希望此文能給寶媽們一些提醒。

在寶寶最需要疼愛的時候好好愛他,陪他,見證他的成長!當然了,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爸爸這個角色也是不能忽視的哦!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86513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