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天氣晴好,帶孩子在社區裡玩耍時,無意中聽到一位老人家感慨:「我女兒啊!真是可憐呢,第一胎剖腹產,又剖了第二個了。」
這話似乎觸動了旁邊一位年輕的媽媽,她一邊逗著懷裡還不會走路的小嬰兒,一邊歎口氣說:「唉,是啊,我當時因為對麻藥沒反應,差不多是生剖出來的啊!打死我我也不想再生了!」
「我不想生女兒,就是怕她長大後要受這個罪!」
「我都生完一年了,感覺傷口還在隱隱作痛呢!」
「我順轉剖的,受了兩遭罪啊」
「我當時因為自己帶孩子太累了,傷口沒恢復好,後來回醫院體檢的時候還被醫生說了一頓」
「好羨慕那些順產的媽媽啊」
……
大家七嘴八舌的聊開了,每個人都各自說著自己的經歷,感歎著女人們尤其是剖腹產女人的不容易,然後就因為這個簡單的原因讓這些原本互不相干的人突然有了惺惺相惜的感覺!是啊,大家都是勇敢的剖腹產媽媽呢!
當因為手術還沒通氣,明明餓的快要虛脫卻什麼都不讓吃的時候;當看到隔壁床順產的媽媽第一天就下床出院了,而我卻因為痛的連廁所都上不了,躺在床上動彈不得的時候;
當我選擇自己帶孩子,即便傷口沒恢復好卻不得不無數次的掙扎著起來給孩子餵奶的時候,當……當回想起那段時光,誰還敢說「剖腹產好,不痛」?
都說剖腹產是疼在後而且恢復週期時間長,雖說整個手術時間不過幾十分鐘而已,就像有些人說的,即使再疼,咬咬牙也就過來了。可其實過來人都知道,寶寶順利出生後媽媽被推回病房,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術後第一關:護士按壓肚子
基本上每一位剖宮產媽媽都有過被護士按壓肚子的經歷,按壓的地方一般在肚臍上下的位置。因為剖宮產後最容易發生宮縮不良從而影響子宮收縮,按壓宮底的目的是説明排出惡露促進子宮收縮。
術後第二關:子宮收縮疼
不管選擇哪種分娩方式,產後都要經受子宮收縮疼痛的折磨。剖宮產後第二天大多數媽媽都開始明顯地感覺到了子宮收縮帶來的疼痛,這種感覺就好比痛經,但強度比一般的痛經要厲害多了。
術後第三關:拔尿管後的第一次自主小便
大家都知道,剖宮產前醫生就給產婦插好了導尿管的,而且術後24小時必須一直插著,中間各種不便就可想而知了。可24小時結束後,拔完尿管後媽媽們又要經受一次考驗了,那就是自主排小便。
首先是下床很費勁兒,稍微動一下傷口都會感覺到劇烈的疼痛,如果直接躺著排便自己又覺得很不習慣,排小便時需要腹部使力,這又會牽引傷口疼痛。
術後第四關:傷口疼、哺乳不方便
術後傷口疼在最初那幾天幾乎時刻都能感受到,翻身會痛,說話大聲點也會痛,要命的是如果不小心咳嗽了一聲,傷口就像是又被人割開了似的,疼啊!都說產後要儘快哺乳,餵奶這事對剛剛經歷了剖宮產的媽媽們來說,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如果不是迫不得已,誰又會願意選擇這樣的生產方式呢?
所有剖過的媽媽出院前,醫生一定都三申五令告訴我們三年後才能再生,否則會有很多危險:子宮破裂、大出血、瘢痕體質、併發症等等,每一條碰到了似乎都性命攸關。
可是明知道如此,卻還是有很多剖腹產媽媽提前懷孕了,也許是自己不懂得愛護自己,也許是老公不懂得愛護自己,雖然大部分女人都平安生產了,但那終究是一場膽戰心驚的經歷啊!
即便你按照醫生的建議過了幾年再生,風險也是大大的高於第一胎順產的媽媽們的,畢竟肚子上曾經挨過一刀,所以這個時候你還能否認生二胎的剖腹產媽媽真的很勇敢嗎?
女子本弱,為母則強!世界上所有的媽媽都很偉大,但今天,我卻想對所有人說「這個世界上有一種勇敢的媽媽叫『剖腹產媽媽』,請向她們致敬吧!」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