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在一歲內基本是無法用言語表達自己的,但是他們會通過表情和動作來和寶媽交流。
如果寶寶不舒服了話,除了哭他們還會用一些小動作來說明自己的不適,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吧!
第一個,總是不停的蹬腿
如果你發現寶寶總是不停的在蹬腿,且嘴裡還老喜歡哼哼的話,那麼很有可能是因為他正在長個子。
一般情況下,寶媽無需太過擔心,但是當寶寶出現不耐煩的情緒時,且踢腿的比較頻繁時,寶媽就要考慮寶寶是不是缺鈣了,或者因為長個導致關節疼痛。
這個時候寶媽可以帶寶寶去醫院做微量元素檢測,或者幫寶寶進行按摩,緩解疼痛。
第二個,總是搖頭
如果發現寶寶躺著的時候,老是喜歡搖頭的話,寶媽就要引起注意了。一是因為頭部瘙癢,寶寶想借用頭部和枕頭的摩擦,讓自己舒服一點。
這個時候寶媽要看看寶寶的頭部是不是被蚊子咬了,或者是長了濕疹。如果長了濕疹可以擦點去濕疹的藥膏,基本都會有所緩解。
還有種情況就是寶寶的脖頸處覺得很癢,因為寶寶小時候脖子處的褶皺是比較多的,尤其到了夏天很容易捂出痱子。這個時候寶媽可以注意查看下寶寶的脖子,看看是否長了痱子或者濕疹。
第三個,老是拱背
寶寶老是拱背的話,一般也有兩種情況,一個是因為後背出汗,衣服黏在後背上不舒服,所以就不停的拱背,方便熱氣散出。這個時候寶媽可以適當給寶寶減少衣服,就會舒適很多。
第二個情況,就是有可能寶寶的胃部不太舒服,所以將身子蜷縮起來,以緩解胃部的不適。這個時候寶媽可以把寶寶放在有坡度的枕頭上,然後順時針按摩寶寶的腹部,以緩解不適。
如果寶寶一直啼哭不已的話,建議還是去醫院就診一下。
第四,緊握拳頭
孩子基本出生後的第一個月都喜歡緊握拳頭,但是一個月後就會慢慢將手舒展開來。
如果發現孩子平時緊握拳頭的話,那就說明孩子很有可能是餓了。如果沒有及時餵奶的話,寶寶就會開始啼哭。
好了,以上就是寶寶不舒服時會有的四個動作。除此以外,每個寶寶還會有自己特定的動作,寶媽平時要多多觀察,自然也就回讀懂寶寶的需求。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860721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